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事篇     
海外赤子难舍乡情 社会各界不忘桑梓 ★祖籍邓州市彭桥镇柏林村的美籍华人常振治先生, 1999年秋在家乡设立了“教育基金”。两年来,常先生共捐资 10万余元人民币,使 300多名学生重回校园, 50多名大学生得以继续深造。(邓州市委统战部) ★祖籍灵宝市大王镇佛湾村的台胞孙烈先生继 1998年为市图书馆捐赠 140多册“老子学”图书后,今年国庆前夕再次捐赠了一批老子及《道德经》方面的专著。(张霞) ★平顶山市曹镇乡王庄村台胞陶士君关心家乡建设。今年上半年,他听说曹镇乡修路资金不足时,马上寄回 3万元人民币。近日,他得知家乡 …  相似文献   

2.
新事篇     
《中州统战》2001,(7):24-25
★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王庄村 85岁的台胞陶士君先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建设。他多次返乡探亲并帮村里解决实际困难。 1990年陶老捐款 2万多元,在村小学设立了助学金; 1993年捐款 30万元,帮村小学建了教学楼; 1996年捐款 30多万元帮村小学建起了礼堂、硬化了体育场,并购置了文艺用品和教学器材; 1998年捐款 6万元为村里硬化了 3条街道; 1999年又出资 5万元帮邻村肖庄村修筑了 1000多米的柏油路,出资 3万多元帮王庄、肖庄村的村民们购买了铜器、戏装等文艺用品。近日,他又捐款 2万元,打了 7眼机井,使全村 1000多亩受旱农作物“…  相似文献   

3.
新事篇     
★美籍华人科学家胡天育先生是偃师市府店镇寨孜村人,1983年他回国时,捐款10余万元人民币兴建了缑山青少年宫。1991年,他向缑山中学捐赠了11台电子琴。1993年8月,他和本村籍台胞李永仁先生一同捐助6万元人民币,建了一座教师宿舍楼。1994年,他寄回3000美元,用于资助贫困生及民办教师。1996年,他又寄回2000美元,为家乡学校购买电教仪器。今年6月,他再次捐资11000元人民币,帮助学校改善教学条件。(偃师市委统战部)★唐河县张店镇党委、政府为解决当地孩子上学难问题,决定筹资建一所新中学,镇内私营企业家及海外“三胞”纷纷伸出援…  相似文献   

4.
简讯     
简讯@3月23日,香港李琳女士向辉县市希望工程捐赠人民币10万元。她说:希望辉县市的失学儿童能够背上书包,重返校园。(的海山)@日前,台胞贾孝宝先生拿出3.2万元人民币支持家乡维县尤吉多贾庄村的希望工程,发展教育事业。同时,他又拿出5万元人民币,为方...  相似文献   

5.
台胞李先生为家乡修路捐款6万元9月17日,民权县北关集镇台胞李世军先生把6万元交给了北关集镇城建指挥长赵书军。李先生现年66岁,台中市三三实业有限公司经理。他离开家乡已有47年,家中有高龄老母和7个兄弟。在台湾他时刻想念家乡的父老乡亲,时刻关注着家乡...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28日,人民大会堂。侯希贵先生在鲜花和掌声中接过了首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的奖杯。 侯希贵的名字并不陌生。他不仅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而且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10年来,他已累计向社会无偿捐款9000多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年近千万元的无偿捐款实实在在地为家乡、为社会解困化难。9000多万,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财富,是多少人殚精竭虑的积蓄目标。因为他的能力,也因为他的义举,社会上关于他的传说已有些神化。 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造神运动”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所以人们对于他的一切将信将疑,以至越传越神,加之如今社会上确实有个人、企业以捐款为名沽名钓誉的现象,许多人对侯希贵的善举打了个问号。  相似文献   

7.
清贫与富有     
不久前,一个不幸的消息传遍古城渑池的大街小巷,“苏明森奖学金”的创办者、原籍河南渑池的台胞苏明森先生在台湾去世。另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也不胫而走,这位曾先后捐赠8万美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苏老先生,在他身后剩下的积蓄中,仅还有3O0元台币和85.16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中国海门国际车城、南通永兴国际车城董事长吴涌钧,向海门教育事业光彩助学100万元人民币的捐赠仪式在海门国际车城举行。近年来,吴涌钧在快速发展事业的同时,热心光彩事业,在结对帮扶资助新疆伊犁6名贫困学生的同时,多次捐赠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额达260余万元。图为海门市教育局局长张建新接受吴涌钧捐赠(施雷报道)吴涌钧捐赠100万元光彩助学@施雷  相似文献   

9.
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古城———常州,传颂着一个响亮的名字———“华英”。“华英”,是92岁高龄的台湾报业巨子余纪忠先生,捐资125万美元创办的“常州市华英文教基金会”的简称。该会成立7年来,累计已奖励优秀师生及慰问退休中小学教师1587人次,总金额达215.91万元人民币。这一切饱含着余老先生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怀与爱心。余纪忠先生生于1910年。他早年在家乡江苏常州求学,后赴英国高等学府深造。学生时代的他亲眼目睹、深切感受到列强对中国的侵凌,强烈的民族思想和高昂的爱国热情在胸中激荡。1937年7月抗…  相似文献   

10.
国平  祖荫 《台声》2002,(2):44-45
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古城——常州,传颂着一个响亮的名字——“华英”。“华英”,是92岁高龄的台湾报业巨子余纪忠先生,捐资125万美元创办的“常州市华英文教基金会”的简称。该会成立7年来,累计已奖励优秀师生及慰问退休中小学教师1587人次,总金额达215.91万元人民币。这一切饱含着余老先生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怀与爱心。  相似文献   

11.
徐军利  王云生 《台声》2001,(9):34-36
盛夏,杨柳依依,百花争艳,太行山张开臂膀,迎来了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台铭先生。 祖籍山西省泽州县(原晋城市郊区)南岭乡葛万村的台湾首富郭台铭,曾于1987年11月和1998年10月两度携妻回乡探亲祭祖,并先后三次为家乡建桥、引水、教育等各项公益事业捐资1550万元,并投巨资在山西省太原、晋城和运城等地兴办企业,家乡人民有口皆碑。此番回乡,郭台铭再次慷慨解囊,为家乡的教育、公路、扶贫等各项事业捐资2350万元,赢得了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 6月16日中午,郭台铭一行由上海飞抵郑州,晋城市…  相似文献   

12.
我区狠抓落实党的各项侨务政策,赢得了侨心,海外侨胞愿意为家乡建设事业捐赠款物的日益增多。 原籍博白县的加拿大侨胞朱光昭先生,将政府发还的侨房补偿款7000元及私房4间120平方米捐赠给本村小学使用。美籍华人谢中天先生,1986年把落实给他的侨房款人民币40000元捐赠给县办公益事业后转给谢先生的家乡桂平县金田镇大贤村建校舍。马来西亚谢天福先生捐赠62万港元给家乡——岑溪县县容乡永固村重建两所小学。横县“三胞”纷纷捐资家乡抢  相似文献   

13.
两岸要闻     
11月26日,中国红十字总会向台湾汇出了第四批地震救灾捐款50万美元。至此,中国红十字总会已向台湾汇出地震救灾款130万美元。祖国大陆各界认捐的人民币已达3000万元。另,10月25日,北京大学生代表团赴台交流,代表北京地区高校向台湾暨南大学捐款1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现年62岁的陈家杰,历任湖北省黄石市市委常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他在任黄石主要领导职务期间,先后收受他人贿赂的人民币5万余元,港币3.8万元,美金1500元;各种物品折合人民币5.75万余元,港币5.08万余元。他还伙同妻子杜修华(原为黄石市计委纪检组长)受贿人民币2万元,收受物品价值8600元。 2000年10月8日,黄石市检察院以受贿罪依法对陈家杰、杜修华夫妇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15.
广东肇庆市四会金宝利集团公司总裁李念龙先生热心向河北省张家口地震灾区捐款20万元人民币。李念龙先生的一片爱心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 李念龙先生得知河北省张家口在1997年12月10日发生里氏6.2级地震后,于12月15日将2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暑假前,浙江省文成县黄坦中学与镇府分别收到银行拨给的32万元人民币,作为张植先生教育基金会之专款,另有64万元正在办理公证手续,不久亦可汇入.张植先生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黄坦区雅梅乡(现为文成县黄坦镇)一个普通家庭,40年代曾在黄坦区小任教.为生活所迫他离乡背井到台湾,弃教从商,想赚点钱再回来.但去时容易回时难.于是他人在台湾,夜夜做着思乡梦.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思念故土的心情与日俱增.尽管关山远隔,岁月悠悠,却带不走他心灵深处款款乡情.去年,张老先生已度过80高龄,且体弱多病、生活中有诸多不便.而长年累月被“囚禁”在小天地里,远比疾病加诸他的痛苦更为难受.想起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自己五十年来历经风风雨雨,如今死  相似文献   

17.
湖南衡山县兴建汀江公路大桥,功在当代,利在百世,实乃发展衡山经济、造福子孙后代之千秋伟业,也是衡山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衡山籍赴台乡亲闻讯后,立即发起了“募捐支助建桥”活动.截至近日,捐款人数已达102人,捐款计美金1.33万元、人民币2.25万元;还有热情洋溢的认捐信149封.陈骥国、潘立章等先生各捐款美金1000元;宾正风先生全家四人捐款;台湾省籍许淑琴  相似文献   

18.
龚济洲先生1926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旬阳县长沙乡狮子岩村,1948年去台湾。四十多年来,他虽远居孤隅,然无时无刻不以桑梓为念,他给五个子女所起的名字中均有一个"华"或"秦"字,镌刻着他对故乡魂牵梦萦的情怀。近十年来,龚先生携太太和子女5次回归故乡,前后8次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46万多元人民币,支援家乡经济建设。在台湾,龚先生有一个美满  相似文献   

19.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国美国商会等机构在北京国际学校举行了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捐赠100万元人民币的捐款仪式。这项、被称作“共创美好未来”的工程于1998年10月。当时,美国商会在其会员公司中间发起募捐活动,帮助遭受洪水袭击的黑龙江省重建若干所小学。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美国俱乐部、北京国际学校等相继加入募捐活动,捐款总额已超过100万元人民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与黑龙江及哈尔滨市教育局合作,在哈尔滨市郊建造三所小学。美国商会等机构向黑龙江省捐资建校@韩琳  相似文献   

20.
方国云 《台声》2002,(7):47-47
5月火红,年近八旬的梅可望老人带着家人回到湖南省临湘市桃林镇钟梅村寻根。在家乡领导们的热忱接待中,梅可望老人那样不安地频频表示由衷的谢意;在小学生们挥着花束的欢呼声中,梅可望老人和家人一起热泪盈眶,尤其是在村里的乡亲们面前,梅可望老人更是体验了心灵的震动。梅可望先生是原台湾东海大学校长,是一位声名显赫的教育家。梅可望对家乡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多年来,梅先生为故乡的教育事业慷慨解囊,他曾捐资30万人民币建造一所希望小学;也曾捐资10万元人民币在湖南省临湘市二中设立奖学金,激励家乡莘莘学子勤奋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