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不仅有多样化的给券之制,而且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用券制度,尤其是具有政府公信力的"驿券"广泛实施应用于馆驿制度中,以解决公干官员差旅途中的食宿问题,标志着宋代券食之制的完备与成熟。  相似文献   

2.
《人民论坛》2012,(4):40
岁末年初,各种调研、检查、考评纷至沓来,基层政府官员小心翼翼,"上头来人"酒足饭饱之余走马观花,让公务接待只剩下了"接待"。"上头来人"原本是让政令上达下传,提高各级政府行政效率的有效沟通。但当这种公务往来被扭曲成拉关  相似文献   

3.
柳城县加强对乡镇公务接待的管理,以抓好政府食堂的监管为重点,逐步规范公务接待就餐制度,用公款大吃大喝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该县自1999年开始,要求各乡镇创造条件自办食堂,会议就餐以及各种公务接待在食堂解决,全县14个乡镇先后建起了食  相似文献   

4.
3月2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特别提出,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公务接待在其他国家都存在,一律取消不太可能。此次要求公开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迈开了"三公"  相似文献   

5.
塔夫  关晚秋 《小康》2013,(5):84-86
宋朝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富庶的朝代,很多人认为宋朝"藏富于民",官民比例低,政治比较清明。但如果认真翻开历史,较较真,恐怕结论未必如此。宋朝官员的幸福生活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只有官员算是"国家公务员",自秦汉官员工资就开始实行严格的"秩禄制度",即按照官秩(官或爵的高低)来发放薪饷。宋朝也延续了这一制度,不过无论与前朝还是后朝,甚至与当代相比,其官员薪俸之优厚,都是令人咋舌的。以宋朝的一品大员(宰相、枢密主  相似文献   

6.
重要结论◆大多数党政干部并不关注公务接待给自身带来的好处,而是关注公务接待带来的工作上的便利和升迁机会◆83.9%的党政干部认为公款接待处罚力度较小,加大对公务接待的处罚,能够给官员们警示◆85.2%的受访干部对享受高规格公款接待感到愧疚  相似文献   

7.
师延领 《传承》2014,(2):106-107
地方政府公务接待方式变革是当前我国政府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历史的视角,梳理我国从古代封建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公务接待方式的演进历程,以期从深层次挖掘当前地方政府公务接待存在问题的历史原因,可为有效推进我国地方政府公务接待方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浙江人大》2012,(8):71
近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落实公务接待"三严四禁"规定实施细则》,对公务接待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如"不得食用野生黄鱼、鲍鱼、鱼翅、辽参及其他高档菜肴"、"不得提供茅台、五粮液等高档酒"、"一律安排工作餐,每人每餐不超过60元"等,引发热议。网民"文艺演出":对于公务接待,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文件并不少,但结果却很尴尬。一纸"通知"能否管住已成为痼疾的"嘴上腐败",关键在于能否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公务差旅管理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规范差旅行为,控制差旅费支出,联邦政府以保障公务、节俭适用、公平合理为目标,按照分类管理、市场关联、动态调整的设计思路,对政府官员出差食、宿、行的开支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公务接待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接待区别于旅游、商业等一般消费、服务市场中的接待 ,公务接待的概念抽象了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机关接待工作的一般性质 ,化解了表述中的繁杂 ,公务接待还涵盖了领导机关在涉外招商引资中的接待等等。一、关于公务接待基本理论归属的认识公务接待的具体过程 ,表现为对宾客的服务 ,是一种劳动 ,是以劳动资料为媒介体 ,向宾客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 ,并通过这种服务 ,协调和融洽宾主之间的关系 ,因而 ,公务接待实际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由于公务接待的主体与对象都是人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只能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公务接待是公务交际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常被一些地方和部门滥用,从而滋生了各种腐败现象。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为我国立法反腐提供了借鉴范本,依法执政目标的提出为公务接待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法治环境,公务接待立法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2.
《今日海南》2012,(8):28-29
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行政经费使用管理改革、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开销的精神,今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省直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落实厉行节约要求,严肃公务接待纪律,减少经费支出,树立良好作风,实现2012年全省公务接待经费零增长的目标。自2011年国务院要求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部门公布公务消费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     
《当代广西》2014,(12):9-9
正官员每天忙得不行,我相信他们自己也很疲倦,一天到晚忙于公务。未来是否可以有制度的规范,实现政府官员和一般公务员每天下午五点可以正常下班。通过制度建设把官员变成一种职业,而不是在政府工作就要全天候待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王正绪副教授表示,中国官员需要在制度上实现"权责明确"有了房子之后,你就不能随时想走就走了。你就会被冻住,固定在一个地方无法动弹。这对创新很不好。——年逾8旬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表示,自己现在仍是一名"租房客",从未考虑过购置房产,一直对那些花了大半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靖边县机关事务管理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改进机关作风的规定和对公务接待的要求,及时制定出台了公务接待就餐制度,对上级来客,接待从简,宴请取消,一律在机关餐厅就餐。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公务接待变得越来越"重要",有些地方响亮地喊出了"接待就是生产力"的口号。这就令人不安了。公务活动中的正常接待是必不可少的,本无可厚非。问题是,现在的许多接待已经做过了头,而且愈演愈烈。尽管中央早已有各种规定,并三令五申叫停,但各地仍不断"创新",其势难挡。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并寻求新的解决之道。根据接待对象不同,地方政府的公务接待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接待权力部门来人;二是接待投资者及其代表;三是接待参观考察访问者。这里我们重点讨论第一类。在我国,上级领导或工作人员到下级检查指导、有关权力机构对  相似文献   

16.
程萍 《人民论坛》2012,(11):6-7
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期联合发布了《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对公务员在职务安排、任职地点和履行公务方面规定了三种回避制度,即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新回避规定能否阻断公共治理中的人情关系,如何解决执行难问题?同时,与"异地为官"的中国式地域回避制度不同,现代西方国家官员任职大多采取本地化选举的策略。"异地为官"还是"本地就任",两者究竟孰优孰劣?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7.
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20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草案)》。草案按照加强管理、规范工作、保障正常运行、降低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明确了机关运行经费、机关资产和服务管理的基本制度。草案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器和运行、因公出国(境)的预算管理作了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公开制度,定期公布预算和决算情况;要求各级政府推进机关后勤服务、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服务等工作的社会化改革,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宋代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为了合理合法地保障官员家族势力的延续,也为了限制官员子弟无限度地入仕为官,宋朝政府陆续出台了越来越严密的官员子弟荫补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族的兴衰起伏,推动了家族发展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中国论坛》2011,(4):25-26
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全裸"关键词:财政预算公开透明2010年3月起,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公示该乡的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地记录了每分钱公务花费,而且就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如此透明,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大半年之后,乡政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国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接待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坚持对公务接待工作实施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接待程序和标准,增强人员素质,改善服务设施,努力提高接待服务整体水平,使公务接待工作成为自治区对外联系的“第一窗口”,有效地促进了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流,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整合接待资源,提升整体实力为充分利用新疆的地域环境优势,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提高接待服务工作水平,自治区党委、政府在1995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将自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