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两制”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港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回归以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央主要运用基本法治理香港。结合这几年贯彻实施基本法的情况,本文试从分析典型案例入手,着重研究、认识和把握依法治港的基本特点,以利于更好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1,(14):F0003-F0003
进入新世纪以来,嘉定公安分局紧紧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坚决履行“三大历史使命”,以政治建警为主线,通过抓党建带队伍,不断促进自身进步,努力锻造一支“有魂有力有激情”的公安队伍,重在落实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队伍。  相似文献   

3.
严复译《法意》,彰显了其以“治”为中心的政治问题意识。通过对《法意》的政治的翻译,展示了从治道到治制再到治术的关于“治”的思想脉络;通过宪政社会的社会形态、制度法理及其历史成因与西方社会作为对比,来说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特点及其根源,并且为中国走出中世纪规划出一条自以为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论“治吏”     
论“治吏”中共山西省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淳坚持从严治党,这项工作的核心、关键、落脚点,就是“治吏”。所谓“治吏”,就是选好、用好、管好、教育好干部,并严肃处置那些不合格分子和腐败分子。尤其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解决好存在问题。“治吏”是借用...  相似文献   

5.
自周初德治主义的萌芽至汉朝中国伦理传统“德治”模式的确立,其间历经管仲以法为主的德法结合论、孔子的以德治国论、荀子的礼法并重论等治国理论。然而,基于批判秦朝“法治”实践发展起来的汉朝治国模式,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下走向了纯伦理化的“德治”。与之相应,其培养“德治”主体道德素质的“治德”范式呈现为片面的伦理型特征。自汉至清历朝历代由盛而衰的“德治”循环实践证明:伦理型“治德”前提下的“德治”陷入了“德治”悖论。化解“德治”悖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选择是全面认识、借鉴吸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治国理论及其“治德”范式,促进“治德”的伦理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在出席今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时,提出了“选一个干部就是树一面旗帜”的新要求,强调在全国上下树立“保贤人毕进,当闲人俱下”的正确用人导向。为此,组织人事部门务必在浩瀚的人才大军中识别和选拔出德才兼备的贤才,使用人“正能量”得以“链式传播”,最终实现“群贤毕至”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郑跃峰 《民主》2004,(1):42-42
凡事相生相克,治奢亦然。山吃海喝被称为“摆在餐桌上的腐败”,作为这次“三项治理”之一——制止奢侈浪费的重要内容,并被列为“持久战”,足可见其治理之任重道远。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工作需要”,有顶头上司和要害人物想吃、要吃、敢吃,而且不给吃还不行。既然如此,何不来个“倒治嘴”呢?  相似文献   

8.
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是古都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文化的发源地。然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却使这条河难见清流。为重现秦淮河的亮丽风采,南京人民开展了一场持之以恒的治水攻坚战。秦淮河水何以污染日重 全长110公里的秦淮河是长江支流,古名“淮水”,唐代始称“秦淮”。早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自六朝起,横贯金陵古城的内秦淮河两岸(史称“十里秦淮”)成为大族聚居、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的繁华之地。至明清时期,更以金粉楼台、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秦淮盛景名扬天下。可是,近百年来,桨声灯影的秦淮河却因疏于…  相似文献   

9.
周政华 《党政论坛》2009,(22):28-29
扬“红”打“黑”,两场运动正激荡着重庆闷热的空气。  相似文献   

10.
张蕴 《理论导刊》2023,(7):114-118
马克思从为全人类谋福利的高度思考正义问题,基于对自由主义正义传统的批判,实现了向以共产主义为价值航标的“人的发展”的正义转向;秉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及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劳动创造中理解“社会发展主体”的正义性。其思想围绕“人”这一“衡量万度之尺度”展开对“实质正义”的追求,蕴含着对人的主体性、实践性和价值目标的思考,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人民立场”正义思想为指引,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以“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并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陈俊 《瞭望》2000,(32)
面对越治越多的风沙,专家们忧心忡忡地指出,我们迫切需要在西部开发战略、经济规划、环保政策等方面充分考虑自然规律,充分考虑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色的土地荒漠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当我们在点上“抢救危重病人”的时候,面上的“疫情”在恶化,草场过牧,草原开垦,乱砍滥伐,粗放经营,陡坡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为快速发展经济而产生的短期行为并没有停止 专家们特别提出,应尽快建立健全荒漠化预警、预报监测网络,通过积累荒漠化发生、发展、演变趋势及防治成效的动态信息,对各类荒漠化土地做出…  相似文献   

12.
县志与治县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清书《吏治悬镜》上载,新官上任要奉行三十二项“莅任初规”,其中第三项为“览志书”。由此可见县志“经世致用”的特殊功能。 韩愈是名人,朱熹也是名人。韩愈过岭南,先借《韶州图经》入界;朱熹下南康任职,无视地方官吏的献媚讨好,先问:“志书可曾带来?”  相似文献   

13.
程莉 《瞭望》2000,(32)
祖先留给我们的是一双用以狩猎、觅食和发现险情的眼睛,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存本身不再需要“高瞻远瞩”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持久的近距离精细作业,现代人因此而变得一天比一天“目光短浅”。“近视”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多发病,成了下一代人的常见病。 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方法能从根本上对真性近视有确切、稳定和可靠的长期疗效。眼科界通常采用光学矫正和手术矫正两种方法。光学矫正即戴眼镜,。包括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手术矫正常用准分子激光手术。专家认为,戴框架眼镜无疑是目前最有效、最方便的矫正方法。通过激光手术改变…  相似文献   

14.
刘诚龙 《各界》2014,(6):3-3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是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  相似文献   

15.
丁冬 《党政论坛》2014,(15):48-50
食品安全事关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下中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高层将食品安全问题归结为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理,实现民众“食得安全、食得安心”的食品安全基本目标,切实维护好民众的“食品安全权”,是近年来决策高层以及社会各界孜孜以求的。  相似文献   

16.
聂剑明 《党政论坛》2008,(20):48-49
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先哲们早就重视与心理疾病作斗争了,创造了医方、歌诀、禅话、楹联等多种形式治疗“心病”妙法,不仅生动有趣,流传甚广,而且于幽默之中蕴含着无穷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7.
道家学派创史人老子从道法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国家管理模式,系统地阐述了“为无为而无不治”的辩证管理原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无为而治”不是消极保守的无所作为,而是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清简政事,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尽量减少对社会生活的人为干预。这对我们今天政府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加强基层社会自治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新蕊 《理论导刊》2023,(12):72-77
“中国之制”规范“中国之治”,“中国之治”践行“中国之制”,实现了中国式“制”“治”互洽。其内在逻辑集中体现在“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本土内生、“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耦合共进、“中国之制”嵌入“中国之治”现实可行、“中国之制”提效“中国之治”自觉自信四个方面,彰显了“制”“治”生成合洽、关系契洽、运行协洽、转化融洽,为更好探究“制”“治”规避西方式乱象、实现在中国的互融互通给出解答。  相似文献   

19.
某单位要奖励一批在“双增双节”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谁知这消息传出,便有许多人“咬”开了:“不就是节了点电,搞了点修旧利废吗?干吗没我们?就是少得几块也行啊!”这样一“咬”,许多领导便晕头转向了。为息事宁人,最后搞了个人人有份。“咬”算不算“国货”、“国粹”,我没有研究。然而在现实中,某些人的“咬”劲也确实厉害。诸如福利、奖金、评优等,若稍拉档次,许多人张口便“咬”,把别人“咬”下来,把自己“咬”  相似文献   

20.
刘墉 《党政论坛》2012,(8):26-26
1955年,葡萄牙人自称澳门地区由其开埠的时间是公元1555年,至1955年正好400年。为了炫耀和巩固其在澳门地区的统治,决定举办庆祝“澳门开埠400周年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