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眼下有两大热词,一是心穷,调查表明,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有专家指出,心穷比口袋穷更可怕。二是怀疑,怀疑成中国人生活方式,地方政府越来越不被相信,即使有些猜测事后证明不过是一场谣言,但民众仍一边倒的怀疑。今天,这种不相信的情绪,已然渗透进多数中国人的生活。从心穷到怀疑,无不印证了当下不能回避的社会心态,那心态里复合了纠结、浮躁、迷茫,夹杂了不解、痛苦、愤怒与无奈,惟独缺少阳光般简单又安定的  相似文献   

2.
“工作向高的比,生活向低的比”这一口号,曾在我国广为流传。近一个时期,有人对“生活向低的比”提出非议,认为“生活向低的比”是“比穷”,对此,我不以为然。同任何事物一样,这句口号也有它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它是针对我国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比较艰苦的实际提出来的。而且,不是作为对所有人的要求,而是把它当成值得提倡的情操。号召人们“工作向高的比”,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努力工作,多为社会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3.
高深 《党政论坛》2009,(4):50-50
我国有句俗话:“穷在街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解放前,这几乎是社会常态,大多数人见怪不怪。因为生活中确是如此,有钱有权有势者,“朋友”多,“亲戚”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会拐弯抹角地套上关系,认个什么亲。而贫穷人家,寒酸穷苦,躲之不及,哪里还有人来认亲?  相似文献   

4.
回顾近几年来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我有个明显的感觉,即:“日子富了,脑子乱了”。说来不合情理,可实际就是这么回事。我是1971年入党的,那时的生活远比现在穷,却穷得“理直气壮”,颇有点“君子固穷,穷且弥坚”的感觉。当时,对党、对社会主义一点没含糊过。可这几年,政策变了,经济活了,日子富了,家里冰箱,彩电都置办齐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倒有些糊涂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现的新情况认识不清,再加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思想上就更加糊涂了。心中总在怀疑,现在搞的这一套,还是不是社会主义?感情上觉得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对的,不改革、开放,中国就富不了,  相似文献   

5.
“泛假心理”是时下很流行的一种畸形心态。其特征是,以消极的态度看待社会,把属于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虚假现象泛化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用怀疑一切的思维定势研究市场、评估同志、观察生活。“泛假心理”的扩散,是对以诚信为本的交往道德的挑战,同志之间、朋友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失去了推心置腹的直率和坦诚,很多人把不讲真话、不现真心、不动真情、“把放心留给自己,把戒心留给别人”作为人生信条。更为严重的是,“泛假心理”消损了社会成员的进取意志,持此论者惯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对先进不是认真学习,汲取教益,而是用怀疑的…  相似文献   

6.
4年前,上海电视台筹划将上海女作家程乃珊的小说《穷街》搬上荧屏。万事俱备,唯独一个有“穷相”的外景地四处难觅。导演在大上海踏破铁鞋,终于在杨浦区定海街道找到了一角理想的外景地。一部电视剧拍完,定海街道从此得名“穷街”。这里的居民告诉记者,4年前的“穷”跟10年前乃至解放前相比,那还算不得“穷”,而现在,“穷街”更是不穷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科院刚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0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公布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完成的《2010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社会情绪,对此,2011年1月12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刊发文章认为,社会分配的不公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被剥夺感”,即便是月人过万的白领,对未来的焦灼及不确定性也时刻警醒着他们“穷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马路真比中国的锅台干净吗?以前没去过美国,但听过不少去过美国的人夸美国的话,有的真让人受不了。“美国的马路比中国的锅台还干净”,这话是真是假本身就让人怀疑,但最让人感到吃苍蝇的是言者的那份神气、那种语调。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是眼看为“实”嘛。“天有不测风云”,这次让我逮住了一个机会。当去美国的护照拿到手时,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倒要看看美国的马路和中国的锅台到底哪个更干净?”一到美国,下了飞机,出了机场,我一不看山,二不看水,眼睛只盯着马路。美国城市的街道人少车多,是比我们的马路干净,特别是空气,清新爽人…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8,(20):46-47
“族群”一栏,你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血缘的,一个是生活的。穷忙族越穷越忙,越忙越穷。房奴套在房子里的人。沦为“奴隶”那刻,也实现了上班族追求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84,(17)
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两则成为笑料的故事: 其一,云南省有一户农民养了一头猪,已经养了五年,还不出售,打算再养两年,人们把这头猪风趣地称为“爷爷猪”。其二,甘肃省有一个生产队,平均每户养羊十三只,由于舍不得卖,养了一年又一年,结果羊“长寿”,人受穷。毋须多作分析,大家一眼就会看出,养“爷爷猪”和“长寿羊”是一件违反价值规律的蠢事。按照价值规律,某种商品价值的大小不决定于个别生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去富裕地区学习考察,经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取经寻宝,如今已成潮流。但最近却出了这样的一条新闻:广西最富裕的玉林地区,派人到广西经济最落后的河池、百色两地考察学习,取“穷经”。 贫穷落后地区也有“经”可取?人们不禁发出各种疑问。玉林地委、行署领导有自己的眼光。改革开放以来,玉林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但与此同时,奢侈颓靡之风也在一些领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对毛主席的“老三篇”的学习。因为在党看来,无论是对愚公移山精神的赞扬,还是对张思德、白求恩同志的缅怀,其核心都是为使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其目的,都是为了共产党人能:“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重视并不断倡导全党学习“老三篇”的根本原因。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对“老三篇”中所倡导的精神有了怀疑。因此,在新形势下,倡导重温“老三篇”,应澄…  相似文献   

13.
戒“心动”     
平白 《瞭望》1999,(11)
古人论修养,极重“慎独”。“君子慎其独也”。人,一般看,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都明白要谨慎小心、检点言行;而在“独处”的时候、在没人知道、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慎其行而不逾规,才显示出道德修养的真水平。慎独,其实就是“慎心”,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使心不动,首在看得破,贵在忍得过,要在真实行。看得破,就是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对各类诱惑能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判断。《聊斋志异》中有一则很值得玩味的故事:一个叫宁采臣的,偶住金华郊…  相似文献   

14.
“PK”要进汉语词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PK”,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前不久,有一个简称为“超女”的演唱比赛,其间“PK”频频亮相。何谓“PK”?有家报纸耐心地解释说, “PK”是英文“选手对决”的缩写。比如张三与李四比赛,不叫比赛,叫张三PK 李四。这就让人弄不明白了,对于汉语而言,要表达区区如此意思可谓小菜一碟。为什么主办方要把一句原本普通的话说得如此不伦不类呢?  相似文献   

15.
有些人,特别是家长,对学校“减负”总悬着心:学习质量能保证吗?湖北省华师一附中近四年的实践证明,这悬着的。心可以放下了。 这个学校从1996年就开始“减负”了:不搞分数排名表,学生精神压力小了;压缩课堂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学生学得比过去轻松了。成绩如何呢?升入各类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超过80%,其中50%进入全国一流名牌大学;有的学生在实验室取得的成果还获得了“省级发明创造奖”。他们“减负”达到了“增效”学生关。心时事和社会的多了,增加了德育之效;不仅学懂了知识,还会…  相似文献   

16.
既然是“心无成数,法无定法”,就需要我们在对机遇的判断、对目标的把握、对方式的认识方面有一点模糊性,不能“我执”太重、钻牛角尖。有个农夫遇洪水的故事:大雨滂沱,洪水上涨一辆马车路过农夫的家门,想把这位农夫救走。农夫却不肯,说:“我相信上帝,他一定会来救我。”马车走了。洪水逼得农夫上了房顶,这时有一个人划船过来救他,他又拒绝了,说:“上帝会关照我,我会好的。”洪水把农夫逼得爬上了烟囱,一架直升飞机过来紧急救援,但农夫还是本着同样的信念,坚决地挥手让飞机走开。终于,农夫被淹死了,灵魂上了天堂。在那里…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八字箴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黎标 《民主》2008,(1):47-48
一是正。人生处世的根本在做人,而“正”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基、精神之柱、为官之魂。作为一名有党性修养的领导干部,能够认知正、悟透正、恪守正、践行正,就会有底蕴、有政绩。树立领导干部的正派形象,要做到“四正”。即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心正,就是要心胸坦荡,光明磊落.心底无私,表里如一,襟怀宽广,能帮人也能容人,而不是心胸狭窄、心术不正。  相似文献   

18.
赞“高官”结“穷亲”江苏彭辰阳据1994年11月7月《报刊文摘》载:辽阳市城乡的1000多个贫困户,如今都有了一门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亲戚”,他们交往密切,感情越来越深。短短几个月。这些“穷余”在“高官”“亲戚”的帮助下,或危房得以修缮,或孩子有了...  相似文献   

19.
提到扶贫,不少人以为就是给钱给物,给得越多政绩越大,给得越少政绩就越小,此言谬矣。古人云:“接人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接人以渔,足食终身之鱼”。党政机关到贫困地区扶贫,重在“授人以渔”,根在“授人之渔”。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急,相反,钱物给多了,还容易助长贫困地区的依赖心理,导致他们穷不思变,安贫乐道。因此,党政机关一定要端正扶贫指导思想,切莫单纯以给钱物多少来衡量扶贫的成绩,要变“输血”为“造血”,从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上入手,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的职能作用。真心实意为贫困地区群众办些实事。具体来…  相似文献   

20.
从报上读到上海第二名炒股失败自杀者刘晓东的有关报道,我心中一直有个疑团没有解开:不就是亏了4000元嘛!远没到彻底破产的地步,何必那么想不开,去自寻短见?细读才发觉,他相信所谓“命运”,在苦闷之中写下富、穷、生、死四张纸条放入口袋,想用抓阄的办法决定下一步怎么走,却又偏偏摸到了“死”,使他本已十分脆弱的神经再也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于是写下遗书,撒手人寰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