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赶走郁闷     
在生存压力越来越沉重,人心越来越浮躁的现代经济社会中,人们的心理承受力也似乎变得脆弱敏感甚至不堪一击。于是,"别理我,烦着呢"成了某些人的口头禅,而"郁闷"则似乎成为都市人的一种流行病,严重的甚至可能恶化为"抑郁症"。  相似文献   

2.
人情     
民言 《党政论坛》2008,(18):46-46
当前有两种奇怪现象:在本应讲人情的私交空间,人情却越来越淡薄,以至于可信赖的人只剩下了两个“生我的”,“我生的”,而在本不应该讲人情的公共领域,“人情”却越来越重要,甚至已经被驾于国法,公理之上。  相似文献   

3.
张颐武 《民主》2023,(1):51-53
<正>在当下,“网红”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新兴职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做“网红”改变了人生轨迹,获得某种成功,同时,“网红”还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因此“网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开始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当然,“网红”作为一种职业选择,也引发了不少社会争议。  相似文献   

4.
“低成本扩张”同样有陷阱———一起企业跨省兼并失败的启示●本刊记者沈锡权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兼并现象中,有一种“低成本扩张”式兼并似乎备受青睐。这是因为花小钱就能“吃”进陷入困境、自降身价的企业,以此壮大自身规模,何乐而不为?然而,一些地方传来的信息表明...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企”字,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止”,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企业扎根在人,失去了“人”,企业就变成了“止”业。现代企业,不仅是生产合格产品的工厂,同时,又是塑造“四有”新人的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项长期的、伟大的“塑人工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的任务。在企业的日常运行当中,为什么会有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成员的惰性因素在起作用。不错,现代化的大生…  相似文献   

6.
陈鹏 《瞭望》2007,(10)
“我还是怀念过去的春节,有人情味,好玩。”春节来去匆匆,尽管度过7天长假的人们普遍感觉这个节还是没过够,但它越来越缺少新意的消费特色令人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春节与五一、十一甚至元旦的面目越来越相像了:看电视、逛街、购物、旅游、麻将、扑克、大吃大喝、蒙头大睡……在看似丰富的娱乐方式中,春节的民俗内核似乎在消费主义指引下逐渐消弭了。  相似文献   

7.
杜书瀛 《学理论》2008,(5):27-27
关于文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并且号召“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代表大会报告中如此鲜明、如此新颖地论述文化问题,并且把文化提到如此重要地位,既表现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又表现了我们党的开放胸怀。所谓“创新”者,是说在我印象里以往党代表大会报告中似乎没有如此明确地提出过这样的文化论断和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8.
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和今后全党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着眼于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抓大放小”已成为指导当前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方针。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已经出现许多偏差,甚至踏入误区。例如:有的同志理解“抓大”就是“越大越好”;“放小”可以“放手不管”,于是,一方面盲目追求搞“大集团”,上“大规模”,搞“大组合”;另一方面变“放小”为“卖小”,似乎小企业既无足轻重,又不登大雅之堂。那么,怎样看…  相似文献   

9.
陆士华 《民主》2004,(6):44-44
富于怜悯之心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去年,因北京西郊一个“天价葡萄案”,媒体上议论大发。“P-6—2”葡萄试验品种该如何定价?如何判罚?“一石激起千层浪”,题外许多激烈言词,透着怜悯之心。比如:  相似文献   

10.
苏洁  周春华 《党政论坛》2011,(20):38-39
“第一印象”是领导者“媒体形象”定位的前提,而服饰则是决定其“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在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中我们发现,古今中外的著名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自身“穿着形象”的策划,甚至有很多国家政要将此看作与他们的政治观点同等重要。在不同的场合,他们的服饰也会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要么在外交场合西装革履,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在一些单位,似乎总也跳不出一方面“忙”得 要命,一方面“难点”依然如故,甚至还冒出许多新的 “难点”的怪圈。对此,有些领导常常抱怨说:“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到头来灰溜溜的啥都不是。”看来,弄清楚“忙点”与“难点”的关系,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很必要的。 “难点”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一是“小、散、远”,“老、少、边”,或目力未及,或鞭长莫及,长期处于无人管、管不着的地位,因此问题成堆,久拖不决;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党组织软弱无力;三是工作虚浮,只做表面文章;四是班子变质,干部贪污、受贿,大…  相似文献   

12.
近几个月来的报纸、杂志上,雳奖消息和“重金”招聘广告触目皆是。知识和人才,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似乎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瞭望哨     
《瞭望》1999,(27)
克服这个“光荣的缺点”江西凌志明时下有人把“廉洁自律的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视为“光荣的缺点”。比如正在进行的“三讲”教育中,不少领导干部的个人剖析材料中就似乎都有这个“光荣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一是下基层“客随主便”,接受宴请,接受土特产;二是公车私用,私客公请,老上级、老朋友、老同事、或同乡找上门来,用公车接送,用公款接待,等等。为什么把“廉洁自律的标准不高”视为一个“光荣的缺点”呢?因为他本来就不认为这是个缺点。来个老朋友、老上级,以个人名义用公款盛情款待一番,甚至安排到名胜古迹游玩一趟,这…  相似文献   

14.
林蔚 《瞭望》2007,(12)
“两会”闭幕在即,说实话,心中真有些不舍。虽然历年“两会”讨论的无疑都是国家大政方针,都十分重要,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像今年这样如此贴近民生、甚至直接把民生问题当“主题”的“两会”,却似乎还不曾有过。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5.
潘碧灵 《民主》2013,(3):6-7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一时间,“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成为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和梦想。然而,入冬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肆虐百万平方公里国土的雾霾,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外媒体甚至宣称这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人民群众对环境恶化越来越难以忍受。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这个发展的社会里,“发展”的意识似乎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仿佛都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君不见,现如今找对象要选择“有发展”的人,学生填报志愿要选择“有发展”的专业,毕业求职要选择“有发展”的岗位,就连几岁的娃娃,父母在培养其兴趣爱好之时也要考虑选择“有发展”的特长。发展是硬道理。求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没有发展就不会有进步,况且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从此意义上看,求发展并无任何不要。然而,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虽然讲的是“求发展”,但想的却是“求发财”。在他们眼里、。C…  相似文献   

17.
中国消费者协会将今年工作的 主题定为“明明白白消费”, 广大消费者在对此拍手叫好之余,也颇多无奈:真正要做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谈何容易?这几年“打假”声势震天,消费者刚刚有点安心,忽然又发现,收费和价格中的“猫腻”也防不胜防。旅游、吃饭、看病,凡是需要掏钱的地方似乎都有陷阱。甚至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院,有的也举起了宰客的刀子。消费者不禁疑惑,我们到底花了多少冤枉钱?不明不白收费消费者花了多少冤枉钱 周末约三两好友聚餐,走进一家不大的饭店,刚落座,尚未点菜,服务员便主动上来为每人斟上一碗“八宝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干部在职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其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但伴随着干部学历层次趋高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干部手中持有的文凭为数不少含有“水分”。这些文凭虽然是真的,但却是“假的真文凭”;有的甚至采取非法手段骗取文凭,伪造学历。他们违纪动用公款、占用工作时间混来“泡沫文凭”,或当作提拔使用的资本,或作为装潢门面、满足虚荣的摆设,这种行为虽比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要“雅”一点,但实际上也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这种现象,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斥之为以权谋“学”、“文凭腐败”。如果对越演越烈的文凭腐败不及时制止,那么对干部队伍建设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则是极为有害的。  相似文献   

19.
“和平崛起”这个词语一度在中国媒体上爆热之后,似乎有些冷却下来,甚至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所谓“争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崛起”这个词,一些人提出质疑,认为如果中国自己大讲崛起有悖韬光养晦精神,容易为“中国威胁论”提供炮弹;二是对“和平”这个词,一些人  相似文献   

20.
产品与人品     
被誉为国防工程建设尖兵的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局长兼建筑安装大队大队长林茂光常说:“产品就是人品,产品不合格就是人品不合格。” 将产品上升到人品的高度,折射出了林茂光的质量观。据报道,林茂光的目光没有仅仅停留在“合格”两字上,他要的不是100%的合格,而是100%的优质。在林茂光所参加和负责完成的46项国家和军队重点工程项目质量评定结果上,写的全部是“优良”两字,其中还有近半数是获奖工程。 也许在有的人看来,把产品与人品扯在一起,似乎有点“小题大作”,甚至有“上纲上线”之嫌。这其实是认识上的一种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