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2011,(17):64-64
从2011年11月开始,重庆市公安局以群众工作为统揽,创新工作机制,将信访信息系统接入阳光警务查询监督系统,市民通过遍布全市的任意一台阳光警务查询监督系统终端机,能够进行信访事项预约,并实时查询、监督信访事项办理情况。  相似文献   

2.
信访制度是一项兼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点和政府治理功能的复合性制度安排。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打造阳光信访新模式,充分激活并更好实现信访制度的社会治理价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社会治理角度看,网上信访提供了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新纽带,创新了公共参与和表达机制,也重构了公共权力的监督形式。当然,网上信访也面临着多重现实挑战,比如技术上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的碎片化、数字鸿沟带来的适用性局限和社会不公、运行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部门协作难题,以及它自身的功能性局限,使得许多网上信访事项的化解仍然绕不开线下信访。推动阳光信访新模式,需要建设全国统一的信访信息系统和一网式信访服务平台,在实现信访信息互联互通的同时再造信访工作流程;要注重网上信访与网下信访的衔接互动;还要善于挖掘信访大数据,提高分析研判水平和服务决策能力;从长远看还需破解数字鸿沟问题。  相似文献   

3.
解读一: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可举行听证规定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的答复,可举行公开听证,通过答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辩明事实,分清责任,公开了办案程序,接受群众的监督。(第39条)解读二:信访便民原则的细化在信访形式上,信访事项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  相似文献   

4.
阳光检务是"检务公开"的进一步深化,是依法将与检察职权相关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活动和事项,全面向社会和诉讼参与人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以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减少检察执法的随意性,展现检察机关良好形象的一项重要的检察工作.如,建设检务大厅、实施"检察开放日"、创设"阳光式接访平台"、建立案件办理结果查询系统、开通网上实时查询等等.这些阳光检务举措加深了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了解、增进了检民关系、促进了检察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如何巩固这些成果,构建长效机制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5.
厦门市公安局在打造"阳光工程",加强内部警务监督过程中,积极开展网上督察系统建设,实现了警务工作的集中监督,为厦门各级公安机关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内部管理,增添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高守勤 《中国监察》2009,(21):47-48
信访监督是新形势赋予信访举报工作的重要任务,为解决大量的一般性信访问题开辟了新途径。信访监督结果运用是把信访监督形成的记录、报告、证据等成果对监督对象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后续监督和管理,是信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监督过程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关于检察信访工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察信访工作是指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接待来访、接受来信,统一受理、登记、审查处理、分流举报、报案、控告、申诉、赔偿申请及自首等来信来访,并对信访件进行系统管理、负责接受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咨询、查询,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积极配合、协调、督促相关业务部门做好结案后的息诉工作,对涉检信访运用检察长预约接访制度等,认真做好息诉罢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等各项具体业务工作的简称。本文主要论述了检察信访的特点、现状及其原因等问题,并提出完善检察信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霞 《政府法制》2011,(28):43-43
自"阳光行动"开展以来,太原市公安局直属分局梅山派出所结合工作实际,立足本职岗位,创新活动内容,以争做"阳光警察"、争创"阳光警队"、打造"阳光警务"为载体,向张世平同志学习,以服务群众、打造民生警务为出发点,从点滴小事中折射出阳光警务的温暖。"阳光行动"开展以来,该派出所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0余件,收到锦旗5面。  相似文献   

9.
李佳 《政府法制》2011,(29):54-55
去年以来,山西省交口县公安局按照山西省公安厅厅长杨司在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以“争做阳光警察、争创阳光警队、打造阳光警务”为主要内容的“阳光行动”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抓时机,快速行动.紧密结合“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迈开大步访民意,打开心扉听民声,主动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与监督,迅速掀起“争做阳光警察、争创阳光警队、打造阳光警务”的高潮,在努力提高公安机关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欧秋成 《法制与社会》2011,(21):213-214
落实和妥善解决信访事项,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除了需要体制机制方面的支撑外,基层信访干部还应当充分发挥个体重要作用,掌握必需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努力当好信访政策法规宣传员、群众矛盾调解员和服务员、信访事项处理落实监督员等工作角色。  相似文献   

11.
陈诗敏  董锋 《中国监察》2009,(21):35-35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纪委、监察局把加强信访监督工作,作为加大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力度的重要手段,不断探索信访监督的范围、对象、方式、程序和内容,重点把握“三条原则”,使信访监督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较好地发挥了信访监督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俊庭 《中国司法》2006,(12):89-90
近年来,行政机关为依法妥善处理重大疑难信访事项而举行的信访听证活动日渐兴起,半数多的省市先后出台了信访听证会办法。从总体上看,信访听证会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一些难点问题亟待深入研究解决。本文结合拟制我省信访听证会暂行规定的工作谈一点初步认识。难点之一:信访听证  相似文献   

13.
微博是当前成本最低、传播最快的信息公开方法,也是与百姓沟通效果最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之一.开设经过认证的警务微博,是公安机关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解答群众疑惑、疏导群众情绪、创新社会管理采取的举措之一.良好的网络空间和环境对警务微博信访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而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一靠法律,二靠技术.利用微博技术搭建公安信访新平台是化解公安信访难题的新途径.本文结合部分地方开展的警务信访微博工作所暴露的问题和个人经验,积极探讨微博技术在公安信访工作应用中的发展趋势与安全问题,加强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监察》2009,(21):1-1
信访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党员干部及时纠正缺点或错误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新形势下解决信访问题、实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工作目标的新举措。中央纪委、监察部对做好信访监督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这项工作。最近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信访监督工作研讨会,明确提出了稳步推进信访监督工作的原则、对象范围、方法程序等方面的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扎实、稳步地推进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监察》2011,(16):18-18
健全乡镇纪检组织体系。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推动由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的乡镇全部配备专职纪委副书记;推动乡镇全面设立监察室,配备监察室主任和专兼职纪检监察干事。在建制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由村党组织副书记或纪检委员兼任负责人。二是明确职责分工。农村工作室侧重于处理重要信访、查办案件、监督乡镇“三重一大”事项;乡镇纪委侧重抓好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基础性工作,并配合工作室做好相关工作;村级纪律监督组织重点开展廉洁教育,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监督,及时反映廉情民意。  相似文献   

16.
汤时俊 《中国监察》2009,(17):38-39
近年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参与信访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基层信访监督的内容不断丰富,信访监督的领域不断扩大。但是,传统的基层信访监督方式方法难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下加强基层信访监督工作的要求,存在着明显不足,需要在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突破。从2001年开始,江苏省江都市结合实际,从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信访工作机构和人员第三章信访渠道第四章信访事项的提出第五章信访事项的受理第六章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第七章信访秩序的维护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土资源信访行为,维护国土资源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信访条例》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8.
杨文杰 《法制与社会》2011,(24):172-173
信访事项分为情况反映类和求决类两种,其中情况反映类信访事项不适用《信访务例》规定的一般程序,不受强制程序约束,行政机关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接处信访事项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具有可诉性。情况反映类信访事项的信访人与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此不是适格的原告。  相似文献   

19.
信访听证是指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针对一部分重大疑难的信访事项,以召开公开听证会的形式,由信访部门和信访人就信访事项向相关听证人表达意见、提供证据、陈述申辩、质证,以及听证人听取意见、核实证据并据此作出听证决定的一种制度。实行信访听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开、公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信访条例》中规定的复查、复核申请人范围仅限于信访事项最初提出人,但实践中却存在着与信访事项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提出复查、复核申请的情形。是否受理这类申请,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根据《信访条例》的立法精神和确立的信访工作原则,借鉴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相关规定,复查、复核申请人的范围应当既包括信访事项最初提出人,又包括利害关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