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晓兵 《求索》2010,(10):219-221
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写作流露出浓厚的民俗趣味。民俗趣味既是他审美的高度概括,也是他文化心态的曲折流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写作的题材择取以及美学建构。沈从文将文学与民俗融合同构,建构了湘西小说的民俗审美。回溯历史情境,文化语境、他者影响、个体体验三个向度的因素是沈从文湘西小说民俗审美缘起的内外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象征是沈从文小说意象构成的重要因素.在他的一系列作品里,象征方法的运用都是很普遍的.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意象的象征化表现模式能将生活的真实性和艺术象征的假定性达到有机的融合.它既能有效地激发人们的联想,又能赋予艺术形象的含蓄、深邃的涵义.作家正是运用这样的意象的象征来体现自己对于古老湘西社会小儿女们生命形式的探索,以及对于这个民族未来前途的隐忧.  相似文献   

3.
吴正锋 《求索》2012,(2):202-204
湘西民族地域文化滋养了湘西文学创作,而湘西作家又将他们最真挚的民族情怀和最深沉的思索奉献给湘西这块热土。论文以20世纪湘西文学最为杰出的两位代表沈从文与孙健忠小说创作为例,探索他们对湘西文学世界充满诗意的描写。沈从文和孙健忠对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情风俗作了生动的描绘,对湘西古朴的生活形态和优美淳朴的民族性格和心理作了真切的表现,对湘西民族文化裂变和未来命运作了深入的思考,他们的文学创作语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乡土气息,这是湘西文学世界具有诗性特征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沈从文、孙健忠的文学创作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湘西文学世界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小说观照了两个世界:都市和湘西,对于沈从文来说,这两个世界都是"他者",是沈从文的自我主体意识的审美映照。正是在对"他者"的言说中,沈从文理想中的人性主体得以建构。都市和湘西不是纯粹的客体,它们互为"他者"。从整体上说,湘西世界是对都市世界的颠覆,但它的存在却是依赖于以都市世界为"他者"的审美观照,真正对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起建构作用的正是现代都市世界。反之,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5.
陈燕  张译文 《求索》2011,(10):205-207
文体艺术的嬗变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一个鲜明标志。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历程中追求“现代性”的表现分支,其在文体艺术上呈现出的特征也尤为鲜明的代表了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沈从文湘西小说在文体艺术上的最大表征就是其呈现的诗化文体。本文从湘西小说诗化文体形成的异域影响源以及所接受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湘西小说诗化文体的具体表现这两个大的向度,阐释沈从文湘西小说诗化文体的“因”与“果”,意图揭示诗化文体在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被呈现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如画的湘西     
金定 《台声》2006,(8):65-66
“进入大湘西,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随意切割一段勾勒在纸上,就可成一绝好的宋人画本,满眼的诗,一种纯粹的诗”沈从文先生当年描述湘西的这些文字很是撩拨年轻记者们的心。充满了原始野趣而又妩媚瑰丽,被人们誉为盛产风景与民俗、美女与英雄、传奇与歌谣的大湘西地区,迎来了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历时8天的采访活动,记者们亲身体验着大湘西神气迷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流连忘返,感叹再三,一腔真情已深深融进了这块古老而又新生的土地中如梦如幻画中游记者们都很年轻,平均年龄30岁左右。绝大多数第一次来湘西。来之前,对湘西有许多的想…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自称“乡下人”,实则采取了与正统儒家传统和现代都市文化不同的文化边缘取向,即开掘具有深厚楚苗文化传统的湘西文化资源,这一取向在其婚恋、性爱题材作品中尤为突山。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题材作品显现出湘西不同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作家凭借湘西文化对儒家文化土壤上滋生的国民劣根性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人性沦丧进行着双重批判。  相似文献   

8.
任晓兵 《求索》2011,(3):201-203
沈从文在他湘西小说的写作中叙述了大量的边地民俗。沈从文并不是单纯地对涉及到的民俗做简单的描摹再现,而是在遵从自我乡土小说写作美学意图和叙事意识的基础之上,对这些民俗进行的主动叙事建构。这种叙事建构大致表现出了三个特定的内容向度:人物活动或情节展开的环境和背景;小说情节的有机构成,铺摆或推动小说情节的演进;意象化,承载特定的意蕴。  相似文献   

9.
湘西特定的自然环境养育了沈从文的自然人格,与自然契合的人性是沈从文的创作理想。但沈从文欣赏的自然人性是具有强健生命力的人性,沈从文希望湘西人性的自然纯朴能保留在民族的血液里,未来的人性既纯朴自然,又积极有为,能应对环境的挑战。为现代背景下的湘西精神寻求出路,乃至为民族精神的重建、为人类的远景凝目是沈从文创作的潜在意图。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还有着鲜明的现代特征。民族性与现代性是一而二 ,二而一的 ,其现代性借民族性来实现 ,其民族性在现代性中获得存在的理由。沈从文的湘西风情小说 ,以其民族性与现代性的高度的融合 ,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化追求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黄书宇  张然 《前沿》2012,(15):192-193
沈从文是新文学启迪下的“爱与美”的信仰者和实践者,高唐女神即是中国文学传统里的“爱与美”之神.本文通过对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原型分析,解析高唐女神分别在湘西少女、妓女、情妇和寡妇形象上的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12.
李欣仪 《求索》2011,(10):208-210
在沈从文那里,“音乐”是一个与其“生命观”密切相关的概念。沈从文文本中的“音乐”常常表现为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体验和天人相契的心灵境界,它们带有忘我沉迷性、“抽象”性、体悟性特征。它们与沈从文所设想的生命最高境界相邻。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只注意到了湘西民歌、西洋古典音乐等具体音乐形式对于沈从文的影响,没有看到“天地音乐”、“无声的心灵音乐”等“神秘”形态与沈从文创作和思想的深层联系。本文通过对沈从文音乐体验的重新审视,期望能够把当前的沈从文与音乐的研雾艟向一个新拍台阶.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沈从文对湘西底层人民的理解、关怀和温爱 ,挖掘出沈从文作品中深藏的苦痛、辛酸和悲悯之心 ,探讨了作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4.
湘西题材小说中的人性唯美和都市题材小说中的"文明"肮脏,是沈从文小说中最为人称道的重要内容。从作者本人的人生际遇、情感取向及生命认同等三个方面,解释出其在对待湘西文化和都市文明选择中的坚守和退却,为真正把握作家创作上的矛盾和内心的痛苦作精神上的解析。  相似文献   

15.
故居 一踏进边城凤凰,沈从文先生就在我的脑海里占有难抹的位置,心里想着:一个湘西小城的树权上结了一颗孤独的苦果,让崇敬他的人不断地品尝。  相似文献   

16.
方静  王青 《前沿》2008,(1):211-214
沈从文一生坚持强调自己的“乡下人”身份,这是沈从文对自我存在本质和精神真实的把握。早期的湘西世界中,他着力表现乡下人自然强健的生命力和自由的精神状态;沈从文凭借“乡下人”的文化立场和生命体验,关注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进程中人性的异化进行深刻反思;而到30年代后期,他的创作又从集中于对乡村的写实,走向对现实的批判,体现出拯救民族的思考,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说《边城》—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派宁静而古朴的湘西乡间景致。这景致,就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故乡——湘西凤凰。  相似文献   

18.
施锦芳  吴怡 《求索》2012,(6):60-62
中国文学的现代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与社会形态的现代进程一致的,文学作为一定时期内的思想启蒙,其体现的是文学的现代性质和现代性精神,这种精神多向的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包括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文学观念在内,这正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现代性的一种表现。所以,本文写作选取"现代性"这个理论,以此作为一个基本思考和阐释的角度,考察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创作在审美理念层面的内容,进而说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现代性的价值体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都市小说“病相”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都市小说中大量的关于疾病的意象,不单纯是人物生理上的一种疾病,它们是作家运用隐喻这一艺术思维形式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意象,它们的背后隐藏着某种价值判断。本文所关注的是沈从文都市小说中的疾病意象及其背后的文化隐喻意义。一沈从文笔下的“城市”是一座充满病态的意象化的城市。肺结核、精神病、失眠症、肥胖症、性无能、神经衰弱等是他都市小说中人物的常见病。在沈从文看来,“城里人与病人是同等意义的。”[1](P91)在小说《三三》中,沈从文曾借人物之口说:“城里人欢喜害各种病,所以病的名字特别多。”在其它时评性的文字中…  相似文献   

20.
孙英馨 《求索》2011,(3):198-200
中西比较视域下沈从文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20年代末至50年代、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及80年代后期至今。第一阶段的研究无突出主题,具有非系统性和碎片感,是印象主义式批评;第二阶段成为沈从文评论的重要历史时期,新批评式的文本细读所确立起的学理性以及人文主义批评思想是本阶段主要特征,夏志清、金介甫等人的研究极大提升了沈从文的世界文学地位;第三阶段的研究文化意味浓烈,关涉到弗洛伊德思想、尼采和叔本华的生命哲学、基督教文化、卢梭的自然审美观和现代性等问题;平行比较主要在沈从文与福克纳和哈代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