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商月报     
《协商论坛》2010,(5):26-31
2010中华张姓始祖受封得姓纪念大会暨中国濮阳张姓研究会成立十五周年庆典在濮阳举行 4月28日,2010中华张姓始祖受封得姓纪念大会暨中国濮阳张姓研究会成立十五周年庆典在濮阳县挥公陵园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200余名张姓后裔参加了张氏纪念大会。  相似文献   

2.
正辛亥革命后,清朝统治结束,不少满族人改姓张。这是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张氏总会理事张兆战说,在河南濮阳,1/3的张姓人是满族和回族。从汉初开始,张姓中融入了大量北方民族的血液,这其中就包括满族。尤其在东北地区,近代满洲各族人大批改姓张。据记载,赫舍里氏、扎拉里氏、章佳氏、章锦氏、扎库塔氏、爱义氏等十几个满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张。  相似文献   

3.
传说张姓的祖先叫挥,为黄帝五子所生。挥很聪明,擅观天象,他发现天狼星东南方向的九颗孤失星排列的位置很奇特。经反复观察而发明出在古代军事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弓箭,因此而被赐予张姓。更让张姓后人骄傲的是,“张王李赵遍地刘”这个约定俗成的排列,让弓和长组成的张姓在中国民间姓氏的排行榜上始终列为三甲。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姓氏可以更改或取代之。所以,当我了解到这段古老历史后,我开始为自己祖先的聪明智慧而骄傲。  相似文献   

4.
《今日中国论坛》2008,(1):87-87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三组蚌砌龙、虎图墓葬。据测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壳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  相似文献   

5.
这里是上海零公里起始点,这里是上海的行政中心,这里是上海文化中心.这里是上海的商业中心;这里有响誉海内外的“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这里有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徜徉在这片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土地上,让人品味的是纯正的“上海味道”.这就是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社区(街道)。  相似文献   

6.
2004年的十月金秋,河南淮阳县太昊伏羲陵,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隆重开幕,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海外华人代表参加公祭伏羲大典。伏羲和姓氏,把海内外华人的血脉  相似文献   

7.
客家人是中华民族中优秀的一支,近1000年来5次大迁徙,从中原向外播徙,至今已繁衍发展到1.2亿多人口,分布在海外各国和国内粤、闽及港澳台地区。客家人无论走到哪里,都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为居住地的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着重从姓氏文化方面说一说“客家姓氏,根在中原”的历史资料。因为“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有追宗溯源、寻根问祖的传统,而姓氏寻根则是追宗觅祖的捷径。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数量繁多,古今姓氏达一万多个,这些姓氏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血缘相续,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后,清朝统治结束,不少满族人改姓张。这是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张氏总会理事张兆战说,在河南濮阳,1/3的张姓人是满族和回族。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5,(22)
<正>素有"华夏龙都"之称的濮阳市,在2015年成功通过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此过程中,除了宣传、执行到位等原因外,拥有庞大的志愿者队伍,践行志愿者服务制度化是其建设"文明濮阳"的先进经验。河南省濮阳市,位于黄河下游,在河南省东北部豫鲁冀三省的交界处,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1987年出土的蚌壳龙虎形摆塑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濮阳据此被命名为"华夏龙都"。  相似文献   

10.
<正>河南地处中原,不仅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更是中华姓氏的祖根地。在最新排列的100中国大姓中,有78个姓氏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河南既是中华姓氏祖根地,亦是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2012年公布的"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之淮阳、新郑、洛阳、开封、固始均在河南境内,其中固始更有"闽台祖地·唐人故里"之誉。据统计,台湾前100大姓中,93姓祖地在今河南境内;93个台湾大姓中,85姓系由"光州固始"入闽迁台。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奋发向上和充满希望的伟大民族。泱泱中华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母体,是我们民族的根源所在。中华母体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近12亿人口。中华母体延伸在海外的中华后裔——华侨华人(以下简称“海外华人”)约有3千万人。本文论述的对象就是这“12亿”与“3千万”的双向联系影响。 二次大战以来,海内外学者对中华民族内外族群关系的论述,基本上分为两种相悖的观  相似文献   

12.
杨佩  柳攀登 《协商论坛》2009,(11):16-19
河南是全球华人的重要朝圣地,"根在河洛"、"寻根中原"早已成为海内外华人的共识;河南是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中华姓氏的主根在以河洛地区为核心的中原地区;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脉地,元典文化在此诞生,华夏文日月在此发端,历史上名人辈出,群星灿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姓氏是中华文化的族徽,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契人口。可以说中华姓氏文化的源与流,也是中华文化的源与流。透过中国姓氏,我们可以了解中华文化的许多礼制和传统,包括传统社会及海外华人社会近几年盛行起来的寻根祭祖现象。自有文明史以来,中华民族就开始了她的姓氏文化。南宋郑樵所著(通志》有阐述“百代之宪章”的经典史籍,其中(氏族略)即是所述姓氏之“宪章”。其语:“生民之本,在于姓氏,帝王之制,各有区分。男子称氏,所以别贵贱;女子称姓,所以别婚姻,不相紊滥。秦饼六国,姓氏混而为一。”显然,三代以前,姓表示血…  相似文献   

14.
10月27日,热情的中原人民盛情欢迎来自全球各地近3000名客家乡亲。以“联谊、寻根、合作、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客属第18届恳亲大会,向全球展示一次空前的盛典。 “惟惟客家,系出中原。”河南乃客家祖地,《百家姓》中有75个姓氏源于河南,迁徙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中,也有众多姓氏的祖先曾在这里居住过。第18届“世客会”择址郑州,可谓名副其实,恳亲“恳”到了老根上,这个独特的背景,注定了本届“世客会”的不同以往。  相似文献   

15.
张所昆 《春秋》2014,(3):39-41
正胶东有个双山村,双山有个"双山张"。双山村位于莱西市东南部,这一带是平原洼地,双山村后独有小山,两峰突起,故名"双山"。历史上这里隶属莱阳县,解放后,行政区划调整,归于莱西县管辖。"双山村"是个统称,后来分成东双山、西双山和山西头三个村庄,村民绝大多数为张姓。双山村是双山张氏的发源地。张氏祖先来到这里,繁衍生息,历经600余年,"双山张"成为中华张氏族群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分支。单算已纳入族谱的现今双山张氏后代,数量就超过10万人,主要集中在青岛、烟台和东北三省的很多地方,还有台湾等。  相似文献   

16.
山东长岛以一次国际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最美海岛“的迷人魅力。2007年9月18日,国内外的妈祖宫庙代表、文化名人及知名企业家1000多人会聚长岛,参加在这里隆重举行的“中国&#183;长岛中华妈祖文化节”。海内外华人在共叙妈祖情缘中体味到了长岛的靓丽风采。  相似文献   

17.
高林华 《人大建设》2011,(10):14-14
文化资源,创发展良机 “天地玄黄,东方曙光,文明始租,中华炎黄。”中华人文始袒黄帝降轩辕之丘,定都有熊(即今新郑),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如今,黄帝故里已成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之圣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新郑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8.
王树旺 《乡音》2013,(12):33-33
清河是张姓的起源地与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清河县几届政协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中华张氏认祖寻踪"活动。2012年清河县政协第八届委员会开局之年,又隆重地举行了"中国·清河壬辰年中华张氏祭祖节",继续将张氏文化研究作为文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发挥自身作用的特色工作,以利用"祭祖节"这一平台,提升清河的对外影响力,加强与海内外张姓人士的联谊,扩大交流,共谋发展,为促进清河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服务。我担任清河县政协办公室主任,组织参与这项重大活动责无旁贷。方案确定后,我们在主席的领导下,与县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竭智尽力,共襄盛会。为承办好这次盛会,我们首先紧锣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月1日是新千年的第一天,来自海内外的华裔和首都各界群众5000余人聚集在北京中央电视塔前,出席“中华正气龙”的剪彩仪式。“中华正气龙”高9.9米,长15米,昂首挺立在电视塔正门前的广场两侧。“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象征,尤其海外华人无不以“龙”的传人自居,所以这项活动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中国侨联、中国贸促会、中国文联、中华正气龙国际基金会等12家单位的大力支持。而在“龙”的塑造过程中更凝结着海外赤子“丹心一片向祖国”的深情。这个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香港商人文伙泰先生…  相似文献   

20.
金芒 《台声》2003,(12)
记者:得姓于5000多年前的张姓,无论在大陆、在台湾都是赫赫有名的第三大姓。300百多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出生入死的有一大批张姓将士,其后裔及明清年代自闽粤入台的张姓先民,为台湾的开发奠定了根基。台湾张姓知名人士很多,如“番仔驸马”张达京、台湾新文学先驱张我军、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等等,今天就请郑老给我们讲讲台湾张姓族人的事迹。郑坚:台湾第三大姓张姓族人,史有记载的最早入台的是300多年前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众多将官:如殿兵镇张荣、游兵镇张华、张在、张骥、后提督中协张显、水师副将张钦等等。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自闽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