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社区应运而生,社区文化在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着力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我就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一、社区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社区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一)社区文化的包容性.社区文化因为社区人员结构的不同,存在较强的包容性.(二)社区文化的群众性.人民群众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好坏,与广泛的群众基础依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通州区玉桥街道紧紧围绕"打造楼门文化,强化社区功能,推动科学发展"的主题,以楼门文化建设为抓手,深化党总支包社区、党支部包居民小区、党小组包楼区、党员包楼门(院)的"三区一门"工作制度,把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居民自治、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建设延伸到楼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岳静 《理论建设》2013,(6):96-98,95
社区是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承载体,是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前沿阵地。社区应急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推进社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市社区和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建立常设的城市社区应急组织,包括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以及应急管理专家库;做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准备,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应急预案体系;注重危机教育的阵地建设,培育良好的城市社区应急文化,加强社区居民居安思危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4.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参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为社区重新介入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社区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着手应对环境治理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是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行动路径.生态文化建设的社区参与机制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宣传、教育机制,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构建网络、组织机制,建立生态建设参与渠道;构建制度体系,保证生态建设参与权力;构建激励机制,激发生态建设参与积极性.最后还需要注意和防止"参与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绿色社区成为现代化城市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所期望实现的真实图景。绿色社区理念宣扬的社区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保护将促进社区环境公共福利的生成,进而有利地改善整体社区居民的生存条件与生活质量。而在这一过程中,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是将绿色社区理念转化为社区环境公共福利的主要行动,它以保护社区公共环境、促进社区生态建设与发展为主旨,以非营利的方式组织与联合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绿色社区建设。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环保社区社会组织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在政府支配型模式下工作。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存在资源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导致其组织游离于公共服务体系外,容易产生"组织外形化",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与社会功能。通过引入项目管理理念与方式探求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理性发展路径,从而实现突破其发展之困境。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治理过程,社区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力量。作为城市公共管理系统的末梢,社区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城市整体的危机管理绩效。由于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社区在危机管理中具有信息、资源、沟通和行动等优势,然而,应急组织结构的弱化和社区自治建设的薄弱限制了社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效能最大化。切实提高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因此应该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科学制定社区危机管理规划,培育良好的社会应急文化,加快社区危机管理能力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7.
繁荣黑龙江城市社区文化促进城市社区居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的精神动力.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不足已成为制约我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瓶颈.因此,要加强我省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扩大城市社区居民参与.  相似文献   

8.
以社区为重心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改革进程中,文化共同体意义上的农村社区逐渐淡化和解体,农村社区发生的重要变迁直接导致了乡村文化资源的流失。在现实情况下,以社区为重心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对于传承与发展丰富的地方文化体系,对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对于公共文化生活的回归等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以社区为着力点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成为十分必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民主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推动下,社区参与、居民自治是中国社区建设的新主题、新动力.积极构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机制和更好的参与环境是当前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现有效的公共物品供给是城市社区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的特性,以及城市社区"陌生人社会"的社会结构,要求以利益博弈的视角看待城市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从旧楼增设电梯的案例不难看出,由于缺乏相关的利益协调机制,城市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往往陷入囚徒困境,只有理清利益博弈关系,促成利益协调机制的形成,防止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囚徒困境的产生,才能保证公共物品供给的质量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群 《求实》2004,(5):79-81
以“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作指导 ,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议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 ,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要求 ;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路 ;要成为加强城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 ;要依靠社会力量办社区文化 ,注重对城市社区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培育 ;要找准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2.
不断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广泛便利的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必须找准制约石家庄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因素,探索破解问题的办法,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支部建设质量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城市社区支部建设质量应当从主体、制度和文化三个维度入手。主体是核心,即支部主体强健,则党支部的领导力强,这是城市社区支部建设质量的主体之维。制度是保障,即制度为支部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重要保证,这是城市社区支部建设质量的制度之维。文化是支撑,即党员理想信念坚定、支部队伍纯洁和支部生态纯净,则能保持党支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城市社区支部建设质量的文化之维。不断提高城市社区支部的建设质量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变迁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根本。本文通过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演进逻辑和内涵的阐述 ,考察了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历史实践 ,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的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是建设和谐乡村、和谐社区的重要方面。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随着城乡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和乡村的公共空间加速整合,形成了新的城市社区。本文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就新社区公共空间具有的较强的继承性、集中性、政治性、参与性及其影响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认为和谐的新的公共空间重建要建构全新的经济空间、要从基层民主建设入手推进新社区公共空间自主整合、要从推进社会服务均等和建构文化空间入手构建和谐社区、要在宽尺度的社会管理中构建新市民的联系纽带。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来自于城市快速扩张带来的人口集聚效应和空间变革带来的结构性张力,另一方面也与城市社会变迁带来的陌生化和社区团结机制式微密切相关。成都的社区营造实践以社区公共议题为切入点,构建参与式互助体系,试图在社区空间中创造出一种新型参与网络以实现社区的再合作化和再组织化,激发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为破解城市社区治理困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镜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总结我省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成绩、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如构建"大社区",建立社区管理委员会;加强社区居委会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以激发社区工作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寓思想政治工作于服务之中,等等.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下沉到社区,离不开社区社会资本的支持。通过对宁波市文化型特色品牌社区——后大街社区的考察发现:社区社会资本可以激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动员社区各主体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公共文化的积极性。因此,充分挖掘和提升社区社会资本的文化影响,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对社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严把"四道关口"、打造"四化社区"、创建"四个家园",麻江县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理念,全力建设服务型精品社区,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麻江县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主题,以实施"七大工程"推进发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总载体,打造服务型精品社区,有效提升社区群众幸福指数,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保障。严把"四道关口""社区让我这样的下岗职工增长了见识,重拾了自信,也找到了满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继续向纵深推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在内地城市呈现出了新的特征,而"民族互嵌"也成为近几年学界关注的主题。社区认同作为衡量"民族互嵌"程度的重要指标,却较少被纳入城市多民族社区研究的范畴。本文以成都市具有代表性的武侯区蜀汉街社区作为调查点,分析了多民族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邻里互动、社区参与等状况,探讨了人口学变量、社会排斥等因素对居民社区认同的影响。分析发现:居民的邻里互动、社区参与和社区认同之间呈正相关;民族类型、居民态度对多民族社区居民的社区认同水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居民在社区的居住时长对邻里互动产生影响,居民的政治面貌也对社区参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