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国革命的道路与苏东国家不同到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全世界几乎独一无二的漫长革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全方位的革命性改造。虽然,苏联和东欧地区也曾经与中国一样,走过社会主义道路,但中国革命的道路与这些国家并不相同。苏联和东欧国家在革命之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任务,脱离了农业社会,而中国革命则是在农业社会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中国革命的道路具有与苏东国家不同的鲜明特  相似文献   

2.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紧接着,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同时,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这个转变是经过革命的转变而实现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在中国条件下,中国人民通过革命、建设、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这是一项最具创造性的思想理论建设任务。完成这样的建设任务,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靠哪个人哪怕是领袖人物的先知先觉所能解决的。只能靠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紧紧围绕如何使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个主题,真心实意地依靠千百万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力量,通过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来解决。这就是马…  相似文献   

4.
深刻理解把握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是新时代谋划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的基本前提。勇于自我革命与进行社会革命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统筹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以下简称"两个革命"),不断完成历史任务、一步步实现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清醒自觉协同推进"两个革命",就必须保持革命精神和斗志,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加强党自身的革命性锻造。  相似文献   

5.
反腐倡廉的着力点:改造世界观○印曙光腐败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赘瘤。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清除腐败的现象,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腐败的产生,首先是精神的堕落。中国有句古训:“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改造世界观,使每个党员和干部在思想道...  相似文献   

6.
社会改造是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由于社会危机的显露程度和人们对社会危机的认识程度的差异,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思想萌芽之后,经历了从以政治制度变革为中心到主要注重人的改造,再到以政治制度变革带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发展历程。历史表明,只有人的改造与制度改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以人的改造推动制度改造,在制度改造中实现人的改造,二者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才能最终实现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  相似文献   

7.
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革命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自我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目标是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推进社会革命符合历史规律地向前发展,又不断在社会革命中推进自我革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守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革命情怀,凸显了党以自我革命精神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坚定决心和制胜秘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勇于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品质。  相似文献   

8.
卷首     
《民主》1997,(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  相似文献   

9.
使孙黄两位杰出人士走到一起 宫崎的师傅犬养毅说:“(宫崎)滔天实在是一个微妙有趣的男儿。外务省本来是派他去调查中国革命的秘密结社的,他却变成了中国革命党的同路人,忘记了自己本来的任务,与孙文意气相投……”  相似文献   

10.
王新志 《学理论》2008,(12):78-78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大会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明确了当时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党的路线是争取群众。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艳阳高照,七月红火。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四周年纪念日。在迎接党的生日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切缅怀为新中国事业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英烈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光辉灿烂的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成功地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建国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正反两…  相似文献   

12.
“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的最新阐述和实践表达。党的革命话语体系中的“自我革命”虽不属于“政党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范畴,但不是孤立在社会革命之外的。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呈现出辩证立体的关系,在互动关系上党的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重要引领、社会革命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有效动能。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勇于自我革命和推进社会革命的双重使命,这是由党的革命属性和使命追求所决定的,同时也是自身百年奋斗历史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新征程上,只有永葆自我革命精神,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建成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成功回应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3.
列宁思想随着十月革命而传播到中国,列宁的生平活动为中国思想界所熟识。在五四时期的"社会改造"语境中,列宁思想的早期传播为中国思想界提供了"社会革命"思想、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及民族与殖民地理论。列宁思想得以在中国传播并发生影响,既有中国业已存在的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五四时期"社会改造"的迫切需要及五四运动的有力推动等内因,同时也有苏俄政府发表加拉罕宣言和苏俄及共产国际帮助下建党实践的影响等外因。中国思想界在列宁思想影响下得以进一步发展,兴起了研究十月革命及学习和研究列宁的高潮,扩大了列宁和苏俄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并且也在实践上推进了"以俄为师"道路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策略的两次历史性转变毕远佞发展和壮大革命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策略是由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追求的崇高目标决定的,也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从1935年10月到...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确认社会主义改革是“一种革命”,称之为“第二次革命”。因为他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统称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即“第一次革命”。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第一次革命论”改变了以往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看作两次独立的革命的传统观念。两次“革命论”的提出与确立,有助于人们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角度进一步深入认识“第二次革命”发生的原因,揭示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改革与革命的一般规律,从而提高参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吴云翔 《理论导刊》2007,4(10):65-68
陈独秀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化思想大转变中最具代表性的时代人物,他的现代化思想不仅对1915-1927年期间的中国思想面貌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缩短了中国思想界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历史过程。陈独秀的现代化思想始终贯穿着国民性和政治革命这两大主题,早期倾向于改造国民性,重视人的现代化,晚期专注于社会革命,重视政治现代化。陈独秀认为政治制度是可以跳跃发展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应该采取激进的革命的方式,走社会主义道路。但他同时认为经济制度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的创造"必须是循序的而非跳跃的,不能速成。陈独秀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思考许多都是世纪性的重大课题,具有强大的时代穿透力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民族问题历来在我国社会革命中占居重要的位置,少数民族对于革命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着革命的成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问题是中国革命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少数民族的解放是中国人民解放的一部分,所以,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对内推翻民族压迫剥削制度,实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党和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制定了包括民族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本文仅就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形成过程进行初形的分析.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革命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改变了中国革命者和建设者原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经过思想改造的马克思主义者掌握了更有力的理论武器,找到了完成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良好途径。以此为角度,初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化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作用,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我认识的变化和"中国式理想"不断丰富的内涵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既是物质力量推动的结果.又是精神力量推动的结果。物质力量的推动作用取决物质生产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精神力量的推动作用,受制于精神生产以及由此形成的精神文明发展的高度,搞好两种生产,发展两种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本文着重论述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及其作用。革命精神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事动力支撑这个论点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学说和邓小平同志关于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动力的理论。1890年,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光辉论点时,我觉得这在邓小平的革命理论中犹如画龙点睛之笔。第二次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一是深入进行以共产党自我革命为核心的民主政治革命;二是深入进行以提高人民素质为龙头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和解放社会生产力的革命。本文着重谈第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