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是一个国家公务员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由于我国素有重义务轻权利的传统,在国家公务员法律体系中对于公务员的权利保障和救济制度之申诉、控告和申请仲裁的权利保障等,基本上被排除在司法救济之外,表现在法律制度缺位、救济渠道单一等方面。因此,只有加强立法保障、确立司法救济、完善行政救济以及强化特别权利保障,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免受侵犯。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之弊端的基础上,对美法日等法治完善国家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进行了分析、借鉴,在此基础上,从完善我国行政救济制度和重构司法救济制度两方面提出了加强对公务员权利的保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赋予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但是,在现行救济机制和司法体制下,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要改善这种状况,一方面应当完善诉讼机制,保障被害人现有权利的实现,完善相关制度,赋予刑事被害人更多的权利;另一方面应当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切实保障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政策顾问     
《党的建设》2010,(6):58-58
我省棚户区拆迁指导意见下发两种补偿方式任由选择我省近日下发《甘肃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住宅拆迁补偿与住宅拆迁保障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两种补偿方式由被拆迁人选择意见提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被拆迁人自愿选择。货币补偿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委托具有房地产评估资格的机  相似文献   

5.
李卫华 《新视野》2006,(4):65-67
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相关人是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主体,其所享有的权利具有明显的公法色彩:法定性、不能自力实现性、不可让渡性、实现的不确定性等。行政法权利与行政权力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行政法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机制,其对行政权力的基本作用机制是参与与配合、监督与制约、抗辩与申诉。行政法权利的实现要求立法权建立制度性的前提保障,要求行政权确立现实的条件保障,要求司法权提供事后的救济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法律制度:失范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房屋拆迁的实质为房屋征收(或称不动产征收),是公权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私权的合法剥夺,是政治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市民社会的干预。基于人权、自由、秩序诸价值的考量和公权与私权、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利益平衡之需要,以私权保障理念为基点对现行失范的补偿法律制度予以重构,以期构建一套真正的保障被拆迁人利益的拆迁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周琳 《唯实》2014,(10)
我国现行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存在制度规定缺乏统一性、权利救济范围相对狭窄、权利救济管理机关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救济秩序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等问题,完善公务员权利司法救济制度要确定司法救济权,构建独立的救济机构、明确司法救济的范围和时机,确定司法审查标准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权利是族群权利和个人权利的有机统一。我国通过制度设计、法律保障与优惠政策实施等来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法律和政策方面也面临一些困难,因而在巩固和推进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过程中,需要从提高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水平以提升权利意识,完善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法律体系和加强司法救济,注重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差别性和连续性三个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9.
何振波  何涛  黄胜泉 《世纪桥》2007,(12):31-32
学习与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更新立法观念,严格执行国家机关对公务员的处理程序,完善公务员权利的事后救济机制,健全与加强司法救济等是保障公务员权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城市房屋拆迁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的态势(包括政府、开发商、拆迁实施单位,被拆迁居民以及拆迁评估机构等)。由于各拆迁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逐利行为的多样性,以及满足主体需求的社会资源和财富的稀缺性与有限性等诸因素的存在,利益主体间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我国,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垄断,土地转让产生了巨大的收益,但在分享土地的转让收益或增值时,却往往忽视了被拆迁人的利益,仅仅给被拆迁人较低的补偿,没有保障被拆迁人随土地增值而分享这种收益,也没有对土地的所有权进行补偿,不能满足被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通过民主建设、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国的财富总量激增且富人增多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党在领导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同时需要完善领导富人的政策和机制,以立法的方式确保富人们的经济利益;加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力度,完善人权保障机制,使富人们的政治民主权利得到保障。让富人们有更多的渠道行使社会事务管理权,同时也让他们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权力,才能正确地行使权力,为人民造福,称得上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和人权理论。江泽民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有: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人民的首要人权;社会主义中国的人权是多数人的人权,是全国人民的人权;人权是个体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人权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人权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第一次从理论上直接阐述了人权理论,并提出了其人权理想的最高价值目标——人类解放。本文试图揭示马克思在《论》中所体现的主要批判原则和价值立场,包括:批判宗教神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批判政治、市民社会二元化中所体现的对个体与类和谐统一的追求及以人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人类解放理想,对我们今天的马克思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党群关系: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近些年来,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执政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党群关系呈现出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态势,如社会群体分化日益明显、弱势群体呈现出被边缘化趋势、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未得到充分保障等。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民众以群体性事件等方式维权的案例越来越多的情形下,既要维稳,又要维权,就给我们提出了争取维稳与维权和谐共赢的课题。只有正确认识维稳与维权的关系,认真分析造成维稳与维权矛盾的原因,倡导政府法治维稳、民众法治维权,才能争取形成和谐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切实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以人的权利和需要为本,关注人民生命权和生存权,满足心理、健康和发展需要;以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人命关天、救灾无国界,信息全面、公开、透明,首次为遇难民众设立全国哀悼日等四个与时俱进的救灾特色,实践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各国媒体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宪法的核心和根本是对公民在国家生活和 社会生活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予以确认和保障,准确理解宪法这一精神实质,分析探讨维护公民宪法权利的难题和应对措施,对于进一步完善和贯彻落实宪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构建以人为本的民主法治社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是现代侵权行为法中的常见问题,几乎涉及侵权行为法的所有原理。明确机动车致人损害赔偿责任的加害人和受害人的权利、义务及其责任,可以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某些人鼓吹和宣扬的以民主、自由、人权等为主要内容的“普世价值”观,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在当今世界实行西化、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的工具。社会主义社会是高度重视和发展民主、自由、人权的社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