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原因论是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我国开始青少年犯罪研究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存在,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社会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什么会大幅度上升?它又有哪些特点?如何处理这些违法犯罪者?又怎样从全社会来预防犯罪问题?等等。鉴于人们认识问题的方法、观点、立场不同,因此,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解释就不一样。例如,近年来,在某些探讨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文章中,就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有些甚至比较严重。尤其是“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散布,也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青年研究》1982年第9期的《人性异化与青少年犯罪》,1983年第6期的《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论”的两点商榷意见》,1983年第9期的《青少年犯罪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  相似文献   

2.
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不能停留在“描述”这个阶段了,而应当尽快地转入科学的分析和“解释”阶段。尽管已有不少人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往往只是描述性的解释。“解释”在这里的真正含义是“证明”,即犯罪研究应从经验的描述转入科学的证明。一、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现在我们着手研究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解释”的理论设想,这是把青少年犯罪研究推向另一个阶段的尝试。要保证这设想不成为空谈,取决于研究的目的性和科学性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研究在我国已初具规模,但还沒有形成完整的框架。现在的研究还处在探索积累的阶段。一种理论的成熟期是在它的归纳——演绎阶段,应该承认我们的青少年犯罪研究还沒有达到这个阶段。有些理论工作者现在就想建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犯罪理论,这是一种超越阶段的做法,所以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这种情况,在这里想对我国目前的青少年犯罪研究进行一些零星的思考。主要思考以下几个内容:一、青少年的法律地位问题;二、青少年犯罪的实际处遇问题;三、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方法问題。  相似文献   

4.
《法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登了丛文辉同志关于《“青少年犯罪”不是法律概念》的文章。读后,有些不同看法,特提出与作者商榷。 (一) 研究“青少年犯罪”是不是法律概念,首先涉及到对“青少年犯罪”如何认识。“青少年犯罪”是人们通过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概括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人们接触了大量的青少年进行违法犯罪的社会现象以后,形成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概括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的产生和所以能在我国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中,被  相似文献   

5.
国外所谓“青少年案件”,是指少年法庭的管辖范围。包括青少年犯罪案件、青少年的一般违法案件、罪错案件和“身份罪”案件,甚至还包括一些与青少年本身的行为无关的诸如遗弃案件、虐待案件、福利案件和保护案件等等。“青少年犯罪”概念可以分为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和非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指有关法律中已明确的规定犯罪行为。非法律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指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甚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的文化法律保护是青少年行政法律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关于青少年文化法律保护的研究极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虽然在“社会保护”一章中作了一些规定,但也只是局限于如何创造和净化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在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有的青少年就能够健康成长,而有的青少年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青少年文化如同文化本身一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有源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源于青少年自身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7.
浅议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咎淑珍预防青少年犯罪,是要将预防工作做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前或将违法犯罪消除在荫芽状态。此项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伟大工程。我国从古至今都讲“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可见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事半功倍,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说提出“人——非人——人”这样的历史公式,把人类历史概括为人性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是一种典型的人道主义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答:“人——非人——人”的历史公式,是前几年我国理论界有人提出来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毒害和外来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加上一些其他的社会原因,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青少年犯罪能否治理?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治理青少年犯罪?去年五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所青少年犯罪研究室和湖北省公安厅政条法科研究室联合调查组,专程到湖北省安陆县城关镇五一大队,就上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下面是这次调查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
问:“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为什么是一个典型的混淆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的命题? 答:任何一种哲学,作为一个理论的体系,都有它的出发点。不同的出发点,直接规定着不同哲学的性质。历史上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都是以精神作为出发点。以物质为出发点,则构成各种形式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是从社会关系出发来说明人,说明人性和人的本质。提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和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那末,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混淆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历史唯心主义界限的命题呢?历史上的人道主义有多种形式:十四到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产阶级思潮,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潮象潮水一般地涌向日本,在日本人民中,特别是在青年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致使有一些人们悲观、失望、为所欲为,按“自由意志”行事。日本战后十多年来,其青少年犯罪曾出现过三次高潮;1951年出现了犯罪的第一高峰,这是由于二次大战后的社会动荡、混乱,存在主义思潮在日本占据了统治地位所引起的;1964年出现了犯罪的第二次高峰,是由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历史上一些旧的观念、风俗发生冲突,存在主义思潮和宗教紧密结合,腐蚀青少年的心灵;1970年至今,也就是七八十年代,出现了第三次犯罪高峰,日本经济在此时虽跃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物质极大丰富。但是,青少年的品德修养水平每况愈下,存在主义思潮与黄色文化充斥街头。仅1986年日本的14—20岁的犯罪青少年就有185373人,比1976年增加60%。据日本警察厅最近公布的统计数字,日本去年自杀者就有2446人,平均每天有65人自杀。这反映了存在主义及其生死观在日本的影响,一直  相似文献   

12.
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別是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经济走上稳步增长的道路,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此基础上,社会治安秩序也有所好转。但是,还远沒有得到根本好转,青少年犯罪问題仍旧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題,上海市整个刑事犯罪案件数一九七九年比前二年都增加三分之一,一九八○年又比一九七九年有了增加,达到解放后除一九五○年外的最高数,相当于一九六五年的八倍多。其中,青少年的犯罪数一般都占70—80%,自从一九七九年中央和市委关于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題的文件下达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伙犯罪是指有三人以上参加的具有一定组织形态的共同故意犯罪,而青少年团伙犯罪则指犯罪团伙成员主要是青少年的团伙犯罪。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没有“团伙犯罪”这一法律用语。它是我国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在法学和犯罪学研究中,统一把团伙犯罪看作是共同犯罪的特殊形式或者说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14.
林惠辰同志在《青年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三期上发表《关于“青少年犯罪”是否法律概念问题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文),对拙文《“青少年犯罪”不是法律概念》(载《法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五期)提出了不同看法。读后认为他的看法似有不妥,有必要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论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外国学者称之为社会的“瘟疫”、“癌症”,把它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正由于青少年犯罪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刺激了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兴起。本文拟就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作一探讨。 笔者认为,法学领域中的青少年概念与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的青少年概念  相似文献   

16.
恢复性司法与青少年犯罪防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晓梅 《青年研究》2005,12(4):24-31
恢复性司法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实现修复正义”和“重塑社会和谐”为基本目标的青少年犯罪防控模式。本文就我国在青少年犯罪防控中探索恢复性司法模式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而且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毒品泛滥之后的第三个社会公害,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以遏止、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抽样调查,谈一下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歌坛上强劲的“西北风”似已渐渐吹过,却给人留下串串思索。 为什么挑选高亢苍凉的陕北民歌作为音乐素材,演化为现代流行歌曲,来和港台的“东南风”相抗衡?作曲家们是否在西北广袤的黄土地上找到了我们民族的根?黄土地艺术的生命力还能持续多久?  相似文献   

19.
A:嫉妒动机是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要心理原因之一当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犯罪率都在直线上升,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严打”以后我国及我们浙江省青少年犯罪又趋上升状态。从全国来看,25岁以下的青少年案犯占查获案犯总数的比例是:1985年为71.3%,1986年为72.5%,1987年为74.3%,1988年青少年犯人占全国在押犯人的80%。从我省来看,青少年案犯数与全部刑事案犯罪总数的比例,也由1983年的62.9%,上升到1987年的71.93%,1988年竟达74.8%,1987年全省抓获的青少年案犯比1986年上升15.7%,使青少年案犯总数与青少年总人数之比高达万分之十三点一,1989年上半年全省共判处青少年罪犯6083人,又比上年同期上升69.4%。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罪犯群体人生轨迹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路 《青年研究》2003,(11):43-48
本文通过犯罪调查和犯罪统计 ,以时间顺序为主线 ,对 2 0 0 2年调查的 1 472名青少年罪犯的人生“动点”进行了实证研究 ,描绘出这一社会群体的人生轨迹。文章同时以 1 999年调查的 1 387名青少年罪犯数据予以印证 ,从而在一个新的角度上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犯罪的普遍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