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劳动者的歌     
《时代风采》2013,(9):8-15
彭艺灵:贴心的双文明之星 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昆明公交集团第三公司二车队来客人了。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来到车队调度窒,从背包中拿出几大包糖果和一张请人代写的感谢信。老人说,我这么大年纪了,腿脚不方便,经常乘坐2路车,这位司机都招呼别人让座给我,还经常扶我上下车,太谢谢啦。快过节了,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就买几包糖送给你们,祝你们公交司机甜甜蜜蜜过个好年。老人朴实的一席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驾驶员。  相似文献   

2.
大道至简     
张达明 《工友》2009,(6):54-54
星期日,小区里的六个孩子在大院里疯玩,他们大呼小叫,其欢乐之情,令人羡慕。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走到孩子们中间,笑呵呵地问:“你们在玩什么游戏呢?让爷爷陪你们一起玩,怎么样?”  相似文献   

3.
我是福建省清流县供电公司余朋营业所一名普通收费员,也是余朋乡“幸福敬老院”院长。收费员和敬老院院长两者之间好像没什么关系,但20年来,它们都是我生命中的重要工作,紧紧相连、无法割舍。我创办“幸福敬老院”缘于一次偶遇。那是1991年12月底,我和丈夫在去乡政府办事的路上,看到两位襄着破旧棉大衣的孤寡老人,征得丈夫同意后,我把两位老人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夫妻俩义务赡养孤寡老人得到了乡政府的支持,乡里将一处旧屋腾出来作为老人的居所,取名为“幸福敬老院”。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年》2013,(5):10-10
一、村主任助理的大胆之举 严虎从他的轿车中走出来时,我惊讶地发现,他只有一条腿。严虎并不回避记者的目光:“在我的记忆中,从来只有一条腿。”严虎,1968年出生,1969年失去一条腿。“我一岁时,父母上山干活,把我放在家里烤火,不小心被烧着了,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做的截肢手术……”  相似文献   

5.
2005年2月17日,我来到许庄村。出现在眼前的,是破旧不堪的房屋,杂草丛生的院子。整个村子坐落在半山腰,极像香客绝迹的破庙。领我进村的支书没有办法,只好把我安排到一个农户家里。我的“村官”生活就从这一天、从这片显得凄凉的地方开始了。几天后,我对这个行政村有了更多的了解。全村298户,1096人,分散居住在方圆近10平方公里的13个自然村里,人均耕地面积0.4亩、年纯收入1090元;低收入贫困家庭81户,绝对贫困家庭23户。村里不通自来水,连土路都没有像样的一条。由村到乡10公里,不通车。电费高达每度1.3元。手机信号很差,为了和乡里联络,  相似文献   

6.
1976年冬天,父母相继因病去世。几个哥姐也不知流落到了什么地方,年仅5岁的我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弃儿。我是被奶奶牵到大伯家的。奶奶对大伯说,尤儿的爹妈没了,可尤儿还是咱家的根,你们可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一样好好待他。大伯是个孝子,对奶奶的指示当然言听计从,可是我的大娘和我的堂兄堂弟却并不买我大伯我奶奶的账,他们为自己家里无端多出了一个和他们分口粮吃的人而深感不安和不满。  相似文献   

7.
《重庆工运》2006,(6):13-14
我是广厦重庆一建的农民工,叫李开云。家在四川华蓥,今年42岁。在重庆一建工地做了11年的砖粉工。现在一年收入两万多,老婆和我在一个工地做平工,一个月挣千把块钱。如果单单在家种3亩田,一年收入也就两三千块钱.在这里打工比在家里好十几倍。  相似文献   

8.
每天散步到小区门口。我都会和一个修鞋的老人聊上几句。老人不仅乐观热情.而且思维敏捷,十分健谈。他乐呵呵地告诉我,他每天都闲不着,经常是别人今天送鞋来修,明天才能取走。我问他这把年纪身体能吃得消吗?这么忙碌一天能挣多少钱?  相似文献   

9.
爱,静静流淌     
饶燕枝  向罗勇 《工友》2013,(3):32-33
汪小娟,33岁,在当阳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了13年。13年来,她从不适应到适应,一说起和老人打交道的经历就笑起来,散发出一份对老人的喜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初入福利院,被老人骂得哭起来汪小娟是家中的独生女,高考时按照父母的意见,报考了湖北省民政学校。1999年从学校毕业进入当阳市社会福利院,当上了一名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10.
黄琼 《重庆工运》2003,(11):52-54
初中中毕业后,我不得不辍学,成了个没有用处的人。家里的几亩责任田由父母亲管理,我人小身体弱,16岁了,才150厘米,体重不足40公斤,父母舍不得我下田干重活。姐在前一年开始,也在家里吃闲饭。几亩田里的收成维持四张嘴紧紧巴巴的。  相似文献   

11.
陈志武 《工友》2011,(5):47-47
我们不想看到你们把生养子女看成是一种利益需要、把子女当成养老避险的工具!陈晓、陈笛:今年你们分别是15、13岁了,正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文化观、人生观,这些观念最后将影响你们整个人生的经历、幸福……  相似文献   

12.
倾城绝恋     
蓝魂 《时代风采》2010,(4):33-35
一 2008年5月12日,下午13:00。我穿着在台湾订做的布蕾丝的婚纱,坐在自己的家里等待楠风来接我。楠风是本市著名的钻石王老五,是拥有涉及矿产、房地产、酒店等多家公司的赵氏集团产业的继承人,38岁,有着英俊的外表,不凡的气质,周身散发着不可抵挡的耀眼光环,更何况他未婚,受过良好的教育,感情专一。  相似文献   

13.
休闲一刻     
《时代风采》2009,(19):32-32
夜里,阿强发现家里来了小偷,就朝小偷怒喝:“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放下!”  相似文献   

14.
陈鲁民 《工友》2011,(6):48-48
我有一个陕北农村亲戚进城打工,他的日子过得其实不宽裕,家里老人有病,两个娃正上学,欠了不少债,属于标准的弱势群体,可是问他过得咋样?他却既未哭穷,也未示弱,反倒颇为满足地说:不赖。住上砖窑了,用上沼气了,吃上细粮了,看上电视了,还三天两头有荤腥。  相似文献   

15.
老公和老婆     
《农村青年》2010,(11):64-64
草鞋 我带老婆去同学家做客,发现同学家墙上挂着一双草鞋。问起这鞋的来历,同学深情地说:“我爷爷当年打游击穿过的,传给我了!”正当我陷入感慨时,忽听老婆向我同学问道:“你爷爷干吗把鞋传给你呢,你们两个脚一样大吗?”  相似文献   

16.
杨安国  丁毅 《工友》2013,(2):28-28
"感谢家乡领导帮我们说话,要不是你们为我们作主,我的儿子就白死了。"2012年12月中旬的一天,荆门市京山县坪坝镇党委组织委员、工会主席接到了一位古稀老人打来的感谢电话……原来去年11月28日下午,该镇团山村四组46岁的农民丁远松在武汉武钢家属院二楼施工搭建雨棚时不慎栽倒下来,导致头颅骨破裂。在这危急时刻,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青年》2008,(4):47-47
在北京打工多年,领教了出租车司机的热心与幽默,有时能逗得你捧腹,有时又弄得你哭笑不得。下面我把自己的几次打车经历讲给你们听。先声明,我是个女士。  相似文献   

18.
平凡故事     
我所要说的这件事情,是关于一个60多岁老人的,一个常年在外兢兢业业奔波的老业务员。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是一位有两个孙子的外公,他是一位在我眼中很幸福很幸福的老人……认识他要从去年说起,那时我刚到山西营销部,在一次接待过程中认识了他,话不多总是笑眯眯的。后来,他又几次来昆接洽业务,接触多了,我们成了熟人。  相似文献   

19.
德民 《农村青年》2009,(2):28-30
多年来,很多农村青壮年都卟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均为老人和小孩,家中的承包地由老人和孩子广种薄收,粗放经营。虽然也有人希望将自己的承包地转包给其他人耕种,但家家如此,村村相似,转让给谁,谁也不愿要。看到这种情况,有一位在外打工十多年的年轻人,不顾亲友们的反对,放弃工资收入尚可的打工生涯.  相似文献   

20.
1月13日上午,谭启树给沙子幸福院的19位老人送去了一头103公斤的肥猪,向老人们拜了个早年,中午,他与老人们一起,按照土家族的规矩,摆下了3桌“刨汤宴”。这是继2008年3月28日和29日中央电视台千里迢迢来对他进行采访后,这个只有0.6米高的“男子汉”,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