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亚兴 《奋斗》2005,(4):55-55
不管什么样的世道。大概都有不贤的人,不贤的事。面对不贤的事.当如何时待呢?有的人想起阿Q那句“名言”:“和尚动得.我也动得”。报上登过,一位大学生的自行车丢了.他想,别人偷.我为什么不能偷呢?也偷了台自行车,给保安逮住了,留下人生的污点。原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贾永祥,先后包养了7名情妇。落网后,说哥儿们都这么“娱乐”.是“从众心理”作祟.  相似文献   

2.
沈惠超  徐俊 《党课》2008,(1):62-64
江苏省启东市公安局保安班班长沈惠超,27年执著追求加入党组织。高中毕业后,他在村办小学当了十多年的代课老师,后来又应聘到启东市保安服务公司成了一名专职保安。虽然工作平凡,却没有阻挡他追求入党的脚步。无论在哪个单位,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永远不会忘记,40多年前在抗战中给朱德总司令当勤务员的那段往事。在和朱总司合朝夕相处的3年时间里,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记忆,终生难忘。冰河上我打破暖瓶,总司令诙谐地说:“那冰吃了你的亏,烫了个洼洼。”陕北苏区的保安,一度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我们党和军队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在那里住过。“西安事变”后,保安成了人们瞩目的地方。那一阵,保安的消息、特别多,一会儿传说要在保安修飞机场,一会儿又说党中央要迁往延安、消息传升不久,一部分中央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同志果然离开了保安。…  相似文献   

4.
文人的狂傲     
文人的狂傲韩石山狂傲,可说是中国文人的又一特质。记得前些年看过一篇报上的文章,是河南的一名叫周熠的作家写的,说他曾跟姚雪垠谈起,有人责怪姚太傲气,姚当即作答:“我要是不傲气,早就死了。”通常的说法是“苟且偷生”,他怎么会不傲气早就死了呢,初听有点怪异...  相似文献   

5.
“提前竣工天”探幽我在报上读过一则不幸的消息,上面说浙江某县的一幢五层住宅楼“呼隆”一声,彻底坍塌,眨眼之间,成一个四五米高的坟堆,埋进了没想到会死的死人三十六个。时间是1997年7月12日。还是报上说的,1995年以来,全国已有近十起楼房倒塌事...  相似文献   

6.
晓花 《唯实》2001,(5):70
一日,某公邀请几位友人到房中品茗。闲谈中该公突来雅兴,对客人说,今天我要出一个题目考考你们,要求你们运用创造性思维思考,进行理论创新。具体题目是7乘以4应该得多少。 甲客立即答道:四七──二十六。 乙客说:你错了,四七应该是二十七。 丙客说:你也错了,四七应该是二十九。 突然丁客说:你们都错了,四七应该是二十八。 甲、乙、丙一起把目光转向了丁,异口同声地训道:你是在胡说八道。 主人开始总结了。他说,今天诸位解放思想,各抒己见,做到了理论创新,这很好。不过,四七二十八的看法肯定是错的,而且其中包含着极其…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家     
佚名 《新湘评论》2014,(10):54-55
什么是夫妻?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忍耐一辈子,这就是夫妻。什么是家?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和苦辣酸甜的窝。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究竟什么是家呢,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来口斤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地,断断续续地回答说:“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相似文献   

8.
有谁不狰狞     
刘原 《廉政瞭望》2014,(7):79-79
作为一名甚少陪孩子玩耍的失职父亲,我其实还是惦着早期教育这事的。某天我在剥水煮花生,问儿子吃不吃,他扬起肉乎乎的小脸说吃,我说你数数有几颗花生,数对了才能吃。儿子照例捣蛋。乱数一气,我平静地把花生扔进自己嘴里,他愕然。再剥一颗,他仍乱数,我继续自己吃,他顿时哭得响彻云霄。往后再剥花生,他一次都没数错。老婆在一边说:没见过这么残忍、这么狰狞的老爹。  相似文献   

9.
刘滨 《廉政瞭望》2011,(2):34-35
2010年12月9日下午4时,车牌为皖P09990的小轿车停在了湖北省黄石市公安局的后门。驾驶座上的中年男子呆坐了十多分钟,然后打开车门径直走向门口的保安说:“我杀人了,我要自首。”赶来的警察随即在他的车里发现一具女尸。  相似文献   

10.
刘启芳 《党的文献》2011,(5):124-125
1982年5月11日,陈云同志办公室致电《人民日报》社负责人,转达了陈云对编辑党报的看法。他说,报上的长文章以及重要的评论、通讯等,都应当有提要,“这样既可以大大节省读者的时间,又在实际上提高了报纸的作用。报纸要为广大读者着想。”其实,  相似文献   

11.
忠臣的困境     
赵宗彪 《廉政瞭望》2014,(21):70-71
晁错为人峭直刻深,与同僚的关系都不大好。为了削藩,他一口气出台了三十个政策,引起了诸侯的恐慌。晁父特地从颖川赶来,埋怨儿子做了蠢事。晁错说,我这样做,是为了皇家安宁。晁父说,刘家安宁了,但是晁家危险了。  相似文献   

12.
也说“蒋介石上广告”汪骥据《中国老年报》载:前不久,以饰演蒋介石而蜚声海内外,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孙飞虎在广州为贵阳卷烟厂金熊香烟做广告.他身着长袍,端坐户外,俨然一副“蒋总裁”架势。与此同时,报上商品广告中称,四川刘文彩家酒即将进京。蒋...  相似文献   

13.
1951年1月20日,上海《大公报》刊登了前国民党云南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王子民供述杀害李、闻二烈士经过的报道。这张报纸引起了一个读者的特别注意。 这个特殊的读者是江苏盐城人。他是在南通如皋卖豆饼时看到报上说王子民供称是“由蔡文其开枪暗杀了闻一多先生”这一句时,心中顿生疑问。这报上所说的“蔡文其”,会不会就是俺家乡的“蔡云祈”?  相似文献   

14.
对官员来说,什么才算真有“面子”,什么才算最大的“面子”? 近来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对此颇为豁朗。 这篇文章介绍说,1993年,国务院准备制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时候,派了几个调查组到下面摸底。其中一组沿汉江调查,见这里的老百姓十分贫苦便找来当地一位地委书记问:这些情况你清楚不清楚?答说知道,并说还拍了个录像,调查组有些地方去不了,可以看看这个录像。但他说只能组长看,调查组问为什么?这位书记叹了口气说:“我搞了这盘录像,大家议论纷纷,说我给共产党抹黑。”调查组很生气,说这是讲真话,难道我们吃假话的…  相似文献   

15.
刘万奎,字振邦,绰号“刘快腿”,是一位传奇式的抗日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 刘万奎幼年就失去了父母,饱尝了人间疾苦,艰苦的生活境遇,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刘万奎17岁拜师学艺,结交了不少知心朋友。当时,土匪猖獗,黎民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刘万奎深感土匪不除,国无宁日。于是,他下决心弃农从军,立志剿匪,为民除害。25岁的刘万奎投奔宁安县保安总队。总队长白国安见他能言善辩,气度不凡,留他在宁安县保安总队当兵。不久,刘万奎被提升为江东花脸沟保安分队的分队长。 江东花脸沟,是土匪经常出没的…  相似文献   

16.
他11岁开始买股票,现在觉得还是开始得太晚。14岁时他用卖报赚得的钱买了一个小农场。他现在仍住在50年前买的三居室的房子里,他说这里有他需要的一切东西。他去哪里都是自己开车,没有司机,更没有保安跟随。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闲话程万里一次到友人家串门,见客厅里有一陌生人。友人介绍说:“这是作家×××。”陌生人直摆手,惶恐不安道:“见笑,见笑,雕虫小技,不敢称家,不敢称家,还是称鄙人业余作者好!”此君,小有名气,我拜读过他不少东西,有的还从报上剪下贴在剪贴簿上,...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误用者和滥用者,并不知道墓志铭是放在墓里的,墓外的人是根本看不到的,因而错把地面上的碑和碑文错称为墓志铭。前些年报上曾刊载《中山陵为何没有墓志铭》  相似文献   

19.
政治家办报1957年6月7日,即上次谈话半个月之后,毛主席找胡乔木和我到他家中谈话。当我们一起到他卧室时,发现没有其他人参加这次谈话。我们刚坐下来,毛主席就兴高采烈地说。今天报上登了卢郁文在座谈会上的发言,说他收到匿名信,对他攻击、辱骂和恫吓。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动反击右派的好  相似文献   

20.
陈鸿祥 《世纪风采》2009,(12):43-43
从报上读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作家写的,说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关心下一代协会”。在我看来,这是值得夸耀的。因为协会的命名就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下一代的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