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纪行》2017,(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深刻阐述了家庭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习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  相似文献   

2.
家庭与廉政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亲情维系、道德养成、文化价值观念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帮助,对于领导干部预防和抵制腐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妇运》2014,(5):49-49
<正>淳安县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欠发达县。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近10万青壮年外出打工,3万余名老人和小孩留守在家,已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近些年,淳安县妇联相继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系列活动,搭建亲情连线、招募亲情使者、架设亲情桥梁、鼓励亲情返航,营造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据统计,全县留守儿童由2010年的15153名,已减少到9523名,下降了37%。  相似文献   

4.
《上海人大月刊》2010,(11):17-17
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民族宗教工作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的加快,来沪少数民族和信敦群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活动规模上都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在于“齐家”。何谓齐家?即整治家庭,使家风得到端正,使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能成为有道德、有作为的志士仁人。如何“齐家”?即不断唤起亲情自觉;用“孝悌”经纬家庭人伦秩序;道德修养是根本途径。通过家庭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阐明“齐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12,(11):33-34
安徽省总人口6862万,其中农村留守妇女约350万人,留守儿童约360万人。近年来,针对留守妇女“发展生产难、农村生活难、教育子女难、家庭关系难”等“四难”和留守儿童“教育缺失、亲情缺失、安全缺失、健康缺失”等“四缺失”问题,安徽各级妇联组织精心做好关爱文章,致力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12,(3):11-12
近年来,重庆市妇联全力推进“政策支持、监护人素质提升:权益维护、社会关爱”四大行动,探索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使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安全有保、亲情有护、活动有地”。  相似文献   

8.
为创新社会建设、进一步践行“亲民行政、惠民行政”新理念,深圳市罗湖区民政局积极培育成立罗湖区心理关爱志愿者服务中心,并依托此中心开展“心理关爱进社区”百场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志愿者进家庭开展心理关爱等系列活动。这不仅是“迎大运惠民生”活动的又一力举,也是罗湖区民政局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以关注精神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运》2013,(2):31-33
妇联组织要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必须担负起妇女儿童类社会组织“中心环节”的职责,促进自身转型发展,更有效地凝聚、引领、服务和带动妇女,影响社会。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妇联积极探索“枢纽型”女性社会组织建设,在凝聚社会力量、服务妇女儿童和社区 家庭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阎根生 《前进》2004,(8):30-31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那公私分明、不谋私利的亲情观,展示了无私无畏的人性光辉。一、郑培民亲情观的基本定位与表现亲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进步的力量。亲情在人的思想情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可以说,在人这个“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亲情观最直接最本质地反映出人性的本能。郑培民同志的亲情观可概括和归纳为三句话:热爱家庭但公私分明,儿女情长但不谋私利,重精神而轻财…  相似文献   

11.
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智慧 《人大研究》2002,(11):39-41
长期以来 ,由于国人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中国社会建立的特有的以“家”为核心的“亲情”文化体系 ,国人解决各种纠纷采取的最一般的方法就是基于某种“亲缘”关系而产生的“调解式”方式 ,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确实起到了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纠纷当事人常常基于“亲情”而作出种种让步 ,通过牺牲某些个人利益而去努力维护“家族利益” ,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这同我国社会长期以来所采用的“社会控制方式”是有直接关系的。“事实上 ,与西方世界不同的是 ,中国人所供职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和村民委员会 ,曾经是国家为家庭提供终身保障和对…  相似文献   

12.
(二)、主体外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个体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小社会”,父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应是最为重要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孩子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得到健康发展,与父母的社会责任感,对子女的教导,自身性格与言行举止有着密切联系。 有的家长对子女亲情过剩。亲情过剩即娇惯、溺爱。据人口普查统计,在我国城镇未成年人绝大  相似文献   

13.
孙月平 《群众》2011,(9):30-31
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并且是不可替代的产业。在现代社会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越进步,农业功能的多样化趋势就越明显。现代农业不仅提供农产品和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拓展出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所以,必须改变对农业的传统看法,充分认识到农业需要承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大和持久的责任,农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运》2007,(9):42-44
家庭对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和帮助,对领导干部预防和抵制腐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家庭  相似文献   

15.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如何让留守儿童缺爱不失爱?马山县建立起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长效机制,多方面构筑留守儿童关爱网,使留守儿童"学业有教、安全有保、亲情有护、生活有帮、困难有助"。  相似文献   

16.
阡陌 《人民公安》2007,(5):34-37
一个温情洋溢的“太阳村”不仅为那些失去家庭关爱的服刑人员子女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同时还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绍堂 《创造》2003,(9):50-50
无论权力大小,只要有权力存在就可能有腐败与之相伴。这不仅是中外历史政坛的遗训,而且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坛都难以根除的毒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管理体制正处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腐败问题容易发生。当前在县处级及其以上领导干部中频频发生大案要案的同时,一些乡镇级、科局级,甚至村级、股所级等基层领导干部的腐败事件也屡见不鲜。那么,基层领导干部权小势微,也会发生腐败的根源在哪里呢?一、"吃了嘴软,拿了手短"是导致基层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社会根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也会自然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运》2020,(3):41-42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群众参与至关重要。作为社会基本细胞,家庭是防线,家庭也是力量。战役打响以来,天津市妇联积极响应全国妇联号召,积极发挥在家庭领域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强家庭工作组织动员能力、应急响应能力,通过渗入式、柔性化家庭组织动员工作,激发“家力量”,实现“家关爱”,为条块化社会管理模式提供有益补充,助力构筑全民抗疫的牢固防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和农村留守青少年。这些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和父母的有力监管,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因此,增强对留守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功能对于遏制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家庭中普遍出现“空巢”现象,而由此带来的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以G市为例,对“空巢”家庭中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倪婷 《人权》2006,(2):37-40
人们往往相信家庭是远离暴力的安全港湾,无论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动荡不安、充满暴力,还是依然能够在家庭里找到温情与呵护。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家庭暴力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问题,是不同年龄、人种、社会阶层都会涉及的非常重要的影响社会公共健康的问题。在世界各国,家庭中虐待妇女和儿童的现象都十分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