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兴强 《美国研究》2007,21(4):149-151
2007年10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以及美国中美教育基金会(USCET)联合举办的“九一一后的美国:变化与延续”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美、英、德、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美国中美教育基金会主席张之香大使、美国驻华使馆公使丹尼尔.皮克塔先生、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元敦奎先生及曾任中国驻印度等国大使的周刚先生也与会。与会者从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文化视角对九一一之后的美国进行探讨,议题涉及美国外交…  相似文献   

2.
1999年8月24日,中韩建交7周年纪念日,韩国驻华大使权丙铉在使馆新落成的会议大厅主持“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研讨会”。我作为中国首任驻韩国大使,同曾任中韩建交谈判代表的张瑞杰大使以及一些专家、学者一起应邀出席。韩国首任驻华大使卢载源、国会议员李世基以及一些专家、学者专程从汉城来京与会。老朋友在这个喜庆的日子相聚,分外亲切。大家通过坦诚认真的发言和讨论一致认为,中韩关系在过去短短七年中的迅速发展超出预想,在进人ZI世纪后,两国关系必将在此基础上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当晚,权大使在昆仑饭店…  相似文献   

3.
倪峰 《美国研究》2002,16(1):147-150
30年前的2月21日,中美之间封冻了22年之久的坚冰终于打破,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在这"改变世界的一周"里,中美双方本着超越分歧、寻求共识的精神,签署了著名的《上海公报》.公报的发表打开了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并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最基本的原则.在此具有历史意义的公报发表30周年之际,中华美国学会、美国研究所于2002年2月4日和5日举行纪念研讨会,国内41家单位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一些两国关系发展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如柴泽民大使、朱启桢大使、李道豫大使以及美国驻华公使衔参赞李柏思先生也专程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刘舜尧 《美国研究》2001,15(1):149-152
2001年2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办了"人权与外交研讨会",来自本院法学所、欧洲所、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科研院所的近20位专家学者应邀与会.中国前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大使范文祥也出席了研讨会.美国研究所的副所长陶文钊、顾国良及政治室主任周琪先后主持了研讨会,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和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樊吉社 《美国研究》2003,17(3):152-154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军备控制项目于 7月 8日在京联合举办了“后冷战时代军控形势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会议由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军控中心主任顾国良和清华大学军备控制项目负责人李彬教授共同主持 ,来自外交部、商务部、国防大学、宇航学会、国际战略学会、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等单位的 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此次研讨会由七位年轻研究人员就七…  相似文献   

6.
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年会于2012年12月27日在北京湖南大厦召开。会议总结了协会2012年度工作,并重点围绕美亚太战略调整及我周边形势进行专题研讨。协会会长、顾问、理事和嘉宾共100余人与会。《人民日报》、“人民网”做相关报道。外交部主管部门对会议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南亚学会、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共同主办的“中巴关系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0月 30日在京举行。中巴友好论坛中方成员 ,中国外交部、中联部、南亚学会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与会。会议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二亚部副主任李惠敏主持。中巴友好论坛秘书长、前驻巴大使陆树林介绍了 2 0 0 3年 9月在伊斯兰堡举行的第一次“中巴友好论坛”的情况。他说 ,该论坛的主题是“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巴友谊”。会上中巴双方与会者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如应加强两国在经贸往来、高科技产业和旅游等方面的合作 ,并可以通过学界、政界以及教育…  相似文献   

8.
访俄观感     
1998年9月21日至10月6日,笔者有幸作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客人在莫斯科考察,并顺访圣彼得堡。 访俄期间应邀参加了“中国、中华文明与世界:历史、现状、前景”第9次国际学术会议。中国新任驻俄大使武韬在会议开幕式上致了简短的祝词。武韬大使指出,苏联解体7年来,中俄关系在平稳和顺利地发展;两国领导  相似文献   

9.
《当代韩国》2009,(4):I0007-I0007
2009年10月23~27日,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是“韩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更名为“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后的首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并得到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大力资助。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韩国驻沪副总领事朴镇雄先生、  相似文献   

10.
月禾 《当代韩国》2009,(4):98-98
2009年10月23—27日,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这是“韩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更名为“韩国学国际研讨会”后的首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并得到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大力资助。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韩国驻沪副总领事朴镇雄先生、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金东哲教授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11.
曹令军 《美国研究》2003,17(1):155-156
20 0 2年 12月 2 4日 ,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举办的“反恐背景下美国外交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中国原常驻联合国副大使沈国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教授 ,以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的部分学者及博硕士研究生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王辑思主持了会议的讨论。与会者对 2 0 0 2年的国际形势和反恐背景下美国的外交进行回顾与展望。会上 ,王辑思首先谈到了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他认为 ,“9·11”之后美国的战略调整主要体现在 :以反恐和国…  相似文献   

12.
2015年8月21日,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南海中心”)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南海维权:历史与法理斗争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包括:南海中心国际海洋法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法学院贾兵兵教授.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郁志荣研究员,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院胡波研究员,  相似文献   

13.
曾静 《法国研究》2011,(4):94-94
2011年10月31日,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携手武汉大学法语系,中国法国工商会共同举办以中法跨文化管理为主题的研讨会。这次活动为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创造会面的机会,对中法跨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和项目中的跨文化关系的管理方式进行交流。研讨会于31日早上8点30分在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报告厅开幕,中国驻法国前大使蔡方柏先生、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以及法国驻武汉总领事兰博先生参加会议并致开幕辞。高校和企业之间的顺利合作使得此次研讨会聚集研究者,专家,行政人员,企业管理者及大学教授,他们在研讨会中围绕以下主题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长老会神学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韩基督教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1月3日在上海举行。会议以“基督教与中韩现代化进程”为中心议题,来自中韩两国的25位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2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洋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与亚洲太平洋研究所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外交部、国家海洋局、中国海监、海军学术研究所以及国内知名高校从事海洋问题研究的近30名专家与会。会议围绕海洋大国及中国周边海上邻国的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中国海洋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等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首次对国家海洋权益进行了系统和全面规定,为沿海国开发利用海洋、有效管理海洋提供了机遇。1994年《公…  相似文献   

16.
20 0 4年4月10日至11日,“与中国共处:地区国家对华政策的调整和原因”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与《当代亚太》编辑部共同主办,旨在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在冷战结束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与各周边国家间双边关系的现状,为评估中国的地区战略,构建更加良好的地区秩序提供政策参考。作为国内学术界首次从战略高度系统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尝试,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内业界同仁的广泛支持,来自全国各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近三十位国别研究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提交了专题论文…  相似文献   

17.
20 0 5年 4月 1 3日至 1 4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经济研究室、政治社会研究室联合举办的“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经济研究室“亚太经济”和政治社会研究室“亚太政治与社会”重点学科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交流研讨会。 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在第一议程中 ,学者们围绕“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议题 ,就东亚区域合作的进展与前景、亚洲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价值观的同一、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国际环境、中国分享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及对亚太地区的作用、中印崛起…  相似文献   

18.
“中韩人文科学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在西子湖畔腊梅花开的季节,杭州又迎来了远方的客人,由杭州大学韩国研究所和韩国亚洲大学国际大学院共同举办的“中韩人文科学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2月22—28日在杭州隆重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中方代表有浙江省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19.
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于1992年商定,共同举办“中韩论坛”。已经举办的六次“中韩论坛”,为推动双方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我们在这里举行“论坛”第七次会议的时候,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门槛。各主要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回顾本世纪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寻求下一世纪的最佳定位和前进目标。一些著名的政界人士、经济学家和战略思想家撰写了有力度和有影响的著作,从不同角度提出了21世纪的国际环境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预测和构想。我们共同举办的这次研讨会,其主题是《韩中两国21世纪国家发展战略与友好合作》,相信通过交流与讨论,将能够从战略的高度,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提出积极的、建设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0月11—15日,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研究会(筹备会)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了题为“二十一世纪国际格局与中国外交战略”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国内2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一些新闻出版部门的编辑共50人。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同志应邀出席大会的开幕式并致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本次会议的赞助人金庸先生专程赴杭城出席会议,并对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发表了极富洞察力的讲话。教育部社政司顾海良司长亲自到会,就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全国高校国际政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了重要讲话,他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