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云 《今日广西》2007,(12):30-31
从骄傲清高到“折价处理”,过了30岁的周巧云急于把自己嫁出去。于是和德光相识才数月,就仓促结婚。然而,婚后婆家人对她百般欺负,让她一度想自杀,懦弱的丈夫也帮不了她。她对婚姻失望透顶,却碍于面子,不敢离婚。这篇文章,是她对痛苦婚姻的倾诉。  相似文献   

2.
获悉《人事与人才》停刊,我心里蓦然升起一股婉惜。不知是对《人事与人才》156期的耕耘和13年风究”,让我汲取了许多人事人才的理论知识营养;是她的“名人访谈”,让我学习到了多著名专家的闪光思雨路程的一腔绵绵情怀的强烈反应,还是对杂志社的领导、编辑和工作人员笃深友谊的体现。回首往事,13年来,我热切的目光一直投向她,我热情的双手一直伸向她,我火热的心一直紧系着她。同时,是她的“人才研想;是她的“人生感悟”,让我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是她的“理论与实践”,让我在人事工作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总之,…  相似文献   

3.
她是一个让人感动的人,因为她很真诚;她是一个让人钦佩的人,因为她很成功;她是一个让人愿意与之合作的人,因为她很诚信;她是一个让人愿意追随的人,因为她极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武军垒 《民主与法制》2013,(35):58-59,42
男护士强奸病人一审获刑5年 2006年3月,家住河南省许昌县农村的王芳(化名)和父母一起前往广东打工。那时,18岁的王芳刚刚初中毕业,单纯善良的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让王芳没有料到的是,她打工的这家玩具厂的一个车间主任,经常以谈工作为名把她叫到办公室,有时候还给她发一些暧昧短信,对其进行挑逗和骚扰,  相似文献   

5.
苏星 《当代广西》2007,(20):20-21
见到龙凤鸣时适逢双体日,她正在办公室里整理案头上厚厚的案件宗卷。“习惯了。”她淡淡地说,“双体日加班很正常,谁让我是基层法院的法官呢?”  相似文献   

6.
5年前,患有放射性髓样癌的女检察官孟红伟隐瞒病情资助了一名特困女中学生。她母亲般的爱让女学生找回失落的自信和快乐……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她不曾想到的是,她无私的真情付出也让她重新收获了曾经的自信和美丽。2005年12月7日,经检查,一直困扰她的癌细胞已经消失,她用爱心终于击退癌症,赢得健康。  相似文献   

7.
阿通红机     
阿通红机编辑同志:我有位当炊事员的同乡战友小夏,去年,他的女友从家乡到警营让他给找个工作,小夏便将她介绍到某舞厅当服务员。谁知过不多久,她却变了心,与外地某已婚业务经理来往密切,小夏很苦恼,但多次劝说她都无效,有心想告诉她家中,又怕影响不好。请问:小...  相似文献   

8.
数据浙江     
厉源 《今日浙江》2007,(22):7-7
让十七大精神深入人心 日前,中央十七大精神宣讲团到浙江林学院作宣讲报告,离报告会还有半小时,一位女生就早早赶到会场她坦率地说,十七大报告虽然学习讨论了多次,但总觉得理解还不够透彻,因此,她认为面对面地聆听中央宣讲团的报告,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定要让十七大精神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9.
在武汉某外企招聘会上,有位叫刘丽的女大学生前往应聘会计一职,初试时即遭到拒绝,因为她太年轻了,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她没有气馁,对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考官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的笔试成绩最好,进入到第二关,接受人事经理的面试。  相似文献   

10.
没想到成为缉毒刑警曹国兰当上缉毒刑警纯属偶然。1983年,她参加工作时在新疆乌拉泊劳教农场,先是在女队当管教队长,后来男队缺管教,领导又让她到男队当管教。在男队她干了一年多,竟然将男队管理得井井有条。1988年,她调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先是在派出所,后又到刑侦支队。1993年因缉毒工作需要,刑侦支队要组建专业缉毒队伍,当领导同她谈话,问她到三大队当内勤行不行时,对于缉毒工作很陌生,甚至连海洛因是什么样儿都没有见过的曹国兰,竟一口答应下来了。当时,她想得十分简单:内勤,无非是管管队里材料干点杂事,…  相似文献   

11.
两周前,一位朋友来法旅游,她曾在巴黎大学做过一年访问学者,我们是十几年前出来时在巴黎相识。她从荷比卢德旅游回来说,出发前在巴黎一家著名鞋业品牌专卖店买的一双鞋子出了问题,鞋跟开裂,昨天到店里去换,店员态度非常傲慢,跟她说鞋子是自己穿坏的,不退不换,让她赶紧离开!  相似文献   

12.
案例:佟女士到某日本独资公司工作已经8个月了,与她同时进公司的其他员工,在工作上都早已能独挡一面了,惟独她还不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她十分着急,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补习业务.可收效甚微。公司领导认为,佟女士虽然干活儿比较笨,但工作态度还是认真的,于是决定给她一次提高技术水平的机会,让她脱产3个月,去参加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3.
睿智的目光,亲和的笑容,让人们感受到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姐;率先垂范,亲历亲为,让同志们感受到她是一位求真务实的好领导;深入基层,服务百姓,让群众感受到她是一位可敬可佩的公仆。她就是生长在云贵高原的巾帼英才——龙超云同志。  相似文献   

14.
“老师:  还记得我的那次讲课吗?是您在实践中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懦弱,体验到了什么是自尊自信……”  看着这封来信,我想起了去年的那一幕。  有一位名叫赵君的同学通过竞争,被准许上讲台讲《自尊自信》,她在课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备课。那一天,她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讲台,可是由于紧张竟然讲不出来,同学中还有不时提出不同意见者。  “老师,我不讲了!”赵君呜呜地哭了起来。  我内心在激烈的斗争。记得从不少教研书籍上看过,在课堂上学生答不出问题时,老师逼问是不礼貌的表现。可是如果让她现在如愿,以后她会坦然、高兴…  相似文献   

15.
《劳动保障世界》2006,(12):15-16
一洋从小就是一个酷爱美丽的女孩。童年时的梦想:是长大后要做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不仅要让自己美,而且要让所有人的衣着因为自己的设计而色彩斑斓。儿时小小的心愿成为了一洋事业的原动力。1998年。一洋在北京偶遇了自己的恩师于西蔓女士。从而接触了风靡欧、美、韩、日的“色彩季节理论”,开始了她艰辛而美丽的色彩事业。从儿时的一个愿望。到现在做出的选择。既漫长又突然。漫长在她等待了二十多年终于等来了一个自己热爱的职业。突然的是她要在短时间内放弃自己多年寒窗苦读博取的寄托父母心愿的医生职位。“一洋”——如她的名字一样。淡雅、清新。从开始微乎其微的“一”到现在容纳百川的“洋”,和她创业的过程一样,也是漫长而曲折的……  相似文献   

16.
“不见刘德华,今生不嫁人”的极端追星族见诸报端后,引起种种议论。一位28岁的兰州女子16岁开始痴迷刘德华,常年不上学也不工作,朝思暮想就是要见刘德华。家人卖房举债,倾家荡产,两次让她去香港寻找刘德华。当然,都没找到。可她还不甘心,以至于她父亲要“卖肾”让她第三次去香港。可她万万没想到.刘德华知道这件事以后,批评她“不孝、不健康”。偶像的当头棒喝,也许能让她幡然醒悟:爱偶像可以,但前提是要爱自己和家人。  相似文献   

17.
这几天,我接连听到几个故事:其一,是一个女孩,从大二开始到毕业后参加工作,整整11年没回老家看过父母,其理由是因为当年离家时抛下的豪言——不混出个人样决不回家。她所理解的“人样”,是包括有车有房有如意郎君和好工作,说白了就是有让父母向亲戚朋友们炫耀的资本。于是,11个春节,她都是在凄清冷寂的状态下度过的。11年,她和她的父母错过了很多亲切而温暖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失音的画眉     
蕙是我大学同学,也是我在广东最好的朋友,离开广州前,我一直和她住在一起。还没有到广州之前,她曾写信给我,谈及一种宿命的忧伤,淡淡远远,却永远如影相随。信尾,她自嘲说自己前世定是一只失音的画眉。她是那种不漂亮但却极有味道的女孩子,和身边人的关系总是淡如流水,很难有人直入她的内心深处。她话不多,但一颦一笑都透着与生俱来的灵气。围着她转的男孩有很多,但聪明的她,知道怎样才让自己和别人都不至于尴尬,她永远知道怎样与那些男孩保持最佳的距离。然而她却毫无理由地陷入了一场困境。她爱上了一个长她十岁的已婚男人,…  相似文献   

19.
赵辉 《台声》2013,(10):98-100
采访廖佳琳对我来说非常意外,从知道她“台湾制服女王”的名号到两人坐下来面对面的采访,中间不过2个小时。毕竞“女王”二字过于霸气,总觉得让人难以接近。但采访之中,却发现她爽朗的外表下,藏匿着一颗温润的心。  相似文献   

20.
农妇在委托我之前,通过电话跟我接触了两个月。农妇说,她拿不出多少律师费。我给她的方案是,先预收3000元费用,剩余部分按照风险收费,标准是20%。农妇接受了我的方案。交费时又遇到问题。老人家心急如焚去市里汇款。账号少写了个数字。我一直没收到钱。农妇每天几个电话打过来询问,我的回答都是还没收到。农妇急了,认为我是骗子,电话里差点哭出声来。我百口莫辩,恨不得把心挖出来给她看。后来她又去了一次市里,重新核对了账号,把钱再次汇过来。我收到钱之后马上给她打电话。让她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