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土地神信仰是民间信仰中的一种形式。信仰空间的构建是土地神信仰行为的起点,信仰惯习是行为产生的重要驱动力,危机情境是行为产生的催化剂。农村居民的土地神信仰行为对农村居民、民间信仰自身和农村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可以从对民间信仰的监督与引导、完善自身组织、加强基层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构建合理的农村民间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创新思维构建农村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华 《理论前沿》2006,(10):32-33
建设文明富裕的新农村的过程,也必然是农村新文化形成的过程,以创新思想构建农村新文化,把推进乡风文明作为农村新文化建设的直接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一、新农村,需要新文化没有文化的农民是愚昧的农民,没有文化的农村是落后的农村。文化影响着农民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渊源于农民和农村,任何文化都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历来是引领着农民和农村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课题:大力培育农村人力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培育农村人力资本,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农民生活富裕,而农民的低素质阻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对农村人力资本进行培育,有利于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本对新农村建设的正向作用,剖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及对新农村建设产生的影响,特别分析了要对二代城市移民进行人力资本培育,包括改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城市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对农村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带动作用,同时,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使农村各种要素大量流失,引起农村秩序的混乱,使农民在生活中不断被边缘化,冲击着农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冲击着传统的农村文化等负面效应,引起了乡村社会的裂变和衰败。因此,新农村建设需要高度重视城市化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江苏农村经历着不同形态的社区变迁。农村人口进入城郊以及新农村建设改变了居住空间,使原有的信仰社区被打散,总体上呈现出原生型乡土社区信仰组织、初步城镇化新农村信仰组织和城市化郊区社区信仰组织等三类不同的信仰社区形态,并有前者向后者流动转型的趋势。基督教发展植根于农村社区,在社区变迁视角下考察农村基督教发展,既折射了我国农村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也有区位不同的个别化问题。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发挥基督教的积极作用,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民间信仰再度出现繁荣复兴的现象,突出表现为信仰空间的扩大与构建。这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研究民间信仰不可绕过的核心问题,在对由信仰而产生的权力关系、行动实践与结构机制等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信仰空间再造这一“传统复兴”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呈现出互相妥协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7.
2006年,云南与全国同步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沿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每年实施1万个左右的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项目。通过建立稳定增长、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投入机制,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格局。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植、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民素质提升、经营体系创新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工程,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8.
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的事业,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社会力量的助推作用,共同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溧水区农民组织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农民对发展社会组织认识不足、民间组织发展缓慢、精神文化类组织及其他相对滞后、民间精神文化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才和资金匮乏、部分村干部认识不到位、宣传工作相对落后等问题。因此笔者建议从加大宣传力度和扶持力度,优化农民组织的外部环境、培育骨干,提高农村民间组织工作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引导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扩大组织化领域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公民权利,实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背景,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培养农民的五大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1.
在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农民的物质生活大有改善,但文化生活还是不容乐观,农民心理还存在很不健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社会稳定。更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改革教育体制,建立具有中国农村持色的"新农村大学堂"。农村本土传统文化精华是构建农民和谐心理宝贵资源;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精华,丰富农民业余生活,构建农民和谐心态;"天人合一",树立农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的科学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这是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治理等一系列问题都对农民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观念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才能确保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的前进。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背景,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培养农民的五大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4.
吴冰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4):148-149,154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文化建设则深入渗透在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成为农村各项活动的背景因素。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加快文化观念更新;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农村文化;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加强对农民居住用地规划整治;吸收城市文化的普遍本质,保持乡村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的高低,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至关重要。贫瘠的文化不会孕育出高速增长的经济,没有文化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现代化,因此,是促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文化队伍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是新型农民的培育者,是农村优秀精神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对保证农村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作用重大.针对当前新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可以提出以下相关建议:一是提高对新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对新农村文艺表演团体的改革;二是提高对新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三是关心民间文艺工作者,加强对民间文艺表演团体和民间艺人的管理和引导;四是加大农村专业人才的引进、选拔工作力度,建立合理的农村文化队伍人才结构;五是搞好农村文化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加快农村生活方式建设,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关键环节。针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至今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及其消费方式、休闲方式、交往方式等依然比较落后的现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创新性举措,构建农民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青年农民工经过城市体验所获得的现代观念,冲击着封闭的农村传统社会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承模式,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农村传统文化观念进行渗透和反哺,提高了农村成年人的现代社会适应能力,并推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在肯定青年农民工“文化反哺”对农村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求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富裕、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而且要求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目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生态制度缺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从转变生产方式、合理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增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投入以及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和监督等方面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较高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现代农民,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为此,要健全农村教育体系,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和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使广大农民在生产和生活场景的变换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