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日:“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相似文献   

2.
郭玉海 《当代贵州》2011,(25):70-70
读书是一种精神修炼,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充电”。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目不读。”就当今的发展形势而言,读书应该是每个基层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的大事。但是,读什么书?这需要我们进行“过滤”和筛选。我认为,读书要结合社会的实践,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相似文献   

3.
裴小明 《党史文苑》2011,(6):43-44,47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学习成才的典范。毛泽东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读书精神、"博而精"的读书取向、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读书风格、注重"讨论式阅读"的读书方式、"使看书占领工作以外的时间"的读书热情、"学以致用"的读书目的,对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对进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胡适,曾经作过一次题为《为什么要读书》的演讲,介绍了他几十年读书的经验和体会。胡适认为,为什么要读书?大致原因有三:一是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二是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三是读书可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耕"体现了我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读"说明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崇尚知识的人文精神。读书,贵在立志立德,贵在志之所趋所向。对于读书,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要做到"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善读"有字"与"无字"之书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6.
<正>读书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有的可泛读,有的可精读等等;书也有不同的类型,有严肃的书、轻松的书、消遣的书等等。我在此要说,无论什么类型的书,无论何种读法都要尽可能地读原著。尤其是对于严肃的书、经典理论书更应如此,更应读原汁原味的原著。辅导书绝对不能代替原著。一本著作,有多少人读就有多少种理解,搞辅导的人未必不想忠实于原著,而是他所对原著的理解有些不见得是原著的原意,况且也不能否认有肆意歪曲者存在。你读了  相似文献   

7.
写字之人必先读书,我是一只老书虫了,书是我的鸦片。床头柜、沙发上都放有我常读的书,与朋友聊天,也大抵不离书。为了快乐而读书,为了超过别人的书而读书,为了认清自我而读书,为了再现青春而读书……读书的理由千万种,书能提升我的写作品质,敌强我更强,这是读书最大的功用。也有过一阶段,不知该读什么书,因为闭塞,没有新书可看,旧书又不爱重翻,于是陷入绝望之中。  相似文献   

8.
<正>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林语堂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杨绛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毕淑敏  相似文献   

9.
治学格言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党内爱读书、会读书、善读书的杰出代表。毛泽东的读书之道主要体现在持之以恒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广读博览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注重研讨相结合、实践导向与用活书本相结合。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的新时代,重温毛泽东读书之道,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学习具有启示意义: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读书内容要系统全面,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兴趣和恒心。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兴趣爱好很多,最大的嗜好是读书,终生浩瀚饱读之书难以计数,是一位很难有人与他相比拟的成功读书人,是用一生精彩的实践将那个典言警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诠释到了极致的一代伟人。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又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如果说毛泽东的一生是一部英雄豪迈的乐章,那么,刻苦读书与大智大慧在其一生中则交相回响。他的读书精神、读书方法和读书成效是我们永远学不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读书,认为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酰醢。"宋代李淑在《邯郸书目》一书中云:"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从古人的读书三味联想开来,现代人读书也应具有"三味":读书要有趣味。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德斯鸠曾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  相似文献   

13.
爱书者说     
那些学富五车者,那些读书破万卷者,都是我所极为尊敬的人。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吸取养料,营造出一座座高楼大厦,供后来的人们居住。而我,仅有的藏书不足千册,所读之书加起来,恐怕也不足一车,惭愧惭愧。但在珍惜书方面,在爱书上,相信我与他们都是一样的虔诚之至。 近年我国图书市场呈极端繁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修身养性,传递智慧。阅读,齐家治国,泽被天下。一个人拓展生命需要读书,一个地区持续发展需要读书,一个国家繁荣昌盛更需要读书。书博天下,文耀贵州,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举办,无疑为读者、为贵州、为中国带来了阅读的新风、注入了发展的动力。书博会上,博学鸿儒为推动国家阅读振臂而呼,读书人物为号召全民读书身体力行。在榜样的带动下,苍苍白发,为书而狂;莘莘稚子,因书而  相似文献   

15.
漫谈读书     
<正>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简,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后来有了纸,  相似文献   

16.
肖健 《党建》2010,(7):53-53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他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读书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缘书求道     
读书为学最紧要的是明哓读书之道。每见同为读书之人,有人虽饱读卷籍、皓首穷经而无所成,有人虽所学不多,竞也有能以半部《论语》而指点江山、垂治天下,其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或日,人无书缘,谈何求道,而缘书以求道者,非经一番磨砺,恐难登堂入室。回忆自己读书旧事,尤有此感。  相似文献   

18.
缘书求道     
读书为学最紧要的是明哓读书之道。每见同为读书之人,有人虽饱读卷籍、皓首穷经而无所成,有人虽所学不多,竞也有能以半部《论语》而指点江山、垂治天下,其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或日,人无书缘,谈何求道,而缘书以求道者,非经一番磨砺,恐难登堂入室。回忆自己读书旧事,尤有此感。  相似文献   

19.
《企业党建》2012,(5):42-43
《人民日报》刊登郭震海的署名文章,分析“领导干部该读什么书”。在不少为官者的办公室里,书橱内确实放了不少书,多是精装版的《官经》、《厚黑学》、《中国历代君臣权谋大观》等,甚至如《阴阳风水学》、《八字与官运》也堂而皇之地摆在那里。书犹药也。书籍自产生以来就良莠并存,有精华也有糟粕。读书好、好读书更需要读好书。读书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古往今来,一些落马的为官者,  相似文献   

20.
冰天雪地无去处,静下心来好读书。就读书问题,我曾专门谈过一次,主要讲了读书的原动力问题,谈到了读书很苦、读书很累、读书很难,但读书也是快乐、也是幸福,根本原因是主动读书还是被动读书,即要解决好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做到为求知而读书,读有所得;为修身而读书,读有所循;为工作而读书,读有所用;为生活而读书,读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