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国男 《求贤》2011,(9):50-50
一般来说,员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等死”的、“怕死”的、“找死”的。 “等死”的员工.天天过着“不迟到.不早退”的“九五”生活.等着发工资,等着退休。他们多半奉公守法.是企业的忠实支撑者。对待他们.要以“关怀”的方式.采取合理的态度。大部分的工作.实际上都要依赖他们来完成。如果没有这些为数较多的“等死”员工.就没有人执行例行性的事务。  相似文献   

2.
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就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引起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享受、发展需求是现代人的基本需求.追求生活的情趣与生命创造力是现代人生活的基本目标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自己的需求进行的,需求不同,价值评价就不同,人们的活动指向与获取方式自然也不同。所以,了解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必须从了解人的需求人手。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三个不同的层次。所谓生存需求,指的是为维护人的生命存续、正常存在(而非病态)而产生的需求,包括温…  相似文献   

3.
婚姻变奏曲     
<正>经济社会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观念、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冲击着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从而也使团场职工的婚姻家庭出现了新的变化。每一位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都向往着婚后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不是每个人都是幸运儿。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中国人的习俗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是中国女性的悲哀。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国人脑海深处深深扎下了根,也害苦了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偏僻山村的普通农户家庭.16岁以前没有离开过这个聚族而居的封闭乡村.除了偶尔到离家不远的外婆家小住一段时间外.在这里几乎度过了自己儿童、少年时代的全部时光。在韶山冲,毛氏家族祖祖辈辈都是安分守己的种田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6岁以前的毛泽东,整个身心就浸润、徜徉在这样一个农家生活环境的氛围之中。1915年4月5日,杨昌济在他的日记中记述了他与学生毛泽东的谈话,评价韶山毛氏家族“风俗纯朴”。自然而然,当地及整个中国异彩纷呈的习俗文化,在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过把瘾就死●王贵龙一些人总能语惊世人,“过把瘾就死”可谓掷地有声。这也是许多现代人的一种真实心态。生活如特快列车,那些被甩出车外的人,那些被晾在站台上———永远被晾在站台上的人,怎不落魄?于是便有了“爱过就扔掉”、“过把瘾就死”……过去人们兴高采烈地...  相似文献   

6.
作为最原始的宗教现象,自然宗教曾被西域先民普遍信仰,并对西域丧葬习俗产生深远的影响。依据史料和考古资料,在西域丧葬习俗中,表现出自然宗教对天、水、土的崇拜,对太阳、星辰的崇拜,对动植物崇拜和图腾崇拜以及对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7.
丧葬陋习实该改吉晋河鲁迅在杂文《死》中留下遗嘱道: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赶快入敛,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鲁迅先生不仅是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而且是位大彻大悟的唯物主义者,也是我国倡...  相似文献   

8.
震华 《求贤》2008,(11):48-48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并非我国独有.许多国家都曾碰到过。如法国中部的高原地区.曾经被称为是一块“西伯利亚”.美国西部原是一块不毛之地.最早的开垦者死了都不想葬在那儿。日本的北海道地寒人稀.条件恶劣.连鸟都不愿飞过去。尽管这些国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很大.但他们对落后地区的开发都很重视.纷纷采取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国家实施的开发政策不尽相同.但从它们缩小区域差距方面的政策措施中.仍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年后说过年     
过年期间,朋友们在一起议论最多的还是怎么过好年的问题。人们在欢度春节的同时,普遍认为传统的中国年应改变某些旧的方式,赋予新的内容,让年过得更有意义。习俗不应是庸俗春节对中国人来讲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它沉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庆祝节日的方式和习惯。但传统的过年方式也留下了一些陋习,应该改革。过去,中国人盼着过年,是因为生活贫困,过年时能吃上好东西。人们在过年时大摆酒宴、犒劳自己一年来的辛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人逐渐富裕起来,平时生活也过得不错,过年时大摆酒宴也就没有…  相似文献   

10.
城乡差别     
蔡老蔫的爹死了,死得可真不是时候。蔡老蔫家本来就不富,碰巧两个儿子今年考上大学,把仅有的一点积蓄掏空了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如今老爹一死,按当地习俗,要请吹鼓手,还要摆宴席。可眼下该借的都借了,能卖的也都卖了。  相似文献   

11.
黄京一 《学习导报》2013,(12):57-59
生日,是一个人生命的年轮,每个人都有自己唯一、确定的出生日期。然而由于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差别,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生日习俗都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中国生日习俗趣谈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一个人出生时的"生辰八字"被赋予无比重要的意义,它甚至关系着这个人一生的前途命运,如婚姻、仕途、财富、死亡等等。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孩子在出生后的几天要做“三朝”。  相似文献   

12.
说“真”     
郭庆晨 《奋斗》2012,(6):61-61
字典上讲.“真”字本从贞变形而得,贞从贝从卜。卜贝属于占卜的一种,是汉人传统的习俗,是最简单的一种求真过程。可见,从造字之初.人们就对“真”字赋予了美好的含义。人的主流道德的基本点不外乎三个字——真、善、美,真位列其一。因为。唯物主义者从来都是把物质放在第一位的,失去了真.善和美也就无从谈起。真,是崇高的信仰。世上大大小小的道理有千个万个.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中有多少人正在努力甚至挣扎着去追求某个身份? 追求身份天经地义.因为我们本来就生活在“身份社会”。此种身份当然不是人们在家庭血缘关系中的身份.而是指其在职场和官场中的身份。所以追求身份.也就是人们追求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台阶和位置.追求在人群中的排序和等级。  相似文献   

14.
2013年春节期间,我前往美国的夏威夷看望在大洋彼岸工作的儿子。那几个月里,我观山看水,领略异国的城市与乡村风光;吃西餐,喝洋酒,体验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虽然这些都令人感到新奇和兴奋,但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在美国“学雷锋”的经历。  相似文献   

15.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总是有相当的作家在孜孜不倦地表述着自己眼中的乡村,使乡土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举足轻重的部分。乡土小说主要是乡村社会中的故事,其繁荣根植于农业社会这一沃壤。当前,随着城镇化的拓展,我国的乡村,即使是最偏僻的乡村,从内到外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种不可逆转的社会转型,使得乡村人们的生活和彼此之间的关系,都较过去日渐复杂而微妙,传统醇厚封闭的乡土、乡情、乡俗已然开始松动。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秩序问题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生活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社会秩序构成一般社会理论的核心主题。一方面,解决人类社会中的秩序问题需要法律等强制性的制度权威,需要人类理性选择的自发倾向,人类利益性的理性追求、个人的自律性、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性以及公平合作的社会理念为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秩序奠定了理性的基础;另一方面,解决人类社会中的秩序问题需要共享价值、规则、习俗、信仰、符号、程序以及人们的情感、认识和道德等,它们同样构成了人类行为和社会秩序的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握手"是在当今世界人际交往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且畅通无阻的"法宝",是一种国际礼节。但是,在我国古代,人们是不会轻易握手的,因为握手与丧葬有关。早在先秦时期的丧葬礼俗中就有"握手"一称,它是指用黑色带子系在死者手臂上的物品。《新唐书·礼乐志》和《大明会典·丧礼》等古籍都记述了丧葬中"握手"的规定。古人举行殡殓仪式时,要死者手中拿着玉或者其他物品,以示不能让死者  相似文献   

18.
醉美偏坡     
美丽乡村不仅体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还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排排粉墙黛瓦、古色古香、鲜花环绕庭院的布依民居.处处都弥漫着原生态的古韵风味。  相似文献   

19.
王健 《求贤》2008,(2):40-41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如何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是企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生命线”、“向心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职工的思想观念、认识水平、交往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竞争、行业挑战、立体多样化的信息相撞击着人们的思想,这些都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尊重人内心的情感,关心人内心的感受.适应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创新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是企业党委书记自觉思考,自觉实践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20.
终生读书     
因为父母是教书匠,家里书多,我也就从小爱看书。有一次我给弟弟讲“那托”,父亲很奇怪,听了一会儿,哈哈大笑,原来是我把三太子哪吒读成了“那托”。那年我刚上小学,就敢大着胆子翻看《封神榜》和《西游记》了。解放前,我在重庆南开中学读初二时露过一次脸。国文老师讲袁枚的《祭妹文》,有这样的句子,“你死我葬,我死谁埋?”老师说作者是受了《红楼梦》的影响,问谁读过这部书?班里有半数同学举手。又问谁会背葬花词?举手的只剩我一人。老师叫我起立背诵:“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