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占国 《前沿》2004,(1):108-110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诚信的缺失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直接危害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建设诚信社会对政府的决策、企业的经营、良好的社会关系的建立、消费品市场的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重建诚信社会 ,必须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 ,包括道德自律、经济主体之间的互律和法律。  相似文献   

2.
蔡四青 《思想战线》2003,29(6):20-22
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市场秩序的治理结构中,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信誉行为缺乏必要的预算约束与制度约束,造成了市场诚信关系的严重扭曲和普遍的道德风险行为,目前我国市场上出现的“信誉短缺”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建立规范、合理、高效的诚信体系与制度,已成为保持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增长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行为失范有关。企业诚信机制的建立,固然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但更需要政府责成,通过制度来保障其实现。没有一个诚信政府和政府营造的诚信生长环境,企业诚信机制的建立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4.
诚信的核心是信用。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市场的基本细胞是企业,企业的信用如何,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当前,要构建这一新型的道德规范体系,就必须加强诚信建设,尤其是深化企业以诚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制度建设的不健全,我国的信用现状令人堪忧。诚信危机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诚信原则的回归,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关键在于重构诚信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6.
对不诚信行为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阳 《前沿》2002,(10):125-127
不诚信行为问题已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顽疾 ,它导致市场配置资源效率下降 ,交易秩序混乱 ,同时也阻碍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不诚信行为存在的原因可以从市场意识负面影响、经济转型期信用机制不完善、信用监督手段单一和信用技术手段落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并就这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和健全信用体系 ,最终有效抑制不诚信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何红专 《湖湘论坛》2009,22(1):19-20
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有利于优化经济环境和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诚信的缺失会危及社会发展和民族生存。诚信缺失原因在于传统的诚信观念落后于时代、现代社会诚信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多元化价值观并存以及道德教育自身的因素。诚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民、企业、政府共同努力建立诚信缺失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8.
赵建英 《前进》2004,(5):28-29
市场经济拒绝非诚信行为关于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存在两种对立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诚信与市场经济风马牛不相及,市场经济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动机的经济,只要有利可图,市场主体就会不择手段,诚信原则必将遭到践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市场经济必定是诚信经济,因为诚信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机制,一个没有诚信机制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真正市场经济的。自发的、一次性的市场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非一诚信行为。但是,市场的博弈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多次进行的交易过程,这种连续性就使得市场交易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抑制和排斥非诚信行为的过…  相似文献   

9.
王文静 《人民论坛》2012,(23):78-79
目前,我国诚信评价、监管、惩治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中存在大量企业失信行为,迫切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诚信体系。根据多方调研,文章对中小型企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予以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以期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诚信体系给予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诚信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价值所在.诚实信用原则是诚信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原则.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提升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提高企业诚信度、美誉度,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对于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诚信是一种符合经济理性的行为,讲诚信与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并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因此,树立诚信的经济观,有利于全方位促进社会诚信建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现代经济学认为,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是实现整个经济最优均衡、使得交易主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因此,通过增加信息披露和传播,减少失信行为发生的条件;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强化惩戒机制,改变失信的收益和代价比率;深入宣传教育,使诚信成为一种社会文化观念;创新金融交易,以经济手段推进诚信建设就成为社会诚信建设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完善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建立市场经济的两个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企业;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市场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它是企业与政府的中介环节,影响、制约营其他两方面改革的成功与否。首先,市场体系、市场机制是企业成为独立经济法人所必须的外部环境,市场是一切盈利性企业进行生产、交换的场所,体现了企业的交换关系,并对其经济行为有引导作用。完  相似文献   

13.
刘浩  罗雄 《前沿》2006,(4):191-193
诚信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行为。文章在理性分析诚信缺失危害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诚信机制建設的设想:即增强法律意识、完善竞争机制、加强防范管理、建立信用体系等措施,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救治诚信危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市场经济入手,提出健全诚信的四方面措施:一、依据经济规律的本质要求构筑市场经济诚信理念;二、发挥政府在构筑诚信中的关键作用;三、健全商事法律体系,保障诚信建立;四、建立和健全信用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拍卖市场缺范呼唤社会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拍卖交易方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不守信用就会失去市场。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借助行政权力介入拍卖行业与民争利,以“经营城市”名义拍卖各种公共资源;权利经济的横行和管理上的越位引发了政府的诚信危机。政府的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关键,拍卖市场缺范呼唤创建一个良好的信用体系,提供一个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6.
构建诚信政府的有效途径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视政府诚信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仍存在政府信用缺失的现象。构建诚信政府,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重视诚信教育,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政府与社会行为;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政府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企业文化建设的诚信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前昌  赵海英 《前沿》2005,(11):235-23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竞争,更是文化上的竞争。当前,企业文化已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灵魂和企业管理的精髓,是企业更高层次管理的体现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根本保证。而诚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坐标和灵魂,因此,现代企业必须通过制定本企业的诚信准则、加强对员工的诚信教育、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建立现代企业的诚信奖惩制度等途径,建设企业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较多地重视了体制本身建设,如培育市场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各种生产要素市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等。但是由于急功近利的感情驱使而对行为主体道德伦理建设思考和关注较少,尤其是对交往中的诚信道德重视较少,因而出现比较严重的经济混乱和道德滑坡等消极现象,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必须重视经济混乱的伦理根源分析和行为交往诚信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丁芳 《前沿》2013,(9):76-78
本文阐述了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面临的诚信危机及政府诚信在当下面临的挑战,研究了传统诚信体系的消解和当前政府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了政府失信的主要原因,如自由裁量权过大、行政立法泛滥、决策不透明、责任模糊、监督不到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完善问责制、加强监督等建设诚信政府的法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立身之本、经商之道、为政之策,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然而,近年来,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学术不端现象频现,社会诚信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并且缺乏法律体系的保障和支撑,社会诚信服务市场及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等。有效、可靠的社会诚信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制度之一。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