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印章     
《前进论坛》2013,(7):F0004-F0004
印章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农工党中央原副主席、我国著名中医大家张大宁教授非常喜爱篆刻印章艺术,并且对此有高深的研究。十几年来,他收藏了两百多枚艺术水准较高的名家印章,内容有不少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古训和格言,以及中医学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2.
印章与篆刻     
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从考古所得的遗存看,可以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在春秋战国时代发展成熟。印章自出现,其字体就一直以篆书为主。历代入印的篆体有下列几种:甲骨文。清代以后,一些篆刻家吸取甲骨文入印,形成古拙而又具新意的印风。金文,又称钟鼎文。金文对书法篆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沉郁古朴的金石韵味是书法篆刻艺术追求的美学风范。籀文,又称大篆,籀文结字如金文。小篆,又称秦篆。小篆为篆刻艺术的主要书体。中国的文字经历了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书体演进阶段,印章肇始于篆书兴盛的时代,篆字成为印章的初始书体就是史…  相似文献   

3.
朱玲 《中国保安》2012,(1):32-35
2011年10月,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真诚沟通》节目中:柔和的阳光下,刻刀穿越青石发出清脆声响,篆刻达人时而勾画轻着,时而纵横深刻,一幅古朴拙雅的篆刻印章便呈现在了观众眼前。  相似文献   

4.
2006年8月8日.北京市西城区保安分公司保安班长刘永军激动万分。这天,他收到了从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寄来的评定证书。他申报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系列》篆刻作品。以幅长51米、印章1735方,11449字,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为大世界基尼斯篆刻组印数量之最.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以篆刻艺术形式获得大世界基尼斯荣誉称号的保安员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赵增福     
《前进论坛》2012,(5):F0004-F0004
赵增福.字石寿,号西海散人.慎修印学馆主人。1960年生于北京,长期从事印章文化理论研究和书法篆刻实践。现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东方书画研兜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6.
《乡音》2007,(12)
我是一名篆刻爱好者,多年学习实践的体会是:篆刻是一门综合艺术,从事篆刻要有深功。要想刻好一方印章,须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因为篆刻与书法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必须先学书法而后治印。同时,篆刻与绘画等艺术的关系也非常重要。然而这一点却为不少爱好篆刻的人所忽略,他们只研究什么单刀、双刀、冲刀、切刀等,而对于书法、绘画、雕塑等却不予理睬,这怎么能丰富篆刻艺  相似文献   

7.
想不到小巷深处住着这样一位深受台胞喜爱的文人。他的篆刻作品被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际友人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秀,台北市如皋同乡会编辑的《如皋文献》第二册载文称他以舒展端庄而富有变化的风格形成了篆刻艺术的“如皋派”。他便是家住江苏如皋如城镇石家庵的严有泰。 严先生年近七十,身着中山装,一脸的朴实与热情。他小心地打开厚厚的篆刻印册,上面记载着他为国际友人和台港同胞篆刻的67方印章和他40多年来篆刻的主要作品。  相似文献   

8.
红外及红外导数光谱法鉴别原子印章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子印章是一种新型印章,由于其携带和使用极为方便,已被普遍应用。因此利用原子印章犯罪的案件也越来越多。由于原子印章的特殊结构,又使其印油的成分不同于普通的印油、印泥。以往对普通的印油、印泥鉴别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而对于原子印章油的检验报导很少[1][2][3]。所以找到一种简便快捷鉴定原子印章油的方法,是很必要的。为此我们收集了国内外十八种原子印章油,对其进行了各种检验方法的研究探讨。本文利用红外及红外导数光谱法对原子印章油进行检验,取得较满意结果,达到了区分不同产地、厂家的目的。该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电子印章的原理和工作流程,并从多个方面对电子印章和传统印章进行了对比,系统阐述了电子印章相对于传统印章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探讨了电子印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印者,信也     
印章之信,在于金石,公安之信,在于人心。印者,信也。"印本源于实用凭信,发展至艺术审美。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方寸之间意蕴无穷,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湖州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美誉,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赵孟頫、吴昌硕、沈尹默等一批书画篆刻大家,文化底蕴深厚,篆刻艺术更是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篆刻     
《黄埔》2010,(6):64-64
中国篆刻艺术,是以石材为载体,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并由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发展而来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已有3000多年历史。它用契刻古代文字的方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虚实相生、阴阳合一的审美取向,具有抽象和神奇之美。  相似文献   

12.
周启云 《中国保安》2006,(17):58-60
2006年8月8日,是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西城保安分公司保安班长刘永军激动万分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他收到了从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发来的评定证书。他申报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系列》篆刻作品,以幅长51米、印章1735方、11449字,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为大世界基尼斯篆刻组印数量之最,刘永军亦成为全国保安行业有史以来第一个以篆刻艺术形式获取大世界基尼斯荣誉称号的保安员艺术家。一个普通的保安员何以获此殊荣?中间发生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带着这些疑问,笔者穿过古朴的老北京胡同,信步来到什刹海畔,走进了“保安篆刻艺术家”刘…  相似文献   

13.
基层信息波     
浙江省 省十佳残疾青年、浙建二公司职工孔黎翔日前二次东渡日本,参加由熊本县残疾人福利团体联合会举办的篆刻书法展示会。孔黎翔用双脚当场刻出3方印章分别送给该县知事、荒尾市市长和纪念馆馆长。(胡晓民) ▲江西省 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肢残人凌智  相似文献   

14.
前言我国采用木质、角质刻制印章的历史悠久。八十年代中期,原子印章作为一种新技术在崛起,它具有字迹规范、清晰、不用印台、使用清洁,同时制作工艺和材料特殊,不易伪造的优点。进入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新型制版材料的出现,印刷制版行业产生根本性转变。在电脑制版技术的带动下,图章制作又出现一次革新,用自动化手段取代传统的手工雕刻。高能树脂自动印章就是现代印章制作的代表。它集木质、角质印章的优点,耐磨损,盖印次数高达十万次以上,字迹规范清晰,30种字体任意选择,可保留持印者手迹原形,长久不变形,具有双…  相似文献   

15.
刘江     
《今日浙江》2012,(4):60-60
刘汀先生是浙江书坛公认的、无可争议的元老级人物,以甲骨文书法篆刻创作享誉天下,主攻金石篆刻与篆书。刘江先生创作丰盛,近年先后获中闰书法终身成就奖,西泠印社终身成就奖。去年冬又出任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在业界拥有崇高威望。  相似文献   

16.
文件检验任务中,对签名字迹与印章相互交叠情况下的签名字迹进行同一认定的委托越来越多,一般需要对字迹分离后再进行笔记检验鉴定,但书写字迹与其他颜色物质的叠加通常会导致细节特征被忽视,影响鉴定人员的判断。由此可见,签名字迹与印章的完全分离,以及分离后细节特征的保留对于文件检验十分重要,常用于印章与签名字迹分离的阈值处理法依然存在上述问题。因此,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判别分析的方法分离印章和签名字迹,在保证印章与字迹完全分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留字迹的细节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木秀 《观察与思考》2006,(16):21-23
<正>四名创始人丁仁,出生杭州望族,祖上藏书富甲海内,斋名“八千卷楼”。其父亦是西泠印社社员。丁仁家学渊源,幼承庭训,喜好金石书画,尤其于印章,更是“嗜之成癖,抚之无虚日”。其篆刻宗浙派,效法秦汉,规方矩圆,颇得龙泓遗韵。治印态度严谨,刀法  相似文献   

18.
我与篆刻     
不空 《乡音》2006,(12)
我刻的第一方印,是在上初中的时候,用那时流行的塑料章料刻了两个字:“李章”。用的是自己杜撰的梅花篆字——那时候县城里有几个人知道楷书之外还有篆书?不过,现在看那个东西,也配叫篆刻?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真正开始操刀刻印是在大学毕业以后。那时候在一张报纸上看到当代篆刻家韩天衡的印章,忽然来了兴趣,于是购石买刀,照着摹仿起来。有一次和外地的一位篆刻界的朋友谈起学印的经历,共同语言就多了:在80年代中期,不仅在石家庄,就是在全国一般中等城市的书店里,要找到一本自己渴望的印谱,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当时因为已经是河…  相似文献   

19.
岑磊 《今日上海》2012,(1):44-46
高式熊,沪上德高望重鼎鼎大名的书法、篆刻家。上海世博会参展国法国、阿尔及利亚国家馆的印章就出自老人家之手。然而,在我眼中,他就是一位邻家老伯:帅气、两眼炯炯有神、面孔像外国人,绝对是上海滩老克拉的卖相;没有上过学,却可以号称“万宝全书”;喜欢在高音量音乐伴奏下与朋友大声交谈,常常会沉浸在动感十足的爵士音乐声中捉刀提笔,进行篆刻、书法的创作活动;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骨子里却恪守传统;虽年逾九旬,却依然豪爽热情、魅力四射,持有难能可贵的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一方印章的缘分北京好技艺展台摆开没多久,剪纸、篆刻、五虎棍老师前面就围满了台湾居民。"老师,看我这棍花耍得对不对啊!""老师,你看我马步多稳呀!""妈妈,妈妈,我这个姿势酷不酷!"五虎棍小胡子一戴,棍花一耍,老师俨然成了孩子王。孩子们纷纷要求和达人老师同台共演。小猴子、小福娃、大福字、大窗花……剪纸老师则在一旁微笑着剪出了一个别样的民俗文化世界,有个小姑娘坐着连剪了七八件作品依然不愿离开。最高兴的要数篆刻达人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