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理论创新从问题开始英国著名科学家波普尔有句名言:“科学从问题开始”。这不仅说明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而且说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意义所在。科学研究必须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要求科研人员具有能力意识,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这种意义上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正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缜密的提问和思考:毛泽东思想是什么,怎样才是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什么是…  相似文献   

2.
蒋国林 《求实》2012,(Z1):134-135
"问题"是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中极其重要的范畴,是理论研究的重要思维形式,从其认识论功能和逻辑功能看,该范畴同样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式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是不断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  相似文献   

3.
正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问题。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问题。领导干部要善于自我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坚持做到三个方面:一、坚持做好自我强化问题意识1.要做到强化问题意识,必须有足够的胆识和勇气。人们常常缺少问题意识,主要原因有3种:一是存在有"家丑不可外扬"、"报喜不报忧"、"多栽花少栽刺"等心态,不愿意揭露问题;二是存在"原来就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笔者参加一个总结会议,清新的会风让人印象深刻:尽管工作业绩不俗,但会议主持者认为"成绩不讲跑不掉,而问题不讲透永远是问题",寥寥数语点了成绩后,便剖析问题、开出"良方"。"问题意识"是责任。"问题意识"强烈,就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及时自觉地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生命线和价值追求,是检验其有没有责任感的试金石。每个有责任心的干部,都应该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为出发点去总结工作,惯  相似文献   

5.
<正>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想升华、精神提振的过程。所以,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教育。无论是专题党课、专题学习研讨,还是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都要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问题查、对照问题改,持续向问题"叫板",使专题教育的过程成为校正"不严不实"问题的过程。群众最反感的是形式主义,最期盼的是解决问题。这两年,我们党抓作风、抓党建,之所以受到群众点赞,就是因为坚持从问题出  相似文献   

6.
蔡建军 《实践》2014,(6):18-19
<正>"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如金石之音,振聋发聩、使人警醒。我们一切工作的本质特征,就是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并不断强化的一种意识。改革攻坚,锐意进取,认真抓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落实,就要把坚持从问题切入,从解题深入,作  相似文献   

7.
列宁晚年思想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意识按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首先,列宁分析了苏俄面临的国内外危机、回应了人们对十月革命等问题的非议及苏俄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一致的问题。其次,列宁提出了解决对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认识性问题的思路,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客观矛盾的解决途径,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最后,列宁针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性问题,提出要"迂回式"地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就是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问题意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体现。从问题入手,敏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机关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不少机关干部工作中,不时会出现"问题不清楚、效果不明显、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机关干部应当着力培树"四种意识",才能有力破解这些难题。一、培树问题意识,做到"行动有方向"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工作上不可或缺的环节,具备问题意识表面看是习惯,实际是思维,  相似文献   

10.
执政意识与执政党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意识问题,是执政理论建设必须研究的一个基本范畴和一项重要内容.在执政问题上树立正确的意识,是科学执政、执好政的前提条件.文章从"执政意识"与"执政党意识"的差异性、"执政党意识"的内容、树立"执政党意识"的基本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衣冠"要"照",才能查摆出问题,找出病症;"正衣冠"更要"整",才能真正改正缺点、解决问题。这是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必需做的。两千多年前,齐桓公没有勇气面对扁鹊的诊断,自己吞下了苦果。各级领导干部当以此为戒,从一开始就抱定解决问题的决心,"把自己摆进去",淡化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工作都是从选题开始的。选择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说:“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科学研究中,最重要、最需要远见卓识的是选择研究课题。这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而且需要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大凡一个有开拓创新意识的研究者,总是善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是《论十大关系》发表60周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认真学习这篇经典著作关于问题意识的精髓要义,对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问题一方面,承认矛盾和问题的客观性,勇于正视问题。毛泽东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  相似文献   

14.
胡晓东 《党课》2012,(20):59-61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对疑惑或难以解决的实践及理论问题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由此驱使人们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及状态。是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衡量干部思想作风、工作水平、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志。矛盾无处不有,问题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4,(6)
<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要的问题是提高思想认识。思想自觉决定行动自觉。提高思想认识,应切实增强问题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一、切实增强问题意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解决"四风"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看到问题、找准问题,而看到问题、找准问题,又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领导干部提要求使用的一个高频词。中央尖锐而深刻地指出,看不到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6.
正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信号"。新一届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然而,长期以来有的同志把问题意识当成人的问题,这种现象应该予以警醒和改变。把问题意识当成人的问题是一种错误认识,这样往往把问题意识和人品混为一谈,认为有问题意识的同志是"刺儿头",爱挑刺儿,对什么都看不顺眼,甚至认为这些同志是另类,不成熟,不懂规矩,  相似文献   

17.
正识别并破解形式主义问题,关键看能否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现实工作中,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民生改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用手段代替内容,亦或拿计划当结果的现象,容易成为形式主义的衍生品。因而,鼓励党员干部强化问题导向,争做"行而解困"的干部,迫在眉睫而正当其时。"行而解困"是硬作风。1927年初,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2月就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已经不是宣传而是立即实行的问题。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树立重视问题的意识,逐渐养成闻过则喜的品质。现实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嫌弃问题、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意识则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为依据,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自觉的问题意识,真正在立足实践和深入群众中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时代发展需要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以问题为导向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逻辑起点,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培养问题意识;立足实践,深入人民群众;科学分析,有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贯穿于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聚焦现实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坚持问题导向也是一种主动作为、积极有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折射的是敢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工作态度和踏实作风。作为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我们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持续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中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于教科书沿用列宁的物质定义不少人提出质疑。这些质疑不少是在误解或曲解列宁物质定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从“能为意识所反映”与“离开意识而独立”相矛盾、科学假说等的客观存在性问题意识与意识的内容关系问题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