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腐倡廉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拟从当前微博反腐的方兴未艾,看到了网络举报这种新的被寄予希望的权利实现形式的弊端,以及如何完善网络举报制度的相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求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评刊     
《南风窗》2014,(5)
<正>名家∣Master建立稳定政治生态平衡李惠斌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南风窗》2014年第4期封面《南风窗》封面报道《中纪委打老虎》的一组文章,读来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文章对2013年的反腐成就作了圈点,并且对于2014年的反腐前景充满期待。中央政府展开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老虎苍蝇一起打",对于提振国人的信心,意义十分重大。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问题,同时也在拷问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因此,必须"把权力  相似文献   

3.
何颖 《法制博览》2015,(6):284+26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了新时期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唱响了反腐倡腐时代的最强音。作为一条基本道德底线,每一位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自觉按照反腐倡廉的根本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惩处腐败。  相似文献   

4.
构建网络反腐的"制度化"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优势,成为"全天候的反腐利器",形成体制外一支重要的反腐力量.但同时网络反腐也面临着法律规范上的诸多缺失,严重制约着网络反腐效能的良好发挥.因此,应从加大网络反腐执行力度、规范反腐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腐败发现及快速反应机制、加大网络反腐倡廉文化建设四个维度来构建网络反腐机制,从而把民间反腐力量更...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4,(22)
<正>《南风窗》推出《反腐下半场》一组文童,指出随着反腐的深入,制度建设正在跟进,反腐正在进入下半场,从"不敢腐"向"不能腐"阶段推进,即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实现清明政治的新常态"。最重要的是,耍有两个常态:一方面使反腐的高压态势成为政治生活中的常态,并在这种常态中及时和积极地探索和出台清明政治新常态的制度环境。两个常态长期并存,中国的反腐才有希望。最近有香港官员到北京来,听课的同  相似文献   

6.
<正>形成打击腐败的高压态势和完善反腐制度及监管体系只是反腐之标,建设积极的廉政文化才是反腐之本。许多廉洁度高的国家,不仅着力构建严密的防范、严实的监督和严肃的惩戒制度,还着力培育"不想腐"的社会氛围。总体看,清廉度高的国家普遍具有社会风气正、法制教育早、薪酬福利好、贪腐成本高等四方面特征。一、大力加强理想信念、伦理公德和政治风气教育,形成讲奉献、知廉耻、重诚信、守规则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7.
走出“政治性反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溢洋 《南风窗》2012,(12):34-36
我国现阶段的反腐工作,许多情况下变成了"政治性反腐",这项工作被严重手段化了,实际上在消耗执政党与政府的权威。"政治性法律"5月14日,国家预防腐败局官方网站公布了该局副局长崔海容在香港廉政公署第五届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据其透露,1982年至2011年30年中,因违犯党纪政纪受到处分的党政人员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4,(22):19-19
<正>十八大后,反腐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动力和切入点,中国官场正在经历一次洗牌。谁先被"拿下",反映的不仅是腐败已有的侵入范围,更是推进改革进程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10)
正因为"为人民服务"和"服务型政府"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命题,对它们进行一点讨论,对思考中国的政治发展是有用的。在北京中南海新华门内的影壁上,写着毛主席手书的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源于毛主席1944年9月在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与此同时,"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一个响亮的提法,建设服务型政府被写入了执政党的决议,成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汤晖 《法制博览》2015,(3):73-74
新时期的反腐倡廉运动体现出了新时代的特征。以微博反腐为代表的网络反腐进行地如火如荼。本文通过分析微博反腐的各方面特点,总结反省出传统模式下制度反腐中监督机制的缺失,并以微博反腐为启示,对传统反腐模式下监督机制的改进提出了几点思考与意见。  相似文献   

11.
"全球英国"是英国政府在后"脱欧"时代指导外交行动的核心理念,体现了未来英国外交的发展方向与战略导向,目的是构建一个更为国际化、外向型的英国国家形象。在"全球英国"理念下,后"脱欧"时代的英美特殊关系将有待重新定义。出于现实考量,英国"脱欧"后必将积极构建全新的英欧双边关系,充分利用文化影响力,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以更为积极的姿态融入亚太区域秩序。中英双边合作在经济贸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教育领域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与互补效应。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处于极为复杂的重大转型期,"全球英国"战略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英国的国际地位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石勇 《南风窗》2012,(24):14-14
无论社会心理机制是诱使一个人向内攻击,还是向外攻击,都表明它不适合人们在心理上的生存。因此,防止自杀和暴力,被还原到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这一命题上。即使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活到现在,大概也无法对现在中国一些人的自杀作出解释—比如不时出现的"自杀秀"、"直播自杀"。这些自杀并不符合"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反常自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再造到政治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勇 《南风窗》2011,(22):50-53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作为一个极具战略性的命题进行研究和部署,昭示着党在文化问题上的一次深刻破题,即以文化认同,召唤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预示着"文化立国"的时代可能会导致中国发生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陈和午 《南风窗》2013,(24):38-40
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纲领性文件的政策导向看,中国改革将经历一次浴火重生式的"整体突围",新一轮整体改革再启航,习李新政正在下一盘利于当前和长远的"大棋"。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增量改革"走到负效应临界点,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问题仍然很多,改革难度也越来越大。官方喉舌《人民日报》发出了  相似文献   

15.
正近来,美国政府从政治、科技、金融、军事、舆论、外交等方面对华展开了新一轮打压,展现出一派嚣张跋扈的强硬态势。但正所谓"辞强而进驱者,退也",美国越是看似来势汹汹、杀气腾腾,就越难掩其色厉内荏、外强中干,越让人们看清后疫情时代中美博弈的"时"与"势"在哪一边。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其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能否正确、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关系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败。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命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初步酝酿、提出、消失和重提并广泛推广的复杂过程。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发展的历史轨迹,对于今后我们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邢少文 《南风窗》2012,(12):69-71
郭树清履新半年来,证监会暴风骤雨般地推出一系列新政策,但对于沉疴已久的资本市场而言,改革不是独立事件,也非一人之力即可破题明义。诸多新政策的出台并未能获得一致好评,更被认为对整体制度的触动不大,做的不是改革,更像是"维新"和修订。  相似文献   

18.
周彪 《南风窗》2012,(16):12-12
如果不是读了《南风窗》刊载的《杨正超周口反腐》,我对被当地百姓称为"为民书记"、"青天书记"的河南周口市纪委书记杨正超真的一点印象都没有。我的脑海中储存的依然是多年前的反腐倡廉风云人物吕日周、姜瑞峰们,当然还有扳倒了大贪官的小人物郭光允、陈荣杰们。对奋斗在反腐倡廉一线的勇士不够关注,确实不是一个合格公民的应有态度,毕竟贪官的存在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生存环境的现实或潜在的危害,遏制贪腐、营造一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5,(2)
<正>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成为2015年首位落马的副部级高官。反腐没有退路。好戏仍在后头。到目前为止,反腐所获得的民望是空前的。它也为世界所瞩目。这是我党具有自我净化能力的显著标志。反腐甚至具有了这样的功能,在不提政治体制改革的情况下,使民众保持着对政治结构的信心。无论如何,我们已走过了一个新时代的起点,正在向前方走去。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兴高采烈地观看"打虎"之余,民众的另一种心态也自然地浮现。  相似文献   

20.
公务员财产申报一直是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纵观"两会"期间代表们的议案,网络上对于公务员财产申报的呼吁使我们更加意识到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反对腐败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对于依法约束公务员行为、防止权力腐败,使反腐倡廉走向法制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终极反腐利器"的《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在我国已经酝酿了20多个年头,其间前进的脚步尽管缓慢但却从未曾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