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10月17日,巴基斯坦军方在部落区开展代号“拯救之路”行动,全力围剿以马哈苏德派别为首的“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巴军兵分三路,从北、西南、东三方同时进攻,希望能将塔利班聚歼在狭小地段。经过两周的激战,巴军共击毙武装分子260余名,捣毁数十个武装训练营地,  相似文献   

2.
阿巴新战略反映了美国政府的反恐战场东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成为主要战场,自9.11事件以来溃败至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势力、基地组织及其它极端主义力量将遭遇美国的强力打击,由此牵动地区局势的新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3.
巴基斯坦境内的部落区体制形成于英印政府时期。巴基斯坦独立时,为争取该地区加入巴基斯坦,承诺当地的体制不变。1973年巴基斯坦宪法对部落区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作了清晰的阐述及规定。“9·”事件后,该地区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部落区体制的存废引起各方讨论。2011年8月巴基斯坦政府推出部落区改革方案,逐步推行部落区体制改革。在合作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中,中国可以对巴部落区的改革、发展发挥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9年底以来,巴基斯坦政府对反恐政策进行了微妙的调整。这主要是由于巴基斯坦安全形势急剧恶化、巴基斯坦国民反美情绪浓厚、巴政府试图孤立巴基斯坦塔利班并维护本国在阿富汗的利益、部落地区恶劣的现状、巴基斯坦防范印度的考虑以及对美国压力的回应。巴国反恐政策调整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巴基斯坦反恐政策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巴国反恐斗争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何杰 《国际资料信息》2010,(6):20-22,11
普什图人起源于苏莱曼山谷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阿富汗的东部、南部以及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普什图尼斯坦”问题(the Pashtoonistan Issue)实质上就是巴基斯坦一侧普什图部落地区的归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27日,在苏联撤军阿富汗20周年和阿富汗战争8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宣布将实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新战略”(AfPak Strategy,即“阿富巴战略”),以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改善地区安全形势,确保美国不再遭受恐怖主义袭击。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阿富汗发动反恐战争后,塔利班加强了对巴基斯坦的渗透。特别是2004年以来,巴基斯坦开始出现基地组织的"巴基斯坦化"以及巴基斯坦塔利班,且它们的势力和影响不断扩大,不仅对巴国内政局,而且对地区局势,特别是对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美国全力实施阿巴新战略之际,塔利班势力对巴基斯坦的渗透及其后续发展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看起来风声很紧,混乱有加。恐怖主义活动不断使一些国家处于紧张与慌乱之中。伊拉克局势稳定不下来,恐怖活动和教派武装冲突交错在一起,伤亡人数经常是数以百计。阿富汗塔利班武装恐怖活动重新活跃,还威胁到巴基斯坦政局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南亚(包括阿富汗)穆斯林人口约4.2亿,其中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马尔代夫为穆斯林主体国家,四国穆斯林人口比例均在80%以上。南亚是受伊斯兰极端主义威胁最早、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极端组织较多,恐怖事件频发。“9·11”事件后各国都援引相关法律打击取缔极端组织。巴基斯坦取缔了15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及其变体。孟加拉被印度及西方称为恐怖组织新“天堂”,据称境内的极端组织不少于15个,政府已取缔3个。阿富汗是伊斯兰圣战运动的策源地之一,塔利班时期极端势力达到巅峰,目前还活跃着塔利班、“基地”和伊斯兰党等组织。印度以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及东北几邦较为集中,政府已公布12个恐怖组织的名单。  相似文献   

10.
巴基斯坦自”9·11”之后加入美国反恐阵线以来,其国内安全形势不仅未见好转,而且近年来恐怖势力愈加猖獗,暴力袭击事件频发,阿巴边境部落区”塔利班化”日益加剧,直接威胁巴政权体系的稳定。今年8月,巴政府军采取军事行动,使巴境内最大的恐怖主义头目贝图拉·马哈苏德毙命,但恐怖组织的实力并未受到太大削弱.孳生恐怖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依然存在。巴未来反恐斗争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巴基斯坦近美有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春以来,巴基斯坦不断扩大与美反恐合作,全方位推进巴美关系。在阿富汗问题上,巴已加大了对藏匿于境内的塔利班和“基地”残余的追剿力度,第一次“进军”高度自治的部落区(这是过去百年来政府军首次踏入这片地区);在伊拉克问题上,巴总统表示,将遣一个师左右的兵力(6000-10000人,但须置于联合国、伊斯兰大会组织等名义之下)参与维和;在以色列问题上,穆打破政治“禁忌”,积极响应美方吁请,最近两月内至少四次在公开访谈中谈及“外交承认以色列问题”。此外,巴大力推动南亚和解进程,中止与平壤的核—导交易,也是对美“反恐防扩”压力的一个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2.
2013年6月,谢里夫第三次出任巴基斯坦总理后,把提高巴基斯坦经济,消除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恐怖主义,改善国内安全局势作为政府的施政核心。为此,谢里夫政府努力促成了与巴塔的和平谈判。2013年9月开始的政府和巴塔的和谈卷入诸多问题,在经历了十个月艰难历程后,最终以政府军队对巴塔的武装攻势而宣告失败。和谈的失败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巴基斯坦政府与部落武装媾和及其对美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3月16日,巴基斯坦政府军进入瓦济里斯坦地区反恐。2006年9月2日,巴政府与北瓦济里斯坦地区的部落武装签署和平协议,巴政府军随后从该地区全部撤出,这给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平协议的签署有其复杂的原因,也对美巴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巴基斯坦塔利班(简称巴塔)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反政府恐怖组织,巴塔自2002年作为一个组织雏形出现以来,就以巴政府、安全部队和平民为袭击目标,是巴国内安全的最严重隐患。2007年12月巴塔正式宣告成立后,在巴西北边境省级联邦部落直辖区十分活跃。为维护巴和平稳定,巴政府一直尝试通过对话方式与巴塔和谈。2013年5月11日,巴基斯坦举行国民议会选举,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简称穆盟)谢里夫派获胜。同年6月7日,巴新内阁就  相似文献   

15.
《南亚研究季刊》2014,(1):15-21
越境打击已成为当前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地区最为频繁、争议最多的一种军事行动。阿富汗新政府、美国和北约多次威胁或实施越境打击活动,对巴基斯坦境内的塔利班、本·拉登势力和部族武装分子进行了猛烈打击,这对阿巴关系、美巴关系都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巴基斯坦无力解决境内割据的暴力组织又不愿假手他人,这成为越境打击的主因。只有美阿巴加强跨界反恐合作和合法越境打击,才能实现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以来,巴基斯坦的反恐斗争进入了新阶段。这是塔利班持续挑战巴基斯坦政府权威、巴基斯坦调整反恐政策和美国推出阿巴战略共同作用的产物。巴基斯坦新阶段反恐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巴基斯坦反恐斗争的前景取决于美国在阿富汗的下一步行动、巴军能否保障FATA重建顺利进行、巴政府能否争取到FATA居民的支持对抗塔利班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7.
1994年10月,奥马尔创建并领导的逊尼派原教旨主义武装塔利班在阿富汗南境异军突起;1996年9月占领首都喀布尔,把拉巴尼总统赶下台,建立塔利班政权;1998年8月攻陷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的神经中枢马扎里沙里夫,控制了阿富汗90%以上的国土。此后,双方僵持对峙,直到去年7月塔利班在阿北部发动凌厉攻势,于9月5日攻克北方  相似文献   

18.
普什图族人也称帕坦人,是一个跨国民族,主要以部落的形式分布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两国的边境。这里地形复杂,战略地位重要,宗教影响巨大,成为恐怖势力的藏身之处。“9·11”事件后,这里恐怖活动频发,其中在巴基斯坦一边还发生了绑架中国工程师的人质事件。普什图民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巴基斯坦普什图部落区为什么会成为恐怖势力滋生、活动的基地?本文将对此作一介绍。一、部落区概况(一)部落分布。跨居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普什图族人是两国的主要民族,总人口2749万,其中巴基斯坦境内有1639万人(约60%),占巴总人口的11%①,阿富汗境内有…  相似文献   

19.
巴阿边境地区历史上就是重要的鸦片产地,阿富汗目前是全球最大鸦片生产国和海洛因输出地,巴基斯坦则为阿富汗毒品输出的重要通道。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在该地区的活动,尤其是阿富汗境内安全局势与该地区的毒品生产和贩运紧密联系。该地区毒品生产和贩运既有地理、气候和经济原因,更有政治和历史文化原因。对该地区毒品生产和贩运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其对世界毒品市场的影响,也有助于研究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等恐怖极端势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塔利班倒台后,印度通过软实力战略来恢复其在阿富汗的影响力。该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包括文化影响、民主援助和发展外交,其动因主要是为了防止塔利班与基地组织卷土重来,以及遏制巴基斯坦等。印度对阿软实力战略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到来自阿富汗宗教保守势力抵制、巴基斯坦反弹以及与美新战略冲突等因素制约,面临很大困境。在阿富汗政府启动与塔利班和解进程以及美国与北约可能撤军的前景下,印度可能会有限度地调整其既定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