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这一传统说法,如今在巴中市巴州区酒店乡箭弓村再也找不到支持者了.要问这是为什么?群众都说,这得多谢村民李寿贤,是他致富不忘乡亲们,带领大家养猪齐致富.如今,全村及邻村已发展LY母猪150多头,种植黑麦草900多亩,涌现出了年出肥生猪10头以上的专业户225户、50头以上的大户43户,去年仅生猪一项全村农民人均增收950元.全村生猪改良面为100%,三元杂交面达49.6%,成为巴州区三元杂交改良重点繁育养殖基地,他本人也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2.
普通农村党员谢凤成用自己种果致富的经验,积极引导和带动周边的群众大力发展甜橙,为乡亲们拓宽了种果致富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二二三团园一连维吾尔族林业职工吾甫·肉孜一家,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和团场发展自营经济一系列优惠政策,利用团场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发展家庭养殖业,从小打小闹到初见规模,成为令乡亲们羡慕不已的团庭院致富明星,并荣获农二师“养畜大王”称号。 吾甫·肉孜家宽大的宅院,宽敞明亮的住房,整齐的院落、圈舍,满圈的肥羊及运肥的驴车,放牧的马匹、崭新的运输车,屋内宽大舒适,地毯高挂,家电俱全,都显示着吾甫  相似文献   

4.
<正>几年来,他不仅改变了小山村的落后面貌,还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带领村民共同走上了致富道路,书写出"别样"的人生篇章。他就是抚顺县峡河乡六家子村村委会主任兼抚顺家合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长耿培忠,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耿老忠"。救急也救穷的"理事长"年过半百的耿培忠头脑灵活,赚钱道道也多。可他觉得:"自己富不算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才是真本事。"在耿培忠的鼓励、带动以及挨家挨户指导下,16户村民开  相似文献   

5.
年仅25岁的肉孜吐逊,养殖、大田齐结硕果,以年收入9.1万元的成绩成为五十团青年致富领头雁。 肉孜吐逊是农三师五十团十连一名普通农工。初中毕业刚满16岁的肉孜吐逊决心改变家境,选择了养殖业。在父母亲的支持下,借钱买回了5只羊,从此走上了养殖之路。通过精心喂养,7个月后先后产羔5只,当时高兴得一夜没睡着,心想没白劳动,这使他明白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  相似文献   

6.
巴山深处的巴灵台下,有一位被村民称为"猪倌"的致富领头人,他就是灵山乡党委书记池春林.他扎根基层,为贫困山区群众开致富"良方",他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7.
为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他毅然把自己蒸蒸日上的企业捐献给了村集体;为能从土里刨出金子来,他远涉重洋考察学习却泪洒异国他乡;18年默默奉献,他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乡亲们致富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1998年,安县茶坪乡千佛村的村民人均收入仅有900多元,"守着金山没钱花"的群众憋了一肚子气.这一年年底,经过全村32名党员公推公选,方圆百里有名的致富能手张安元担任了千佛村党支部书记.就职仪式上,他说了一句让大伙刻骨铭心的"狠话"--"我是大家推选出来的,拜托大家支持村里的工作,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如果干不出名堂,就请大家另选能人,把我这个不称职的支书赶下台去!"  相似文献   

9.
冬闲地不闲,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茶园里,群众正忙着管护茶园。村支书周绍军指着一片茶林说:"子孙有茶了,代代享福的梦总算做到了。"从1998年回到大屯村,周绍军实现这个梦,整整用了21年。20多年时间,他带着乡亲们把“茶叶虽好,却不是宝”变成了摇钱树、致富叶。  相似文献   

10.
漂泊学技为致富 初中毕业后,他和乡亲们一样年复一年的在深山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栖,辛勤地耕种那几亩责任田和自留地,但仍难以摆脱贫困.他想,只有致富愿望,没有致富本领,怎么行呢?于是,他远离故土,漂泊他乡学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盘山县,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是带领乡亲致富的领路人,他曾经有过无数个光荣的名头。而今,76岁的他同样不甘寂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中,他搞养殖、搞绿色农业、搞循环经济,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浪尖上的老汉"。他的名字叫"王政国"。  相似文献   

12.
<正>他是村里的"当家人",是大家公认的"能人",带领党员群众不仅修好了出行路,还"修"通了致富路,让昔日的穷村子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日新月异。可最令乡亲们敬佩的,却是他打造出一支"能人队伍",带动全村经济持续腾飞。这就是——时间回放到徐宝顶上任之初,那时的徐家屯村是"三堆"遍地,满村泥巴路,村民缺少致富门路。可村民们发现,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令徐宝顶苦恼,他与村两委"班子仔细研究,不断制订解决方案和实施计划。"当时不是不发愁,只是觉得时不我待。抓紧  相似文献   

13.
《党史纵横》2007,(10):F0002-F0002
在盘山县,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是带领乡亲致富的领路人,他曾经有过无数个光荣的名衔。而今,76岁的他同样不甘寂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中,他搞养殖、搞绿色农业、搞循环经济,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浪尖上的老汉"。他的名字叫"王政国"。  相似文献   

14.
他曾经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地地道道的村组干部,为了坭巴山下、香树顶沟的乡亲们能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他人了党,带领乡亲们在致富的路上苦苦探寻……  相似文献   

15.
<正>说起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富起来的变化,村民说:"是我们有福气,摊上了胡国卿这个好支书。"胡国卿高中毕业后,凭借勤奋,会经营,成了顺义有名的小老板。可每次回到村里,看到渴望致富的村民,他就觉得应该为乡亲们做些事。1996年,他毅然放弃了蒸蒸日上的企业,回村帮村民致富,并当选为村支书。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  相似文献   

16.
正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的教育和指引下,由普通乡村少年逆袭成才,不忘初心,践行服务群众使命,帮助和带动当地村民致富;他知恩图报,努力带动营合村发展致富,带领全村群众向全面小康迈进,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他就是80后的李文住,威宁自治县龙街镇营合村村主任,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7.
正25年前,在沈阳日渐繁华的街头,一个20岁的农村青年手握麦克风,和着"卡拉OK"伴唱机里的旋律唱着自己心中的歌。这个人就是李春军。如果说当时的他只有"发财梦",那么如今,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又有了新梦想,那就是带领党员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创业致富——李春军的"兴村富民梦",早在他第一次举办"唐杖子村春节联欢晚会"时便已萦绕心间。在外闯荡的那段日子里,眼看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而自己的家乡却十几年来始终一个样儿,乡亲们一直重复着"昨  相似文献   

18.
她在群众心里是"相当够格"的村党支部书记,更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在她的带领和不懈努力下,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46岁的才仁是肃北蒙古族县盐池湾乡的大能人,他带领乌兰布勒格村群众,不仅实现了家家养育棚圈化,草原围栏化,生活定居化,还在全县最先致富奔小康,赢得了许多荣誉.牧民们亲切地称他为乡村致富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一高双强",就是政治素质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培养选拔"一高双强"村党支部书记,造就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致富群体,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织保证,是强化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步骤.如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状况还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部分村支书思想开放程度不够,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和敢打敢拼敢闯精神.二是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能力不强.三是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