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战略、外交政策和外交工作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重要理论结晶,也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完整地揭示了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全面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对外战略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
周边是中国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真正转型的必经之路,是新时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周边外交思想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精华,继承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领导人外交思想,有利于改善中国在周边国家的形象、构建新型周边国际关系和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格局。在积极运筹中争取周边战略主动,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周边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周边外交的实践布局。  相似文献   

3.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为了更好地指导周边外交以及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应以"命运共同体"为视角,对周边外交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本文在梳理"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分析"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周边外交理论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进而对构建"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个理论应以"利益—责任—规范"为维度,构成一个三位一体和稳定的理论框架。其中"利益"是前提条件,"责任"是应履行的义务,"规范"是应遵守的价值观及制度,三者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共同指导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它既是中国当代外交政策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通过结合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观等理论,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联部世界政党研究所、上海市社联、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于2021年5月29日在锦江小礼堂联合举办"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本文是部分与会专家的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加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重要引领。推陈出新,守正创新,是这一理论建设的重要方法。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方法论上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深厚的历史观、鲜明的时代性,以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的价值观引领外交思想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于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为引导世界大变局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演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双循环新格局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新定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实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多赢发展。在海洋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海洋安全观涵盖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敏锐把握时代动向,对中国外交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外交思想,随后又将其写入新党章和新宪法,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又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明确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对于这个当今国际关系学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外交新理念而言,它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和价值何在?它对未来的中国又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7.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突出周边在国家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扎实推进周边外交,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努力实现共同发展. 亲诚惠容,和合共生.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理念.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同周边国家交往中逐步形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睦邻友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和谐周边"等一系列外交原则和方针,指导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特别是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理念,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以增进战略互信为首要,倡导联动发展、共同繁荣和对话协商,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担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在合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坚持命运与共、和衷共济,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越走越深、越走越实.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经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东盟关系。疫情下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安全合作加强,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但东盟国家民间对华认知明显分化,美国因素不容忽视。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景广阔。区域治理水平将不断提升,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非传统安全合作地位提高,卫生合作带动多领域合作;在产业链、价值链优化重塑中,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捆绑加深;双方公共外交、民间交流成果不断扩大。同时,双方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必将更好地推进同东盟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世界性质和人类未来走向的重大判断和指导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行动指南。对于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问题,学界形成了外交路径论、发展路径论、综合路径论三种观点。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需要根植已有的实践探索和丰硕成就,遵循这一思想内在的自治和治理的逻辑,从深邃渊远的中国智慧中提取中国方案,走出一条世界各国包容互鉴、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1.
缅甸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国家,也是中国重要的周边邻国。2020年初,习近平主席开年首访缅甸,明确提出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缅传统友谊是中缅新老政治家精心培育的结果,是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基础;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是中缅命运共同体的利益交汇点;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互支持是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道义基础。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中缅守望相助、深化合作,生动诠释了两国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特殊关系。以"胞波"情谊为标志的中缅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过程中,循序渐进、由近及远是一个合理可行的选择。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从历史和现实、基础和条件以及障碍及其突破等方面衡量,是当前中国积极开拓周边外交和优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成重大挑战,灾难面前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公共卫生合作的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强化"命运与共"意识,可以推动双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反映显示出中国与东盟双方在公共卫生合作中存在着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资金匮乏、合作意识不强、互信不足等问题。但共克时艰的信念强化了双方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在共同抗疫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培育区域公共产品、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等方面出发,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推动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4.
编辑老师: 自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国都遭受着这场大流疫的困扰,国家间政治、经济、人文交流等几乎所有活动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越南有句谚语:"乱世心乱必难平,乱世心安自然安."作为一名在华留学生,我亲眼见证、亲身感受了中国抗击疫情的专业认真态度和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东盟国家留学生的善意和诚意、爱护和帮助.通过阅读贵刊刊发的有关解读习近平外交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周边外交理念的文章,更是理解和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亲诚惠容"重要理念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的关键词、高频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擘画"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提出了一系列外交创新理念,"命运共同体"是个中精髓。石云霞: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建立平等相待、互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主要由东盟与中日韩(即"10+3")构成的东亚经济圈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改革开放以来,包括"10+3"在内的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布局中一直处于首要位置。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增加了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在抗击疫情过程中,"10+3"国家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在实践层面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亲、诚、惠、容"为核心内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的正确性与前瞻性。以抗击疫情为契机加强主要由"10+3"构成的东亚区域合作力度,筑牢周边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中国在严峻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下拓展化危为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为"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物质基础,二者辩证统一,是追逐"世界梦"的理论支撑和伟大实践。"龙江丝路带"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在发挥对俄交流与合作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作为与俄罗斯接壤的重要省份,黑龙江省可在"构建中俄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独特的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至今已历时十年,在双边、多边以及整体实践层面上取得了诸多进展。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既是区域秩序重塑的现实产物,也反向推动着区域秩序重塑朝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区域秩序重塑背景下,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需要持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东盟中心地位赋能,统筹发展和安全两大问题,推动中国和东盟所提倡议实现更加紧密的对接。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海南自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对外开放,通过推动国际合作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博鳌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总部落户中国的非官方、非营利、定期、定址的国际会议,其宗旨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目标高度契合.2021年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作为论坛东道地的海南始终与论坛相互支持、配合发展、共同进步,双方已成为利益高度融合的发展共同体.海南通过深度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在推动实现自身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不断丰富论坛内容,形成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系列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担当大国责任、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拓展新维度,传播好这一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新使命,具有重要意义。传播好这一理念,需要坚持以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重要时间节点和场合为关键,全面主动设置议题,发挥高访外宣和新媒体功能,不断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力、引导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