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人类社会一直在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重大命题.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回应.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严峻考验.同时,疫情增强了各国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动力,拓展了合作共赢的前景,也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中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即西方化"的神话,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表明今后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从理念和实践层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不久,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观",既赋予"上海精神"新内涵,为上合组织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又深化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构建发展共同体。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在世界经济遭遇贸易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曲折向前,道路选择差异化与文明形态多样化同时并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基于自身发展与安全需要,同时也为促进地区稳定与繁荣,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共同创立了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20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遵循"上海精神",加强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合作,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上合组织不仅是探索区域合作新范式、塑造地缘政治新格局的重要表率,同时也是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多边平台.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是当代世界政治的重要背景之一。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初心是希望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关怀人类的整体命运。这样的态度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人本文化,而人本文化与西方主流的"超人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人工智能的特点是汇集众智,而这一点恰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在西方超人文化的主导下,人工智能的技术鸿沟将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丧失比较优势,难以参与国际分工,进而出现被"永久边缘化"的风险。相比而言,中国的独特优势使得中国能够在完善国内共同体的同时,关怀国家间的不平衡发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西方的超人文化将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裂痕,甚至将弱小的发展中国家排斥在外。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关注作为整体的人类,还关注作为整体中个体的能动性。这种与超人思想截然不同的理念,将弥合"文明的冲突",创造和谐的世界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5.
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大国关系决定着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也关系着中国的国际环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面对"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习近平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也是对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进程中,中国外交特别注重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其核心是大国间的协调、合作以及良性互动,而不是恶性竞争。构建良好的大国关系,必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1月23日至26日,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的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在达沃斯举行,呼应了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主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习近平主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为处于"多事之秋"的世界激浊扬清、指点迷津、举旗定向,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彰显出深刻的时代洞察力和强劲的历史穿透力,再次把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话语魅力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引发海内外广泛热议,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随着这一理念被写入联合国相关决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全球共识.外界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动机、意涵、前景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错误论调,如认为这一理念是所谓的国际修正主义、地缘政治挑战、中国霸权工程或出口中国模式的政治工具等谬论.批驳这些错误论调、回应争议与误解,对把握国际话语权,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先后提出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安全共同体、人类发展共同体、人类人文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五个共同体"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阐释,形成了更为全面的理论架构,实现了"社会理想—治理理念—科学理论"的三段式发展.从"五个共同体"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科学理论抽象性、系统性的基本特征,建立在明确的判断、正确的推理和实践证明基础之上,构成了完整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组织召开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旨在探讨政党政治的未来,探索创新人类政治文明。中国和合文化超越西方对立型政党政治和分的政治哲学,推动再造政党,再造政党政治,从而也为自己正名。中国共产党的世界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与为人类服务的有机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共逻辑就是,传中共治党治国理政经验,造共赢之势;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共方案,践大道之行;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中共担当,呈公共产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新型全球化和新型全球治理,必须推动构建新型政党关系。"一带一路"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彰显共产党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联部世界政党研究所、上海市社联、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于2021年5月29日在锦江小礼堂联合举办"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本文是部分与会专家的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加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重要引领。推陈出新,守正创新,是这一理论建设的重要方法。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方法论上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深厚的历史观、鲜明的时代性,以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的价值观引领外交思想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于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为引导世界大变局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演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双循环新格局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新定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实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多赢发展。在海洋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海洋安全观涵盖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敏锐把握时代动向,对中国外交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后冷战时代中国政治领导层所阐述的文明观,核心内容包括:第一,尊重、维护文化多样性,倡导以平等、包容的精神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从各种古老文明汲取当代人类所需的智慧;第二,赋予中国传统"和"的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倡导和谐共存的人类共同体意识。在当代,体现在物质文化、社会行为等层面上的文明交流和共享,与文化身份和认同意识的多样性之间始终存在着紧张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理念"与"中国方案",旨在确立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价值共识和秩序理念,它根源于当今人类的现实处境,同时包含着面向未来的"人类共处之道"。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国外学界的广泛关注。整体上看,国外学界大致沿着"动机·行为·影响"的逻辑主线,在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已经和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展开研究,并普遍对其构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达成一致共识。虽然存在偏重实务研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学理关注不足、用西方结盟式共同体与零和博弈理论等旧理念解读中国国际战略等局限,但其"动机·行为·影响"研究逻辑、多学科研究视角与综合性研究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空中楼阁、一厢情愿的事,而是实事求是、多国互动的任务,必须科学把握必然性与过程性的统一,始终坚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3.
正病毒无国界,合作是根本。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习近平强调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高高举起一把火炬,在"至暗时刻"为全球抗疫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着眼于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长远发展,是维护人类公共卫生和整体健康福祉的重要理论创新,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中国智慧和共同方案。全球治理危机凸显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时代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破解新冠疫情威胁的科学指引与强大武器,同时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生动诠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有着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和最广阔的合作空间。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以国际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为重点,以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为首要并以共同发展为长远导向。  相似文献   

15.
王帆 《当代世界》2023,(1):10-15
2022年国际形势继续复杂演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治理赤字加剧。受世界格局变化、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大国关系出现加速分化重组态势。在地区热点问题上,俄乌冲突呈现长期化趋势,中东地区深陷多重困境,亚太地区的安全风险也不断上升。面对当前世界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挑战,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加强国际团结合作,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并以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为世界和平、发展和治理创造新机遇、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全球地缘政治博弈更趋复杂激烈,导致"逆全球化"思维日益显现、"去全球化"声音日渐高涨,人类社会需要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对此,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提出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应对全球治理顽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优化外部发展环境的基础前提,也为世界各国指明了全球治理改革的方向。中国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从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起步延展,为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目标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未来发展勾画的伟大蓝图,是解决现代文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中国方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现代文明形态的具体表现。为了促进世界发展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使各国广泛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要进一步提升中国外交话语权。而提升中国外交话语权,需要深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内涵、理论体系和行动方案,从而在价值维度赢得话语性权力;需要在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过程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在制度维度赢得话语性权力;需要在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过程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其中,从而在组织维度赢得话语性权力。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成重大挑战,灾难面前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公共卫生合作的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强化"命运与共"意识,可以推动双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反映显示出中国与东盟双方在公共卫生合作中存在着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资金匮乏、合作意识不强、互信不足等问题。但共克时艰的信念强化了双方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在共同抗疫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培育区域公共产品、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等方面出发,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推动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发展是历史进步基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源自生产力两大调整:一是生产力第一致动要素从"物"转移至"人",二是生产力中人的要素从"部分人"转移至"整体人".前者营造出和平态势并推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时期,后者呈现为发展创新对资本主义施加巨大压力.人类只有修正既有制度体系才能体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联合国和平、发展和人权事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支柱。中国与联合国合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