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立宪民主党是日本新生的政党力量,其自由革新的左派政党特色鲜明,已取代原日本民主党成为与日本自民党政权对峙的最大在野党。该党一方面继承了大部分民主党固有的内政外交政策,同时又较原民主党更为关注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存状态,代表城市工薪阶层利益诉求,具有明显的工党性质。通过考察立宪民主党支持率的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近年在自民党长期政权下日本国内左右派政治力量的消长变化,并对左派政党合作竞选的前景作出合理的预估。  相似文献   

2.
刘华 《南风窗》2014,(25):72-74
<正>若安倍在明年9月连任自民党总裁,则至少可以担任首相至2018年9月;若其得以成功修改党章,则还可以通过再次大选的形式延续自己政权的寿命。11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前解散了"寿命"未满两年的本届众议院。其实,从今年夏季开始,就有传安倍将在明年提前大选,民主党等在野党也在做相关准备。但是,9月以来的政局变化,促使这一进程大幅加快。按照现行计划,新的大选将于12月14日举行。这一轮政坛"洗牌",将左右今后一段时间日本政经形势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在自民党政府右倾化加剧的背景下,日共基于自身"在野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经验,在二十七大上明确提出"在野党联合政权"构想,并在二十八大上将实现这一构想上升为政治任务.该构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在野党联合政权"的性质、建立步骤、目标与任务、分歧处理原则等.日共推动构想实现的主要举措是,呼吁推翻自民党政府的统治,积极与其他在野党进行磋商,倡议在野党尤其是日共实现"党势跃进",推动市民与在野党开展联合行动,与其他在野党进行选举合作.该构想虽然获得日本部分群体的积极响应,但要真正实现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4.
2020年4月15日,韩国举行第21届国会议员选举。此次选举给韩国政党政治带来了新变化:执政党共同民主党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成为"超级执政党";地域主义明显,"东保守、西进步"的格局进一步强化;小党席位大幅下降,两大党主导国会的形势加剧。在新冠肺炎疫情、党内团结程度、选举制度改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共同民主党大获全胜,第一大在野党未来统合党遭到严重打击。"超级执政党"的形成将使文在寅政府在内政外交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执政党意图推行的政策将会得到国会的大力支持,以亲美、反朝为特点的保守派影响力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2009年日本大选,民主党成为执政党,自民党—公明党沦为在野党。这一政党轮替给日本政党政治带来了极大影响。各政党开始重新制定路线方针,重新为自己定位,重新为自己发展谋划。日共在强大的挑战面前,及时调整了部分策略,从原来提出的在21世纪早期组建民主联合政府、成为执政党或参政党,转为强调作为建设性参与的反对党。这一新定位,明确了日共在今后一个时期的斗争策略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2016年参议院定期选举后,日本政党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自民党为核心的修宪势力,战后70余年来首次同时控制国会众参两院提出修改宪法动议所必需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议席。从国会势力对比来看,不支持修改宪法的政治势力已无力阻止修宪进程。若无意外,安倍提出的2020年实施新宪法是可能的。但是,安倍要执政至2021年还要过两关。以民进党、日本共产党为核心的在野党"选举共斗"给下届众议院选举带来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7.
日本民主党执政后,日本政治权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自民党和民主党朝野换位。民主党与社民党、国民新党联合组阁,取代了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出现以两大保守政党为主体的政权更迭,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两大政党轮替。大选总体上强化了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格局,但与冷战后自民党内鹰派保守势力得势不同,这次是具有自由派倾向的民主党温和保守势力占据上风。日本政治思潮出现"脱右倾化"趋势,这对日本改善同亚洲邻国的关系有利。鸠山首相对内主张建立"友爱社会",在外交方面也要发扬"友爱"精神,在巩固日美关系的同时,加强同亚洲关系,推行"美亚并重"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一场无悬念选举 2006年9月,日本政局再度进入多事之秋.一场基本上没有悬念的自民党总裁选举战已经开始并将于9月下旬揭晓.日本现任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当选下届自民党总裁已成定局之势.另外,日本第一大在野党民主党也将改选党首,小泽一郎将继续连任.在接下来日本国会举行的首相提名选举中,由于自民党拥有众议院多数议席,因而自民党总裁将当选小泉之后的日本新首相.日本政坛持续5年多的小泉时代将让位给日本政坛上的新星--安倍晋三.小泉之后日本的政策走向与中日关系是国人关注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9.
韩国政党政治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各个政党的聚散离合非常频繁,很难找到一个长寿政党,究其原因在于激烈的派系之争、浓厚的地域主义色彩、滞后的政治制度。在2018年第七届韩国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的执政党共同民主党掌握了中央和地方的主导权,并在下届总统选举中处于有利地位,而遭到大败的在野党则将陷入新一轮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10.
脱欧公投后,英国政党政治一度出现传统两党党内分歧加剧、地区型及议题型政党力量上升、政党政治极化等变化趋势,议会制度及政治社会共同体都受到冲击。经由2019年大选,英国政党政治格局有所回归和趋稳,脱欧与独立公投未来短暂明晰,政党党纲再度向中间路线靠拢,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英国政治制度韧性于此再度彰显;然而在正式脱欧后,能否以更高的治理绩效解决其国内“民主赤字”问题,或将成为未来英国政治制度韧性的真正考验。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希腊政党政治具有鲜明的大众主义传统。进入现代,在西方影响下,希腊选择了精英政治,两党执政传统形成,中右的新民主党与中左的泛希腊社会运动党轮流执政,两党创始人在制定纲领和塑造政党政治格局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债务危机改变了两党执政的传统与根基,危机导致疑欧主义的兴起,精英政治普遍受到怀疑,激进左翼联盟借机胜选并在欧盟的压力下接受"紧缩方案"。但持续的紧缩引起民意反弹,激进左翼联盟的执政基础受到侵蚀。2019年7月希腊大选,新民主党上台执政,希腊政坛传统政党回归。新民主党上台表明民粹主义势衰,但预判其退出历史舞台还为时尚早,民粹主义在希腊仍有生存的根基和土壤。  相似文献   

12.
日本共产党第27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和世界格局的新动向,总结了日本共产党在选举以及党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通过了建立在野党统一战线、改变日本政局的决议,提出了推翻安倍晋三政权、反对修宪、反对重启核电站、反对提高消费税、反对美化侵略战争、反对"两个异常"等工作方针,确定了下一步地方和全国选举的目标以及扩大党势等党建措施。另外,日本共产党还首次邀请了在野党干部出席大会,表明其所倡导的"在野党统一战线"将成为日本共产党今后选举和国会斗争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日本自民党"一强"优势确立于2012年日本众议院选举,此后历经5次国政选举延续至今。自民党"一强"是一个"复合结构":从选民支持基础来看,自民党国会势力之强与选民支持基础之弱是一体两面;从日本政党政治格局来看,自民党"一强"依存于其对立面,即其他政党的"多弱并存",同时自民党与公明党结成执政联盟,其"一强"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公明党。以选举政治为分析视角,自民党"一强"优势的延续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国政选举的低投票率,与执政联盟伙伴公明党在选举中相互通融选票,与保守政党日本维新会展开间接合作。从当前日本政党政治形势来看,建立在与公明党结成稳定执政联盟与选举联盟基础上的自民党"一强"优势或将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政党政治的现状和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党法>颁布后,俄罗斯政党政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由于某些制度性因素的限制,俄政党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俄罗斯从本国政治制度设计的要求出发,正采取利用议会"多数党"加强总统权威统治的执政方式.从发展趋势看,俄罗斯政党体制运作将逐步走向有序化,很有可能形成中派政党占据"多数党"地位、由三四个政党组成的政党格局.但由于俄实行的是"可控的民主制",其政党政治仍将受权威统治的控制.俄罗斯要真正建立起成熟的政党制度,还需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总统选举是美国政党政治的重要主题。近年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分歧巨大、斗争激烈。政党极化成为美国政治的重要现象,民意互为对立,鸿沟日益扩大。两党实力相对均衡、选情胶着的"摇摆州"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威斯康星州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州的共和党近年来通过严格的选民身份法和瓦解有组织的工会等一系列选举制度改革,削弱了民主党的选民基础和实力,巩固并扩大了自身在选举中的相对优势,民主党基本盘萎缩,共和党所获选票比例相对上升,最终在"胜者全得"的制度下,2016年特朗普在该州胜出。从摇摆州两党选民的力量对比,可以分析选民群体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而透视美国政党极化和争斗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16.
谢奕秋 《南风窗》2012,(15):8-8
中日钓鱼岛之争在7月酷暑进入白热化,双方官舰民船齐上阵,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对日方的举动应深思熟虑以应对,切不可轻率视之为"闹剧"。就以常被唤作"闹剧"的石原购岛为例:东京都知事挟被2010年撞船事件激发的日本厌华民意和美日安保新约的绿灯照应,叫板"对华软弱"的日本民主党内阁,就有利用中日紧张关系促成日本地方右翼大联合,为推翻民主党政权、压制最大在野党自民党铺路的盘算。  相似文献   

17.
2009年的日本正处在时代大变革的门栏,8月30日举行的众议院选举彻底改写了日本政治地图,新老保守政党朝野关系换位给日本社会各领域造成了极大的震荡与冲击,民主党主导下的联合政权正面临着一场内政外交上的深刻变局。  相似文献   

18.
捷克政党政治演变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剧变后捷克政党政治演变过程中,有三个引人注目的特点:一是公民民主党作为东欧地区不多见的成熟的右翼政党,力量强大,长期主导本国政坛;二是捷克社会民主党成为东欧地区在本国左翼阵营中充当主导力量的重建社会党;三是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作为"共产主义后继党"坚持不改名易帜,并成为东欧地区在本国政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共产主义政党.这三个基本特点,是捷克政治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18年大选后,马来西亚出现建国以来的首次政党轮替。政党政治的权力格局开始从巫统独大的单极形态转型成为多党制衡的多元形态。各主要政党沿着族群、宗教以及阶层的政治分野,呈现"两升一平一降"发展态势。从中长期来看,马来西亚的政党轮替将为中马合作开拓更广阔发展空间,但从短期来看,新政府各党派的权力博弈很可能引发政治风险,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萧虎 《当代世界》2010,(4):48-49
2010年第一季度,世界政党形势总体稳定,但稳中有变、变中有乱。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社会形势恶化、选举、党争等因素持续牵动一些国家政情,激化朝野对抗和斗争。全球20余国举行的全国和地区性选举,选情普遍胶着,一些国家在野党胜选引发本国政党政治格局急遽变动并对地区政党形势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