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牢固确立宣传思想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地位,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这一表述中,“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成为文化强省的首要标志。当前,江苏正处在承前启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引领力,有利于培育全省干部群众的发展新动力,形成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共识,对筑牢全面开启“两个率先”新征程的思想基础,丰富我省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符号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具有根基性的意义和价值,文化符号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使中华民族具有共同的文化根脉,能够形成民族向心力;文化符号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认同的纽带,能够唤起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身份认同;文化符号还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反思,在新时代历史语境中保持民族文化的创造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从文化符号入手,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原型价值内涵以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通过“元符号性”升级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赋予现代价值内涵,从而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价值维度;在互联网兴起的全球传播时代,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国家文化符号,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以增进国家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3.
王曦 《人民论坛》2020,(6):160-16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运用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有、共识、共享,夯实各民族团结奋进、共同繁荣的思想基础,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学校作为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重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汇聚中华优秀文化精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以及增强中华优秀文化认同,建构从文化认知、文化自觉到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教育路径.文章从心理学的知情意行四维度出发,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路径,即学校通过"系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强化共同体认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共同体情感""全面升华'五个认同'情感体验,增强共同体意志"和"聚焦促进民族'三交'实践活动,推动共同体实践",建构多位一体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教育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5.
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战文化来源于我国长期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它作为先进文化的一个单元,是促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手段。和谐文化是新时期统战文化的核心内涵。文化统战,即充分发挥统战文化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作用,以推进统战工作的深化。文化统战的宗旨是为达到思想认同这一最高层次的社会力量凝聚而努力。文化统战包括统战文化建设、宣传等文化层面的工作和政治、经济等具体领域内统战工作过程中对思想文化的关注两个方面。鉴于文化统战的重要性,加强文化统战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企业最牢固最有活力的基础是企业文化缪希林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属于一种亚文化,是生产文化。而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形象作用.企业文化的这三大作用,决定了它是企业最牢...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旺盛生命力的内核,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是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归属与认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资源和精神动力。面对文化多元、市场经济冲击等客观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坚守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坚持文化服务人民生活的宗旨,不断创新民族文化发展模式,是全面提升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点。  相似文献   

8.
赵娟 《人民论坛》2020,(5):138-139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自信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是现实需要和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推动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内外"双修",以扎实的外语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筑牢文化沟通的语言基础,以跨文化交际学习借鉴不同文化的有益元素,促进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凝聚人民是文化最显著的功能之一,这对于承载了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的凝聚与复兴,在历史长河中相互成就。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内生于文化传承之中,中华民族的复兴则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巅峰。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孕育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沃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亦将成为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10.
邓玉函 《思想战线》2023,49(1):105-114
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纷呈,在当前全球经济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现实环境里,各国文化多样性势必要求各民族积极互动。梳理中华民族文化从共生到共享的历史脉络,从文化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多元一体格局是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理路进行梳理与讨论,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逻辑是从文化整合开始的,在文化整合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核心因素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形成的价值与理念,在实践中又表征为文化共享。各民族共生共享的多元文化只有在欣赏与竞生的过程中互守尊严、相倚为强,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延续民族文化之血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廉洁文化建设要突出廉洁主题,体现文化特征,面向广大干部职工,营造崇廉尚廉氛围,促使他们养成廉洁从业行为,推动企业依法经营、廉洁经营。  相似文献   

12.
李惠峰  屈慧媛 《前沿》2013,(1):114-117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区的居民,用于文化方面的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多少,可折射出该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民生基础状况。近年来内蒙古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但用于文化消费支出占比并未相应增长。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自治区居民文化消费比重,方能打牢内蒙古文化软实力的民生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统一战线面临的理顺关系、化解矛盾的任务更加繁重。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统战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和方法,为实现最广泛的团结联合,凝聚更多的共识,汇聚更大的力量。运用文化这一重要资源,在传统政治统战、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等方式的基础上开展文化统战,为统一战线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动统一战线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提供新动力、新途径和新抓手,将有助于进一步筑牢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实现统一战线自身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而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很大程度上要靠文化的力量。文化统战工作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是党的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服务发展、增进和谐、维护统一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是统战工作的有效手段,理当不断加强推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法治属性和文化本质,是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思想文化基础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未来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以及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目标任务。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认同与内化,有助于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认同导向功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分别对国家、社会和个体具有行为导向功能,推动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安排、社会基础与共同行动,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凝聚力。结合时代要求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路径,为此要充分展现并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蕴含的民族共同性、法治规范性和文化导向性的现实效能。  相似文献   

16.
周凯 《人民论坛》2010,(4):120-121
以孝文化为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经济价值,对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孝文化是招商引资的"梧桐树",是文化旅游的"吸铁石",是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兴奋剂",是企业凝聚人心、增强效益的"润滑剂",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多元文化发展与民族文化主导的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京武 《求索》2008,(10):61-63
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主导多元的文化特性,在多元文化发展进程中,坚持中华民族文化主导,整合社会多元价值观念体系,自觉建构一种被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和认同的文化模式,以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和社会凝聚作用,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吴超明 《政策》2012,(8):67-68
省第十次党代会指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培育现代文明,是富民强省的题中应有之义,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县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根基,必须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坚持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打造县域文化"软实力",让县域文化成为地方凝聚力量、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9.
沈爱武 《传承》2011,(31):10-11,14
中国共产党是以高度文化自觉的特质登上历史舞台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彰显了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党的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将感染每一个人,并发挥巨大的文化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杜业艳 《重庆行政》2014,15(5):100-100
正一、高校机关文化的内涵及重要性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具体到高校机关的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提高机关人员各方面的素质,通过营造共同的价值观来凝聚整个团队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一)加强高校机关文化建设是增强机关凝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