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广州服务业总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广州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通过广州市1990—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广州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明显,但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尽理想。因此,广州应继续促进服务业总量增长,同时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发挥总部经济优势。发展新兴服务业;发挥区位优势,促进珠三角地区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服务业人力资源结构。  相似文献   

2.
将教育支出与劳动力流动引入二元经济结构下的Solow-Swan模型,分析教育支出通过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教育支出对地区内部城乡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取决于城乡人均资本对比,而城乡教育支出都会弱化地区间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利用中国215个地级或地级以上地区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该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教育支出对地区内部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无显著性影响,而城乡教育支出对地区间劳动力流动的边际经济增长效应都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在控制各种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后,该结果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3.
广州目前整体产业结构已成倒金字塔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就业增长率滞后于经济增长率,表现为第一产业尚有大量劳动边际效率低的从业人员。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仍较高。广州应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升高附加值产业比重,促进劳动力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  相似文献   

4.
湖北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分析1990-2005年湖北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最大,其次为第三产业,最后是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幅逐渐减小,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增加.为此,应针对湖北产业结构现状制定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与门槛面板模型,对2010-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政府行政成本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空间效应模型分析发现:各省政府行政成本和经济增长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性,整体而言地方政府行政成本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在空间集聚类型和区域分布上,在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保持一致,政府行政成本高值(低值)集聚区一般是经济增长的高值(低值)集聚区,而在东部地区出现差异。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发现:行政成本很低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行政成本处于第一、二门槛值之间时,促进经济增长的系数提高,显著性增强;当政府行政成本超过第二门槛值时,不利于经济增长。建议将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在最优区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服务贸易尤其是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这对于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并以中国30个省1998--2008年的面板数据为支撑、实证分析了中国各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结果大多数省份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弹性较大,但是存在显著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增长中的科技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正确揭示科学技术驱动经济增长的机理,对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本文认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创新成果商业化及高技术产品流通扩散等功能驱动经济增长。经济能够持久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不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而是生产率显著提高的结果,生产率的显著提高植根于科教发展。科技生产力运行过程与经济增长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阴阳互根”,高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技术商品产业化、高技术产业国际化及高技术产品流通网络化驱动了经济增长,它们自身又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以及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作实证分析,给出山东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初期,借助中国人口优势,劳动力密集型以及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劳动力优势以及社会资源优势被削弱,限制了商贸流通业以及制造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根据商贸流通业以及制造业两者间的有机联系进行研究,探讨其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本文即从商贸流通业以及制造业两者间的有机联系出发,阐述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策略,希望能助力中国商贸流通业以及制造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就业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掌握它们之间的运行规律 ,可以统筹安排下一时期劳动力需求及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同时 ,由于各产业部门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的差异性 ,所以 ,产业结构的调整 ,可以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增长动力转型的本质是要为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繁荣寻找可持续的动力之源,最原始的动力通常来自生产率的提高。城镇化过程中生产率的提高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结构效率,即人口从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在这个阶段,生产率的提升和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大体保持一致。50%的城镇化率是一个标志性的临界点,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12.
制度变迁下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出口作为制度变量分析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出口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同时发现改革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作用,中国制度变迁是渐进性的,中国经济增长仍以要素投入为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建设制造强国指明了方向。融合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不仅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助力,而且是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推动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要从产业集聚、融资支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环境建设等方面抓好。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较多的关注资本与劳动的生产率,而较少的关注资源生产率,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问题。为此,需要转变末端治理模式,即由对资本和劳动生产率的关注转向对资源生产率的关注。我国的资源生产率远远低于先进国家,还有提高的较大潜力。在目前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生产率是既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持续动力,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产业的视角来看,广东产业对外开放呈现显著非均衡性——"工"强"服"弱特征明显。广东服务业对外开放度偏弱,与京沪两地差距甚远,甚至低于我国整体水平,与其对外开放前沿的地位明显不符。广东服务业对外开放度是其增加值比重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是影响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变量。广东近些年服务业增长滞后,重要原因在于广东产业对外开放的非均衡性。服务业对外开放明显滞后较大程度制约了广东服务业增长,导致广东与京沪两地的服务业比重差距愈拉愈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门槛回归模型,利用相关实证数据研究了中国城市生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并非简单的线形关系。验证了在生产服务业领域也显著存在威廉姆森假说,即在达到门槛值以前,生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会产生非常强的正效应,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一旦高出门槛值后,则这种正向促进作用会不断弱化,生产服务业集聚所产生的拥挤成本的不断增加会逐步削弱其集聚所带来的收益,这表明集聚的负外部性日益增多地在稀释其带来的正外部性,从而导致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已经不适应经济增长。根据塞尔奎因模式制定经济调整的方向,建立带有经济结构偏离度的古典增长函数模型,分析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数据分析的结果看出,一是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提高第二产业的生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二是转移第一、二产业部分劳动力到第三产业就业,优化就业结构。这样才能在保证产业、就业结构和谐的同时提高劳动和资本效率,扩大经济的产出规模,最终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在高等教育扩招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抑制了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高等教育扩张有助于削弱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并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因此,现阶段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消极影响,应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以人口质量替代人口数量,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足够的高质量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也是拓展经济增长空间的重要途径。犍为要发展文化旅游,打造乐山第三旅游目的地;要提升商贸物流,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推进城市开发,打造宜居精品城市;要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新兴现代服务业;强化政策扶持,打造优质投资环境.形成多业并举、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关系密切,本文以中国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的经验事实为研究对象,采用1953—2017年数据,运用VAR模型、C-D生产函数等对三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新中国成立至今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中起着主要的拉动作用,第三产业作用快速增强,第一产业平稳下降,符合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长期的、持久的,而就业结构变动可以增加就业和提高劳动效率,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适应新时代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和"高质量"增长的需要,今后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第三次产业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结构升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