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佳 《广东党史》2016,(11):50-56
本文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戏剧运动为例,考察中共如何通过戏剧运动进行成功的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从二者的初步融合,到戏剧运动的正确定位与澄清是非,使戏剧运动得到蓬勃发展,同时,群众艺术的开展,发挥群众的自主创新能力,使群众从被动地接受教育开始转向主动地自我教育。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以及国防动员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校园戏剧源流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润磊 《理论学刊》2005,(3):124-127
透过历史的尘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话剧最初就是从学生演剧开始的,校园戏剧对于中国现当代戏剧的形成发挥过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戏剧的成长功不可没。本文探寻了校园戏剧在历史上留下的清晰的足迹,结合实例阐释了校园戏剧运动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展望未来,校园戏剧的蓬勃发展将为中国戏剧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何立波 《党史纵横》2012,(12):18-21
1927年冬至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戏剧运动。以中央苏区为中心,兴起了以现代话剧为主的革命戏剧运动,被称为"红色戏剧",也叫苏区戏剧。苏区戏剧运动得到了苏区党政军民的热烈支持,澎湃、方志敏、罗荣桓、罗瑞卿等红军将领亲自担任编导和演职人员,这在中外戏剧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大大推动了苏区戏剧的发展,繁荣了红军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王春平 《学习月刊》2011,(20):80-80
潜江市在打造曹禺文化品牌的孜孜不倦的探索中.高举戏剧文化的旗帜。打出了建设“中国戏剧之都”的旗号.笔者认为,打造“戏剧之都”.发展文化旅游,正是潜江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吴震 《新湘评论》2012,(13):50-53
欧阳予倩,原名立袁,号南杰,浏阳人。中国现代著名戏剧艺术家。其一生执著于对中国戏剧戏曲的改革进步,田汉曾称赞说"欧阳予倩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戏曲和现代话剧之间的一座典型的金桥"。家乡的无上荣光1889年5月1日欧阳予倩诞生于欧阳家坐落在浏阳城营盘巷的祖屋里。这个老屋建于清朝末年,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属庭院式建筑风格,建筑面积...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戏剧的大众接受对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网络对的大众接受有重大影响。我们必须鼓励古典戏剧爱好者,为他们接受古典戏剧提供方便。同时,加强对于青少年的引导,激发他们对于古典戏剧的兴趣,提高他们欣赏古典戏剧的能力。当然,对古典戏剧的适当改造与革新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曹禺先生是闻名遐迩的戏剧大师,杰出的戏剧教育家,东方的"莎士比亚"。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先生与郭沫若、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冰心并称"北斗七星"。潜江是曹禺先生的故里,近年来,潜江明确提出了打造"曹禺文化品牌,建设中国戏剧之都"的目标,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软实力,并逐步推动曹禺文化实现由文化名人向名人文化、由名人文化向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变。一、基本成效一是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近年来,潜江先后投入20多亿建成了曹禺戏楼、  相似文献   

8.
吴震 《学习导报》2012,(13):50-53
欧阳予倩,原名立袁,号南杰,浏阳人。中国现代著名戏剧艺术家。其一生执著于对中国戏剧戏曲的改革进步,田汉曾称赞说"欧阳予倩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戏曲和现代话剧之间的一座典型的金桥"。家乡的无上荣光1889年5月1日欧阳予倩诞生于欧阳家坐落在浏阳城营盘巷的祖屋里。这个老屋建于清朝末年,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属庭院式建筑风格,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在全国抗战文化运动不断高涨的大背景下,在成为福建政治文化中心与大批文化人士云集地的永安的抗战文化蓬勃发展,其中,戏剧因其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通俗性,可以更有力地达成教化作用,而成为宣传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白欢龙 《党课》2010,(13):107-109
戏剧,作为舞台上的综合艺术,从古希腊戏剧算起,已经有数千年历史。今天的戏剧,无论是西方的歌剧,还是中国的戏曲,都已经出现衰微迹象。而有一种戏剧却风头正劲,  相似文献   

11.
高雪 《求实》2012,(Z1):291-293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19世纪20年代中期,新兴话剧在创作和演剧形态上都是不成熟的,它的观众只限定在都市知识阶层的狭小范围。旧剧虽然遭到了"五四"新青年派的激烈批判,但无论在都市还是在广大的乡村,它依然拥有大量的观众。在这样的背景下,余上沅、赵太侔、徐志摩、闻一多、熊佛西等一批留学欧美的青年学者相约发起了"国剧运  相似文献   

12.
自狄德罗提出"戏剧情境"这一概念以来,戏剧理论家纷纷各抒己见,这对人们了解把握戏剧艺术的本质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对于戏剧创作者来说,如何认识情境在戏剧中的地位以及如何设定情境,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情境是戏剧行动的基础,情境设定对提升戏剧作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在文化运动,已经由欧美各国传到中国了。解放呵!创造呵!新思潮呵!新生活呵!在各种周报日报上,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文化不是简单,是复杂的i运动不是空谈,是要实行的。要透彻复杂的真相,应研究科学;要鼓励实行的兴会,应利用美术。科学的教育,在中国可算有萌芽了,美术的教育,除了小学校中机械性的音乐图画以外,简直可说是没有。  相似文献   

14.
比起其他的中国传统戏剧,越剧是个年轻的剧种,它诞生于1906年的浙江嵊县农村,1917年才进入上海.然而仅仅30余年,越剧就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了全国性的大剧种.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前这一历史阶段,是中国话剧的诞生和幼年期。考察这一时期的话剧,我们会发现,这种新的戏剧艺术以探索性、先锋性、发展性的形式为载体,在题材取向上不仅反映世界风云的变幻、阶级关系的趋向、政治格局的动荡更迭以及社会大形势对各阶层情绪上的冲击,更采取一种平视性的视角,站在广大市井民众的立场上表现芸芸众生中的民间民俗生活的更序变迁,从而十分注重市民集体心理在情绪感官上的自娱、自赏与自我宣泄。“人的生命状态,人的生存处境始终是戏剧关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他曾凭借《中国戏剧史》执中国戏曲史研究之牛耳,却一生饱经磨难,多次深陷囹圄,中年竟靠出卖自己的藏书维持生计,但是,他毕生矢志不移地钻研学术,始终未曾放弃自己的学术信仰。他曾经参加过北伐战争,参加过上海滩上的左翼文学与左翼戏剧阵线,又在新中国成立前毅然从香港回归,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2014,(9):42-42
中世纪好似漫漫长夜,舞台已经暗淡得太久了。到15世纪,西方戏剧终于迎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恩格斯曾经这样评价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一个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这句话完全适用于这一时期的戏剧艺术。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巨人”有着一长串的名字,他就是西班牙剧作家洛佩·菲利克斯·德·维加·卡尔皮奥(1562—1635)。维加有着传奇般跌宕起伏的一生。1562年11月25日,他出生在马德里,父亲是个做生意发了财的农民,花钱买了个贵族头衔,这使维加有机会受到良好教育。他是个神童,5岁能读拉丁文,10岁就能把古罗马作家的作品翻译成西班牙文,11岁时创作了第一部喜剧《真正的情人》。  相似文献   

18.
传统戏剧是华北乡村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抗战初期,当八路军剧社将红军初期的艺术作品带到华北前线时,华北民众对这些新的艺术形式一时难以完全接纳。为了动员民众抗战,部队剧社以创作演出反映根据地军民斗争建设实际为主要原则,以在新的作品中汲取乡村社会传统文艺因素为切入点,在吸收新的创作演出人才的基础上创作了一大批深受敌后民众喜爱的戏剧剧目。这些剧目不仅在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动员全民族参加抗战、推动根据地各项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推进艺术的大众化和民族化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八路军剧社通过戏剧形式动员民众的实践经验对于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熊巍 《学习月刊》2010,(4):51-51
戏曲是我国戏剧形式,它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是一种综合艺术。说它是我国特有的戏剧形式是因为从文学语言、音乐形式、处理主客观的关系与方法都区别于西方戏剧.它有其自身的特点。戏曲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在旧中国,绝大多数人是文盲、半文盲。新中国成立后,扫除文盲、普及文化学习和教育成为迫切任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民扫盲运动由此发轫。在此背景下,辽宁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扫除文盲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