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文化精神的层面上看,统一战线是结成联盟的各方的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包含丰富的统战人文资源,天地人和谐合一的本体论世界观,是统一战线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础;厚德载物的道德品格,是统一战线赖以形成的前提条件;贵“和”尚“中”的方法论,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个人修身处世的主要手段,突出了一种和合精神。本文认为: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平共处观念是统一战线的思想精髓,可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座右铭。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新启动文化统一战线战略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特色统一战线的源头活水。"大一统"历史传统是中国特色统一战线的精神内核;"家和万事兴"的和合文化是中国特色统一战线的文化之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是中国特色统一战线找到"最大公约数"的精神追求;"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团结合作传统是中国特色统一战线"同心圆"理论的文化之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是中国特色统一战线的不竭动力;"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中国特色统一战线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新篇章,究其原因就在于统一战线思想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土壤,在思维逻辑、伦理精神和价值导向上都契合于中华文化的精髓。新时代在"大统战""大文化"双重视角下,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以文化认同教育为基础,以文化认同增进政治共识,已成为统一战线巩固发展壮大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4.
"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思想,"和为贵"思想的求同精神,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借鉴"和为贵"思想,建设最广泛的联盟,包容和尊重差异,扩大参与,增强协商,是新时期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文化和谐思想的升华与结晶。从古代社会的"天人合一"、社会的"大同"思想,到现代和谐社会的现实追求,都表明了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理想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塑造和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湖湘文化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是刘少奇救国救民的统一战线思想的文化基础和心理铺垫,是刘少奇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践具体问题的合乎中国实际情况的契合点。深入解读湖湘文化精神在刘少奇统一战线思想中的影响和表现,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合"传统文化、马恩列的统一战线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统战理念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理论的精神渊源。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统战经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教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理论需把握内容、精髓和特质三个维度。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理论需彰显时代精神,掌握和运用先进文化、发展协商民主,营造和谐的民主氛围、完善政治制度,夯实统战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战争时代,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兵学文化,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理论体系、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要把握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理论体系,既关注占核心地位的军事思想,又关注战争史学、军事技术、军事制度等;二要廓清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思想精髓,坚守"道胜",力争"全胜",发挥"智胜",重视"将胜",强调"器胜";三要提炼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精神特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实践精神、哲学精神和创新精神,让中国传统兵学文化在现代战争中焕发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和发展目标.统一战线的和谐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和谐文化为统一战线的和谐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人文环境,是促进统战和谐的重要条件.和而不同是和谐文化的精髓,也是统战和谐的最高境界,和谐文化与和谐统一战线在价值取向、目标追求以及原则方法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建设和谐统一战线,要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中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共识,扩大团结面,增强凝聚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建设和谐统一战线,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统一战线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诞生 ,这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和合文化相互交汇的产物 ,是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中国统一战线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 ,中华和合文化中的精华为统一战线所吸收、所契合、所融汇 ,使统一战线的血肉更加丰满 ,更具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进入 2 1世纪 ,面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形势 ,统一战线需要进一步吸纳和合文化思想 ,借鉴和合文化精神 ,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显示更加巨大的威力。  一、中华和合文化与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联系  首先 ,和合…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论创新。"一国两制"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现代国家建构的思想资源,传承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继承了"和而不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国两制"借鉴了"和而不同"的和谐思维,是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在历史遗留下来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政治追求、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现实差异的基础上,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原则实现双方的互相合作、和谐竞争、共同发展。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2.
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被普遍认同的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合文化与"同心"思想关系密切,和合文化是同心思想产生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根源,和合文化的和而不同是同心思想的重要价值理念,和合文化中和处原理、和爱原理、和生原理等为同心思想的实际运用和发展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是对选举民主不足的补充。有的学者认为协商民主来自西方,但本文认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其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民本意识、天下为公思想,其实践雏形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的朝议制度、谏议制度。它经历了孕育、探索、形成、发展和完善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作为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基础,它内含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精髓,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重大问题,囊括了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精髓所在。近年来学界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成果。文章主要从综合的角度和分类的角度对这些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精髓对当下的防腐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其中"修己安人"、"以民为本"、"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尤为重要,这些思想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可以有效地指导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南宁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先后涌现出诸如狄青、苏缄、王守仁、莽吉图等历史人物,他们的精神生动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启迪后人,结合这些人物的遗迹和事迹,创新载体,用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陶冶领导干部的"三观",是个很好的防腐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史.但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不仅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其中的理论精髓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作为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在于它蕴涵了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精髓,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重大问题,囊括了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民本思想、大一统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中的协商思想,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思想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大会确定的主题、灵魂和精髓做好新世纪统一战线工作,这是树立新世纪统一战线“法宝观”的三个基本要点。也是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