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任远 《奋斗》2004,(8):54-54
在黑龙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活的世居民族主要是满,蒙古,锡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7个民族,他们是黑龙江流域的主体民族,他们世世代代“活动于斯,繁衍于斯,创造于斯,谱写着一部漫长的文化史”,传承着一部悠久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史。清代,又有柯尔克孜,朝鲜,回,汉族加入到了黑龙江流域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来,共同为开发建设黑龙江做出了贡献,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还创造了璀璨绚丽的精神文明。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在黑龙江流域的典型缩影。从西藏起,我刊连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黄任远同志的文章,从衣食住行,婚葬节庆等各个方面,向广大读者介绍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在大山奔走,是冉景丞的日常,如今,他在生态保护这条道路上已经走过30余载。“动植物充满了智慧,这些年,在它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冉景丞说。为人亲和,待人友善,乐观,爱笑,这是冉景丞给人的第一印象。冉景丞是一位资深的生态保护者。“动植物充满了智慧,这些年,在它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孙慕天 《奋斗》2001,(3):4-4
我是一名在黑龙江工作了近40年的大学教师,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年.度过了一个最开放的春节。全国各地人士成集龙江.甚至多年不见的老友.也不顾年老体衰和长逢跋涉之苦.一定要看看新龙江,亲朋聚首,主要话题就是黑龙江的变化。俗话说,旁观者清.他们从与外省的比较中做出的评论.使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作为忠实的读者,我愿借贵报一角.谈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4.
郭崇林 《奋斗》2006,(2):62-62
人们一说起江南,就是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说起黑龙江称之为“北大荒”。然而,“北大荒”并不荒。“北大荒”所在的黑龙江省是以省内最大的一条河流——黑龙江命名的。黑龙江是仅次于长江和黄河的我国第三大河流,也是北方民族的母亲河。正是这条伟大的河流会同松花江、乌苏里江,滋养着世居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生息繁衍。创造、传承着“黑龙江流域文明”。  相似文献   

5.
(一)我从来没想到自己会有第三条腿。40多年前,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吸引了我,这就是斯芬克司之谜: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则用三条腿走路。这种动物是什么?是人。一个人孩提时代,爬行,是四条腿;后来直立行走,是两条腿;到了暮年,体衰无力,只有借助手杖行走,成了三条腿。这个充满智慧和诙谐的谜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当时正迈着矫键步伐的我,半点也没有把三条腿和自己联系起来。10多年前,已经记不清是登泰山,爬黄山,还是上峨嵋了,在同伴们购买热中,我也买了一支手杖。当时我虽已年过半百,…  相似文献   

6.
杜家毫 《世纪桥》2012,(22):5-5
(2012年1O月29日) 同志们:在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共黑龙江历史纪念馆开馆仪式。这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黑龙江人民向党的十八大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在此,我受省委书记吉炳轩的委托,代表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向中共黑龙江历史纪念馆的落成开馆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揭牌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j向承担纪念馆建设和布展工作任务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相似文献   

7.
李润 《党建文汇》2006,(7):35-35
在我9岁以前,爸爸、妈妈都把我视为掌上明珠,我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充满了欢乐。但自从母亲和父亲去了一趟武汉的某医院后,我的生活就大不如从前了,  相似文献   

8.
《军队党的生活》2011,(4):92-93
黑龙江某预备役高炮团蒋运学来信:作为全军唯一的一本党建核心期刊——《军队党的生活》,我们结缘于2009年年初。那时,我在单位负责抓教育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翻阅了《军队党的生活》这本杂志,看过之后如获珍宝,很多教育资料正是我所需要的,许多好的经验值得借鉴,有不少教育素材可以引用学习。从那一刻起,我就与《军队党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9.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区人民积极行动起来,组成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行动。黑龙江地区是解放战青重要的后方基地,因而在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整个过程看,黑龙江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具有较为显著的特点:一、动员范围广,发动程度深.黑龙江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控制较早的地区,也是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一进入黑龙江地区,就把发动群众作为首要任务和工作重心;并迅速开展了摧毁日伪残余,建党、建政、建军,消除匪患,反奸除霸和土3包改革。我]fi…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中国追求真理、矢志向苏联学习的青年去苏联,除从欧洲直接抵达的外,在中国大陆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新疆,一个是黑龙江。而大部分主要从黑龙江各口岸和通道前往苏联。黑龙江口岸和通道较多,主要大的通道有四条:第一条,哈尔滨往北经中东铁路满洲里出境;第二条,哈尔滨往东经中东铁路绥芬河出境;第三条,从海上抵海参崴、经西伯利亚铁路到伯力,再经水路黑龙江至黑河或海兰泡至赤塔和伊尔库茨克;第四条,从哈尔滨走松花江、黑龙江到伯力,再逆水至黑河出境。有人把去苏联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经过的路线比喻为"红色丝绸之路",那么黑河就是红色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11.
郑宇功 《奋斗》2002,(1):50-50
最近,我读了一本刚刚出版的《黑龙江历史故事集》,它对我了解黑龙江,认识黑龙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它真实客观地反映了黑龙江的历史进程,纠正了我原来对黑龙江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2.
孙坤 《奋斗》2011,(4):24-26
黑龙江地区是全国解放最早的省份,被誉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从1949年开始,黑龙江工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工业战线的共同努力奋斗,建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体、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主要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奥秘     
吉尔勃特讥讽人类不过是剃净了毛的猴子。史密斯则根据人会著书这一条反驳了他的论点。是的,猴子只会吵吵闹闹,而人类将书籍充满这个世界。可是,人也并非个个相同,我在吉辛的《四季随笔》中看到过一段话:在读过书和没有读过书的人之间,同死人与活人之间,有同样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党员干部之友》2008,(3):10-15
2008年,山东人朱开山及其一家可歌可泣的故事正吸引着、感染着中国。 作为影视作品,《闯关东》的最大贡献是成功塑造了山东人,将一部山东人的奋斗史展现在世人面前,吸引着人们去探寻那段历史,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获得内心深处的震撼…… “闯关东”,是国人耳熟能详却又往往易于忽略的平民历史。从环渤海地区到黑龙江,闯关东的山东人有无数的悲与喜。这其间299年的历史,既充满悲怆又充满不屈,它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和自强。  相似文献   

15.
评刊用刊     
《军队党的生活》2011,(12):95-95
黑龙江某预备役高炮师蒋运学来信: 2008年至今的每一期杂志都在我的书柜中。我随手便可翻看这些杂志。它们像战友伴随我的生活,像老师指导我的工作,更像一位挚友见证了我在军营的成长历程。三年来,《军队党的生活》已经成为我师官兵的良师益友。通过它,我们学习党务工作常识、交流工作思想、查找工作不足、提高抓党建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林小艾 《党员文摘》2009,(11):35-36
坐落在华盛顿郊区的西德维尔友人学校.是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就读的学校。学生们从四年级开始学习中国历史。在这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去看了看他们最后一节中国历史课。这节总结汇报性质的历史课别开生面.让我忍不住对中华文化充满了自豪,也从中窥见中美小学教育的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7.
百期的期望     
我是《大特区党风》的一名忠实读者。《大特区党风》自1993年创办以来,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把它当做良师益友,期期拜读视如知音。我认为,它办到100期,这绝不仅仅是简单数字叠加,而是充满了汗水、泪水,充满了期盼、焦虑,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应该肯定地说,《大特区党风》为我省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宣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它的每一期的内容都是贴近党内生活,倾听群众的呼声,关注党风热点,展示反腐成就,它是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喜爱的好刊物。  相似文献   

18.
我叫吴钟华,今年73岁,退休前是外交官。由于工作原因,我到过天涯海角,常年身处他乡,但我的一颗中阳心从未改变。北京精神的核心是爱圈。我在职时,我的工作体现了我这个北京人的爱国心。退休后,我的生活仍充满祖国情。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作为一名省委选调生,我离开生活了24年的故土江西,踏上黑龙江这片辽阔的黑土地,一路向北,最终扎根于龙乡嘉荫。刚到乡镇的那一刻,我的内心十分激动,但接下来却充满了失落。当初满怀澎湃激情,我给自己设计了一幅成长图:解民忧、助民困,大展拳脚。但当双脚落地后,我才发现,乡镇工作既简单又复杂,每天面对的都是些碎事、琐事、难事,既劳神又难见辉煌。  相似文献   

20.
特殊的年代,总有一些离奇的故事;激情的岁月,总有一些热血的经历。在我的青春底片中,北大荒的知青生活虽然日渐遥远,但仍记忆犹新。
  1969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58团决定在抚远新建一个垦荒点,要从各连队调人组建一个机务队。我所在的10连分到三个名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