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时禁令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时禁令是人民法院为及时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害权利人知识产权或有侵害之虞的行为,而根据当事人申请发布的一种禁止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强制命令。其目的在于保护权利人知识产权免受继续侵害,预防难以弥补的损害发生。它是英美法系国家在知识产权诉讼中常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救济手段,TRIPS协议对此也作了明确规定。适应入世需要,我国新修定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都规定了这项强制措施。同时,最高法院制定的《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诉前停止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两项司法解释对诉前临时禁令的适用作了专门规定。但总体而言,这些规定比较原则、抽象,难于把握和操作。为准确及时地对当事人的禁令申请作出审查决定,笔者针对临时禁令在实践中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知识产权临时禁令制度的现实困境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涛 《知识产权》2012,(1):64-70
经过30年的制度建设与理论发展,临时禁令以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形式逐步得以确立,在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救济中表现出良好的实践效果。为回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全方位、多维度地反思和检讨知识产权救济中临时禁令制度所面临的规范冲突、体系交织、类型缺位、程序薄弱、标准模糊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立法中必须明确临时禁令制度在知识产权法与民事诉讼法中的定位与归属;统一临时禁令体系的普遍适用规则;增添临时禁令的缺位类型;完善临时禁令的程序要素;加快禁令审查的标准化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唯冠公司申请临时禁售iPad被驳也许符合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但在侵权行为的发生存在极大可能性时,仅因诉讼的长期性导致权利人必须长期承受更多的侵权行为,是对权利人的不公。重新认识知识产权临时禁令制度的价值功能和现实需要,并以此为基础,将我国的知识产权临时禁令细化为新的诉前禁令和诉中禁令。二者适用不同的程序,有助于克服我国目前适用知识产权临时禁令时的矛盾,有助于强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诉讼中诉前禁令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诉前禁令制度的建立 知识产权中的诉前禁令是为及时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害权利人知识产权或有侵害之虞的行为,而在当事人起诉前根据其申请发布的一种禁止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强制性命令。 诉前禁令制度自产生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海商法、知识产权法等领域,在英美等国家早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救济手段。为适应入世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要求以及国际立法趋势,我国亦将诉前禁令制度纳入了新修订的《专利法》、《商标法》以及《著作权法》中,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诉前停止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及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及《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大司法解释确立了该制度的具体操作标准和规范。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实施都须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甚至蜕变的过程,才得以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最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修改后的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相继规定了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在起诉之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责令停止有关侵权行为和采取有关保全措施。为保证这一措施的正确执行,最高法院又出台了《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及保全证据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对诉前临时措施适用的条件、程序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从而形成了我国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诉前临时措施制度。以诉前临时禁令!"为主的诉前临时措施制度的建立,为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供了较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民法典》第997条规定了人格权禁令制度,但并未同时规定人格权禁令申请的审查条件和审理程序,也未明确该制度的实体法或程序法以及诉讼或非讼的属性.有观点认为人格权禁令制度就是人格权侵权领域的诉前行为保全.但是,人格权禁令与行为保全是两种不同的制度.人格权禁令制度的规定,改变了我国"侵权诉讼+行为保全+民事责任"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对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禁止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不过,以旨在确保本案诉讼的行为保全制度为基础的环境保护禁止令,并不能完全实现及时制止生态环境损害的目标。《民法典》第997条规定的人格权禁令兼具实体基础与程序规则的功能,具有独立性。基于环境权益具有一定的人格权属性,人格权禁令可适用于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生态环境损害行为。人格权禁令制度为基础的环境保护禁止令,其保护范围宜限于物质性环境人格权,适用标准需引入环境保护法禁止性规范;在程序构建方面,有必要区分环境私益保护的一般禁令程序与环境公益保护的紧急禁令程序,同时设置裁执一体化的快速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对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禁止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不过,以旨在确保本案诉讼的行为保全制度为基础的环境保护禁止令,并不能完全实现及时制止生态环境损害的目标。《民法典》第997条规定的人格权禁令兼具实体基础与程序规则的功能,具有独立性。基于环境权益具有一定的人格权属性,人格权禁令可适用于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生态环境损害行为。人格权禁令制度为基础的环境保护禁止令,其保护范围宜限于物质性环境人格权,适用标准需引入环境保护法禁止性规范;在程序构建方面,有必要区分环境私益保护的一般禁令程序与环境公益保护的紧急禁令程序,同时设置裁执一体化的快速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知识产权禁令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令制度在我国三部知识产权单行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中均有明确规定.禁令措施对于知识产权侵权,尤其是即发性侵权,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威慑作用.如今,知识产权权利人维权采用的最为有力的手段之一就是申请禁令.但通过对我国现有知识产权法中禁令制度的检视,认为禁令的适用规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体现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禁令之种类、禁令之适用范围、禁令之适用条件、禁令之限制规则及禁令错误之救济机制.因此,结合我国现有知识产权法禁令制度的立法实践,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对完善现有禁令适用规则提出些许主张,以期弥补我国知识产权禁令制度立法上不够详尽之处.  相似文献   

10.
王伯文 《知识产权》2002,12(4):18-20
我国在加入WTO之前,相继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颁布实施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这些知识产权的法和条例,都对诉前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作出了规定。英美法系国家将诉前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称为临时禁令,①欧洲大陆法系没有禁令概念,临时禁令表现为假处分、假扣押制度。日本专利法、实用新型法、外观设计法有关专利侵害的停止请求权中规定,对“有侵害之虞者,得请求停止或预防侵害。”②这里的“虞”,现代汉语解释为“猜测”和“忧虑”,等同于英美法系临时禁令中的“可以预料的伤害”。TRIPS协议称为“临时措施”,③其第50  相似文献   

11.
在服务外包中,发包方普遍认为商业秘密比其它知识产权形态更为重要。商业秘密的经济价值根源,决定了禁令制度在商业秘密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国修改后的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虽然都设立了损害赔偿制度,但司法实务部门在临时禁令能否适用于服务外包商业秘密保护这一问题上认识不一。因此,构建我国服务外包商业秘密保护惩罚性赔偿制度是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与国内程序作了优化整合,涉及协议管辖、默示管辖、送达、保全等方面。针对这些修改,采用比较研究、案例实证、经济分析等方法,对其具体内容及适用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以争议的要素和利益相关标准来判断“实际联系地”;建议重新明确默示协议管辖制度;对于电子送达的确认,建议根据电子技术的特征,将点击邮件作为电子邮件送达确认的界点;行为保全程序可参考中国已有的海事诉讼强制令程序和知识产权诉讼临时禁令程序。  相似文献   

13.
严仁群 《法学评论》2021,39(6):119-129
《民法典》第997条与《专利法》第66条等三个条文高度一致,表明它指向的是诉前行为保全,但作为例外,对家暴行为应适用人身安全保护令."立法说明"对此也明确予以肯定.保全程序属广义的非讼程序.基于《民法典》第995条,当事人既可提起行为给付之诉,以获得终局禁令,也可在诉前或诉中,依《民事诉讼法》申请诉前或诉中禁令.当事人获得诉前禁令后并非总是要提起后续诉讼,但也不应期待通过极简的程序获得长期甚至永久禁令.禁令的主文应恰当表述,以使其有较宽的既判力客观范围.并非实体法中的每个规范都是实体规范.  相似文献   

14.
1.立法理由:①加人WTO的需要,《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协议》(Trips)第44条明确规定禁令制度,要求成员方司法当局采取禁令措防止当事人的知识产权,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也必须遵循国际商务“游戏规则”。②我国已有临时禁令制度的雏形、最高人民法院对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第162条规定:“在诉讼中遇有需要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情况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先行作出裁定”。  相似文献   

15.
商业秘密作为连接雇主、雇员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制度,如不能适应形势而作相应调整,必将导致审判缺乏统一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在新一轮知识产权法律修改中,作为知识产权重要内容的商业秘密法制并未被纳入立法日程。建议应着力构建商业秘密保护新制度,引入诉前禁令、诉前证据保全,将刑事案件的管辖权交由中级人民法院行使,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知识产权禁令制度存在立法混乱、体系不清、标准缺失、保障缺乏等缺陷,为适应现实需求,应借鉴成熟立法例,对其进行完善与创新,在立法层次上厘清与统一禁令的各种具体制度,规定系统的禁令类型,明确禁令适用要件,增加听证程序,加强禁令执行保障.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案件中临时禁令的适用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震远 《知识产权》2001,11(6):33-35
临时禁令是指法院根据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在争议事项全面审理之前做出的禁止或者限制被申请人实施某种行为以保持现状的暂时性措施。临时禁令对知识产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和可复制性等特征决定了知识产权是易受侵害的且这种伤害常常难以回复,因此对于知识产权人而言,保  相似文献   

18.
禁令(Injunction)是指法院发出的带有强制性的禁止当事人实施某种特定行为或要求当事人作出特定行为的一项命令.[1]在当代的美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禁令作为一项独具特色而又古老、行之有效的衡平法救济形式沿用至今,并已发展成为一整套较成熟的规则程序.同时,禁令制度在日益增多的家庭暴力、环境保护、商业秘密等案件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受到了社会及公众的认可.本文将对美国禁令制度的产生与适用原则,禁令发布的条件与标准,禁令的上诉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关系,禁令的分类以及禁令的执行等程序进行介绍,进而与我国知识产权诉讼中新增设的临时禁令(也称"诉前停止侵权")作比较,并就相关规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程序正义反思知识产权法之诉前禁令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产权法中的诉前禁令(以下简称诉前禁令),是指人民法院为及时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害权利人知识产权或有侵害之虞的行为,在起诉前根据当事人申请发布的一种禁止或限制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强制命令。其目的在于保护权利人知识产权免遭继续侵害,预防难以弥补损害的发生。它是现代世界各国在知识产权诉讼中采取的常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保护权利人的行为保全手段。世界贸易组织的TRIPs协议对此作了明确规定1。适应入世需要,我国修订后的《专利法》第六十一条、《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商标法》第五十七条2对此均有专门规定。同时,…  相似文献   

20.
时讯点击     
正北京市二中院公布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典型案件2014年4月25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通报了知识产权行为保全案件的审理情况。近十年来,该院共审理20件知识产权行为保全案件,居于北京市法院首位。其中,包括入选2013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的钱钟书书信手稿拍卖案。行为保全制度是2013年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增设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指法院应当事人的申请,为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判决或者裁决执行,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