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国家舆论认为,非洲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已经下降,非洲已日益走向“边缘化”。这种论调无视非洲的潜力和日益发展的现实。近年来的事实表明,非洲国家在经历了冷战后初期国际形热剧变所带来的震荡后,正在积极和认真地探索适合于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非洲政局总体已趋于缓和,经济连续3年回升,联合自强、振兴非洲,把一个和平稳定和发展的非洲带入21世纪已成为所有非洲国家的共识。可以说,最困难的时期已渐成陈迹,非洲正在步入一个以谋求稳定和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为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今日非洲,本刊组织了这组专题,从纳米比亚、乌干达、科特迪瓦和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发展历程,可以感受到非洲国家在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取得民族独立的非洲人民,只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又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制定出一套适当的政策,非洲各国的发展将令世界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宪法已实施20余年,加之20世纪立宪、行宪的经验教训,让人们广泛认识到,只有切实推行宪政,才会有民主政治,才会有公民权利的切实保障。我国民主宪政应采取综合型发展模式,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着重解决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非洲科学社会主义"是非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先后有6个非洲国家宣称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走社会主义道路。"非洲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宣称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非洲6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措施,使本国经济社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非洲科学社会主义"思潮逐渐衰退。  相似文献   

4.
宪政制度的真正确立必须要求社会有普遍的宪政意识,对近代西方宪政意识的形成进行历史文化的探寻,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无疑具有深远意义。其中,思想传统与基督教的历史渊源是宪政意识形成的文化内核,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权利意识的觉醒是宪政意识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对专制权力结构的不信任而取新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模式使得宪政意识的追求有了指导原则,自然法理论为宪政意识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契约理念为宪政意识获得广泛的心理认同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博 《学理论》2012,(3):61-62
宪政国家的建设需要很多条件,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宪政意识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条件。宪政意识对于宪政国家的建成无疑有着基础意义,但作为宪政主体的国家机关、公民在宪政意识未有成熟之时是否就可以以"民智未开"的借口缓行宪政呢,宪政建设与宪政意识的养成是一个并行不悖的过程,宪政主体的宪政意识也只有在宪政建设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发展以至成熟。  相似文献   

6.
实施宪政对现代国家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宪政为国家权力提供合法性基础,通过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达到国家与社会、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最终建造一个强大国家。在当代中国以民主和法治为基本走向的现代化政治发展中,加强宪政建设应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1989年以来席卷非洲的政治民主化浪潮中,非洲国家顶住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压力,没有原封不动地照搬西方国家多党议会民主的政治模式,开始探索适合非洲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模式。乌干达实行的“无党派体制”就是这方面有益的尝试。 乌干达自1962年10月独立以来,曾经长期实行多党制,结果,部族矛盾激化,党派斗争加剧,政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主席于5月8日至22日相继对东非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北非的埃及、西非的马里、南部非洲的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6个国家进行了国事访问。5月13日,他在亚的斯亚贝巴就中非关系发表的演讲中郑重宣布:“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同非洲各国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国家关系。” 中非传统友谊是由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们携手缔造和培育的。30多年来,中国主要领导人频频出访非洲,足迹遍及非洲大陆,有48个非洲国家的100多位元首访问过中国。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与各自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一贯相互支持、真诚帮助。近年来,中非友谊更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今年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支持中国否决西方反华提案的27个国家中,非洲国家占了14个。当然,中国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也给予了非洲力所能  相似文献   

9.
非洲"新圈地运动"指的是近年来在非洲兴起的大规模跨国土地交易热潮。在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投资国出于粮食安全、发展新能源以及寻找更为稳妥投资方式的考虑,纷纷到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进行圈地,以发展粮食种植或者生物能源项目。非洲国家希望通过吸引外资以发展经济的愿望非常强烈,争相出售或者出租土地。在投资国与非洲国家的博弈中,经济、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实力的差距使得投资国占据主动地位,而非洲国家成为博弈中获益较少的一方,并且非洲国家还面临着圈地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在"新圈地运动"中实现双方共赢,摆脱零和博弈的模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新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4月下旬, 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摩洛哥、尼日利亚、肯尼亚等三个非洲国家, 其间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主张。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非关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巩固,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形成了患难与共、平等互利、真诚友好、全面合作的新型国家关系。在1955  相似文献   

11.
要建设宪政国家,就必须先从理论上把握宪政的内涵。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西方宪政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我们一直没有准确地理解宪政的内涵。其次,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需要坚实的社会主义宪政文化支撑,包括全体国民的宪政意识和宪法信仰等。我国目前的宪政文化状况不容乐观,制约了建设宪政国家的进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视宪政文化的建设。建设宪政文化对我国建设宪政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铭  袁晔 《瞭望》2005,(22)
非洲国家领导人4年前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一致通过了旨在促进非洲复兴的“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这是非洲自主制定的第一个全面规划非洲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蓝图。4年后的今天,“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在全非洲赢得了广泛认同和支持,非洲国家希望借助这一战略发展框架,共同应对非洲大陆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宪政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较系统地讨论了宪政的英美模式和不同语境下宪政的含义,概述了作者对中国宪政问题的基本认识,回应了"民主宪政论"和"自由宪政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逻辑。认为宪政问题绝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涉及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重大政治问题。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政主张在中国已经过时。自由主义理念基础上的宪政主张,要害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实质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可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混同为宪政。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建设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和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14.
行政权是国家行政主体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时所享有和行使的国家权力,是行政法的起因和归宿,亦是全部行政法理论的基点和中心范畴。行政权规制模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权力资源的分配和公民权的定位。本文试图通过表述宪政视域下行政权的演进历程,分析特定历史背景下行政规制模式的选择原因,并以此来界定影响行政权设置的基本因素,建构起评价行政权的基本的宪政维度。.  相似文献   

15.
据欧洲人权法院对“公共紧急状态”之界定,SARS危机已构成了国家宪政意义上的紧急状态。本文以SARS时期一案例为素材,结合我国目前宪政有所缺失的现状,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的情势必然,终极目的及现实要求诸方面,论证了最高行政权主动处置SARS危机的现时合理性。进而运用比较宪政研究方法,考析了世界宪政国家紧急状态处置制度,认为借鉴西方(美国)的宪政理念与精义,初步建立我国的司法审查机制,壮大宪政舞台上司法权的功能,规范常态与非常态下行政权的行使,是国家宪政的发展前途和行政权宪法定格的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宪政的变革是基于对传统宪政理论中单纯的控权思路和严格的"有限政府"实践逻辑的弊端的反思,宪政变革受多重因素的推动,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宪政发展主要表现在权利观的转型和权利内容的丰富化、权力制约模式多元化和寻求"有限"与"有为"的平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刘鑫 《学理论》2012,(8):101-102
细细品读斯科特·戈登先生的《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作者从宪政国家是如何做到政治权力的多元分配的;主权学说;各个历史阶段的宪政实践;对宪政的不同见解;宪政国家多元主义的存在和相互制约等方面进行表述,以求从理论上探寻控制国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宪政建设对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凸显。追求宪政与民主、权力制约与有效治理之间的平衡、协调和统一,是当代世界宪政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显现出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强调秩序和稳定、重视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加强人权保障等基本走向,这既符合当代世界宪政发展的潮流,也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和发展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必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伴随着非洲和中东部分“脆弱国家”和“失败国家”的涌现,国家构建理论的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逐渐凸显.迄今为止,作为政治学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国家构建理论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以“国家与战争”为核心命题的经典国家构建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失败国家”重建和“脆弱国家”能力建设展开的国家构建理论,后者标志着国家构建理论范式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曾强 《瞭望》2000,(22)
近些年,非洲经济总体发展佳 音频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最新预测,非洲经济今年有望增长5%。非洲经济缘何能在20世纪最后几年里走出持续衰退的阴影,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好势头?进入21世纪后,非洲经济发展的前景如何?成为国际社会关心的问题。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总体局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在这股强劲的时代主流推动下,非洲也步入了求稳定、谋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不断强化集体解决大陆内部冲突的努力。冷战后,曾造成非洲政局长期动荡的美苏争霸因素虽已消失,但由于种种历史及现实原因,非洲依然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