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基层党建的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于精神文化建设,它既有与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共性的一面,即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亦即必须培养高校基层党组织师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有与政府、企业等精神文化建设不同而具有个性的一面,即特别强调要培育大学精神,应着重培育独立精神、自由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2.
协同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通过文化研究向文化生产力的转化继而为地方高校综合改革发展提供强劲而持续的推动力,是新时期地方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方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应针对大学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正确把握协同创新与地方高校发展的关系,厘清协同创新对地方高校文化建设提出的挑战。具体地说,地方高校应努力营造协同创新的大学文化氛围,加快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强学术文化建设,打造学术生态环境;大力建设管理创新文化,建立协调机制,提升服务质量。进而丰富地方高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开拓地方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是以育人为本的文化,具有主体性、科学性、精神性、特色性、继承性、基础性等六个方面的特征,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部分构成。大学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能够体现依法治校的基本方略,推动国家民主建设、促进高校自身发展。当前,地方性大学文化建设应在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4.
特色办学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应然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办学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应然之策,这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资源比较优势的校情和发展要求使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地缘关系和错位式发展的要求,是地方本科高校办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规定.实施"特色办学"的着力点在于办学理念的特色表述、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地方性特征、立足于地方资源和产业优势的科学研究、促进教育资源拓展和教学手段的个性化及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的特色构建;同时还要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长教育、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与本土知识和技能教学、专业学科建设与特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全国面向"与"地方需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肩负研究、传承和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重任。高校管理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重视研究和加强高校自身的和谐文化建设,善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善于将和谐理念运用于高校管理,科学定位,突出"特色",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特色发展;致力于提升高校管理品位,增强管理效能;致力于培育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努力增强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高校、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许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低层次重复的倾向,造成了“百花齐放”又无法“百家争鸣”的问题。各个高校应该加强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积极推进“地方民族艺术进校园”,创建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超速 《工会论坛》2005,11(4):84-84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培育富有个性的优秀的大学精神,有助于保证大学改革发展战略的顺利贯彻执行,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一流师资队伍的形成,有利于高校特色的形成和良好形象的树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出发,从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云南省临沧市这块神秘的热土,有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宜人的气候、独特的风光、多元的文化、淳朴的民族、浓郁的风情,是地方文化植根繁衍的沃土,是民族文化增辉添彩的调色板,是特色文化彰显魅力的万花筒。我们要按照科学发观的要求,把文化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抓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文化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的统一。充分挖掘临沧地方文化的深刻内涵,全面展示多元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高校自身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对台统战主要是文化统战、精英统战和战略统战,目的在于重构与加强海峡两岸之间的文化血脉,缩短两岸之间的政治心理差异,以及加强两岸的社会联系。云南有着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科研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地方资源,发掘和整合这些资源,彰显云南地方特色优势,对推动云南高校对台统战工作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的文化使命与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对待文化有四种态度,即传承与播扬、研究与创新、运用与收藏、交流与融合.大学文化具有引领性,这种引领性始终同先进性结合在一起,人类迄今为止的人道主义文化、科学文化和权利文化都是大学引领和创立的.由于办学理念、办学传统不同,大学文化会形成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大学特色的成因.大学文化也有共同性,我们要建设具有德性、思想性、创新性和特色性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高校、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许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低层次重复的倾向,造成了"百花齐放"又无法"百家争鸣"的问题。各个高校应该加强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积极推进"地方民族艺术进校园",创建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学办学特色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大学办学特色的内涵出发,指出大学办学特色具有个性与共性、无形与有形、稳定与发展、理念与实践、软约束性与强制性相统一的五个特征,并通过对当前办学特色问题与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办学特色建设的五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全运会的发展契机,结合辽宁地方旅游文化特色,将辽宁的旅游文化和旅游资源与举办全运会紧密结合起来,是全面宣传辽宁旅游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举办一些大型体育赛事,有利于举办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举办地知名度,同时也为旅游业带来发展的良机。以全运会的契机,大力宣传辽宁地方旅游文化,以推动辽宁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特色化:地方高校发展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方高校种类多、数量大、发展快。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地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高等教育办学多样化的必然结果。地方高校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克服认识上的误区,进行科学定位;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质量观;要紧紧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来确立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特色学科和专业,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QQ空间文化"是一种以QQ空间为载体形成的时尚流行文化,当代大学生是"QQ空间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其消费者,进而在高校形成了特有的"QQ空间文化"流行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需要立足大学生自主发展趋向、情感需求趋向、价值追求趋向等方面探究"QQ空间文化"流行趋势,注重道德生活化价值、社会核心价值以及大学生自主发展的价值等方面把握高校"QQ空间文化"流行趋势的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创造有内涵、有个性、有品质的"QQ空间文化"个性网络家园。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和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尤为重视对先进文化的建设。辽宁省着眼于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构建和谐辽宁的发展思路,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辽宁特色文化,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深入分析辽宁省文化建设的背景、现状、优势,并提出实现文化强省战略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建地方高校在发展中面临着大量的问题和困难。究竟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办好地方性高校,是当前新建高校领导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新建地方高校必须认清形势,围绕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唯有如此,新建地方高校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探究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总结当前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辽宁各高校要积极探寻“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的融合点、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模式、加强高校红色网络文化建设等路径,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辽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拥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辽宁地方旅游文化资源,如何将辽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较高市场价值和旅游吸引力的特色旅游资源,如何宣传辽宁的地方旅游文化等,都是推动辽宁省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辽宁省"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辽宁文化旅游战略研讨会和辽宁省文化旅游宣传工作座谈会的精神主旨,分析研究了辽宁地方旅游文化的宣传推广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内部制度是关于大学内部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是以大学的学术性本质为依据、确定大学生存与发展的规则体系。现代大学内部制度建设的价值在于维护大学本质属性、彰显大学现代性和和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其建设的路径在于激发学术活力,弘扬组织文化,协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自下而上的变革和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