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选用产后健康乳牛18例和产后气虚血瘀证乳牛9例,于产后1、2、4、7、10、15和30 d采血分离血浆,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血浆NO含量在产后2、4和7 d气虚血瘀证组高于产后健康组,两组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后10 d气虚血瘀证组亦高于产后健康组,两组呈显著差异(P<0.05);其余时间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乳牛产后气虚血瘀证NO自由基含量增加,可能是产后气虚血瘀证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笔者临床观察,牛面神经麻痹多发于1~3岁的青年公牛,母牛较少发病。一般多为一侧发病,两侧同时发病者较少见。临床症状 牛面神经麻痹的主要症状为病侧耳下垂,失去自由转动能力;病侧上眼睑下垂、肿胀,不能自由开张;反刍时由口中漏出大量草末和水(唾液及胃液),是本病的重要症状。由于经口丧失大量水分,故可迅速引起脱水,严重者可由此造成死亡;某些病牛可有体温升高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一)流行情况 我省多数地区山羊流行着一种以腰部麻痹并伴有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当地称之为“僵腰风”、“风摆腰”、“磨腰疯。”本病一般感染率为2~8%,最高可达12%以上。全省有山羊约500万只,每年发病羊约在10万只以上。  相似文献   

4.
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或称产后瘫痪,是产后1~3天的母畜突然发生的急性低血钙症,临床上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主要发生于高产乳牛,其次是犏牛和乳羊,偶可见于绵羊和母猪。水牛发生本病则少见。现将收治的8例水牛生产瘫痪的临床资料综合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1.发病年龄:8例中,4岁1例,4.5岁1例,5岁2例,7岁2例,8岁2例。 2.胎次:第2胎2例,第3胎4例,第4胎2例。 3.发病时间:产后24小时内发病的2例,24~48小时4例,48~60小时2例,最快的只有16小时。 4.发病季节:7月1例,8月5例,9月2例。 5.牛犊情况:所产8头牛犊,全部都是公犊,发育良好,健康活泼,吮乳力强,诊疗其母时(即产后60小时以内),犊的体重是34~42.5公斤,比当地初生水牛犊平均体重增重20~25%。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心包炎系金属异物刺伤心包引起的一种常发病。为探讨其发病规律和诊断要点,特对本院收治的20例水牛创伤性心包炎,就诊断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发病简况 在20例病牛中,雄性12头,雌性8头;2~4岁的8头,5~10岁的11头,18岁的1头。所有的病牛系放牧。 (二)临床症状 患牛精神沉郁,体况消瘦,起卧小心,不愿行走;强行走时,步幅变小,移步困难;部分牛只,肘突开张,触诊有疼感;多数病牛,磨牙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用抢风穴水针注射治疗马骡前肢跛行14例(闪伤性10例、风湿性4例),治 愈13例,1例闪伤性的未愈。 穴位:抢风穴。针刺1.5~2寸深注入药液。 药液:跛行安(或镇跛痛)10毫升、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72年10月至1980年2月止将近8年中,共有水牛难产住院病例15例,约占同期水牛产科病例29%。 (一)发病情况 15例中,内有2岁、10岁及14岁者各1例,5岁和8岁者各2例,7岁和4岁者各4例。难产前有耕田史者11例,有打伤和早配史者各1例,原因不明者1例。在难产类型中,髋关节屈曲、飞节屈曲和胎头下弯各1例,胎儿过大2例,腕关节屈曲和头颈侧弯各3例,羊水过少者4例。 (二)症状 一般随发病时间长短,难产类型,严重程度,病畜体况及是否助产和处理方法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奶牛皱胃右方变位在国内报道较少。1984年7月~1085年10月,我们在门诊上先后遇到5例(以下编为1、2、3、4、5号),通过手术方法治愈4例。现将诊治方法简报如后。 (一)发病情况 5例患牛均是在产后2周内(1~14天)发病,其中2、3号呈急性经过,突然发病,严重臌气,病程2~4天。2号牛因继发皱胃破裂而死亡,1、4、5号患牛呈慢性经过,长期食欲不振,曾按前胃弛缓治疗,未见好转,来本站治疗前已病1~1.5月。5头患牛年龄分布2.5~4岁;胎次1胎者4头,2胎者1头。 (二)临床症状 1.呈急性经过的患牛,发病突然,食欲废绝,急性臌气,泌乳停止,体温正常或偏低;大便稀少,呈酱油样,小便有酮体气味;眼球下陷,脱水严重,右侧腹壁明显臌胀,冲击触诊可感觉到有液体震荡,将  相似文献   

9.
牛栎树叶中毒病在我县发病历时已久,以往将本病混淆于牛百叶干,气肿疽等病,治愈率很低。自1989年以来应用加味黄连解毒汤加减共治疗各期病牛39例,其中初期12例,中期17例,后期10例公牛、骟牛15例,母牛24例。病程1~15天,疗程3~8天,用药2~5次,平均3.5次。单用中药28例,中西药结合治疗11例。总治愈率为79.6%,其中初期为100%(12/12),中期为88.2%(15/17),后期为40%(4/10)。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0月我校附属兽医院门诊部收治1头亚硝酸盐中毒病牛,经用美蓝和抗坏血酸治疗好转,但遗留面神经麻痹和脑水肿等后遗症。对此,我们采用电针刺激配合药物治疗,病牛痊愈出院。(一)原发病诊治经过 长春市郊区某养牛户于1989年10月26日上午,给牛饲喂1筐烂白菜叶和1筐甜菜,约25kg,当日下午见牛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时兴奋,时沉郁;结膜暗红;体温38.5℃,心音弱;饮食欲废绝,鼻镜干燥,牙关紧闭,口流唾液;反刍停止,瘤胃蠕动音消失,粪  相似文献   

11.
我们应用CO_2激光聚焦照射患畜的后海穴、关元俞穴和脾俞穴,对所收治的20例急性、慢性马骡消化不良进行了治疗,治愈率高达100%,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一)材料和方法 1.仪器:JG-5型CO_2激光机,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制造,其工作波长为10.6微米,功率≥5瓦,工作电流约10毫安。 2.病例来源:在解放军84865部队军马卫生所和陕西省潼关县兽医院收治未经治疗或经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的自然病例。在20例消化不良的马骡中,急性的16例,慢性的4例、公畜12例,母畜8例,年龄从1岁至21岁,病程由发病几小时到半年不等。  相似文献   

12.
1983年3月9日,我县巷道乡五里墩五队15头大牲畜突然发病,很快全部死亡,其中马5匹,骡2匹,驴4匹,牛4头。发病率为39.4%,致死率高达100%。将病料送张掖地区兽医研究所做毒物化验和细菌学诊断,分离出魏氏梭菌,将菌株送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鉴定分型,最后确诊为D型魏氏梭菌。故将此病确诊为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魏氏梭菌病。 (一)发病情况 1983年3月9日上午9时,某社员将一匹7岁骡子和一匹14岁马牵到水井饮水槽旁饮了先一天盛满的一槽水,下午5时骡子突然发病,7时死亡。接着凡早上饮了该槽内先一天水的牲畜,大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1981~1987年间临床诊治的20例公牛膀胱破裂进行了观察,统计和分析,以了解公牛膀胱破裂的原发病类型、与年龄等因素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 (一)病例资料 在20例公牛膀胱破裂中,就其原发病分析,发生于尿道结石者5例(占25%),脐带结扎线阻塞者5例(占25%),膀胱结石者1例(占5%),尿道炎和尿道坏死者9例(占45%)其年龄1.5~5岁的5例(5岁的1头,4岁的1头,3岁的1头,2岁的1头,1.5岁的1头),占25%;2.5~10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本场1978~1983年来,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情况资料汇总分析如后。 (一)发病情况 1978~1983年6年来各年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分别为:0.19%(1/516)、0.99%(5/507)、4.2%(24/570)、4.9%(28/576)、1.9%(11/566)、1.0%(7/692)。从饲料配方看,1980年、1981年饲料配方不严密,可靠性差;1982年配方中Ca:P为1.8:1,1983年配方中Ca:P为2.3:1。可见,本病的发病率与钙、磷比例关系密切。 (二)发病牛的年龄分布 76头生产瘫痪牛的年龄分布为:2岁者4头,3岁者4头,4岁者3头,5岁者1头,6岁者5头,7岁者6头,8岁者11头,9岁者9头,10岁者6头,11岁者8头,12岁者4头,13岁者5头,14岁者6头,15岁者4头。从统计结果看,7~11岁牛的发病率较高,该年龄区段正置奶牛产奶最高的时候,因此本病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猫华支睾吸虫是由后睾科(Opisthochiidae)支睾属(Clonorchis)的中华分支睾吸虫(C.S-inensis)寄生于猫的胆管与胆囊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临床上以消化不良、贫血、呕吐、黄疸、下痢等为特征,对猫的危害较大。 (一)流行病学 1.发病情况:根据1987年5月至1992年5月的统计,我院共诊治猫华支睾吸虫223例,其中公猫139例,占总发病数的62.3%,母猫84例,占总发病数的37.7%;该病以12个月以上的成年猫发病较多,共153例,占总发病数的68.6%,12个月以内的猫发病70例,只占总发病数的31.4%;从发病季节看,以10~12月份发病率最高,共97例,占总发病数的43.5%,1~3月份发病率最低,共36例,仅占总发病数的16.1%,4~6月份和7~9月份分别为43例和47例,占总发病数的19.3%和21.0%。  相似文献   

16.
应用抗弓形虫单克隆体(McAb)致敏绵羊红细胞建立的反向间接血凝诊断法(RIHA)和间接血凝诊断方法(IHA),对人工感染弓形虫的兔、羊血清进行了循环抗原(CAg)和抗体(Ab)检测。结果表明,弓形虫弱毒(QHO)株和强毒(RH)株感染的兔和羊血清,用RIHA检出CAg的时间在感染后1~2天,平均4天;IHA检出Ab的时间在感染后8~16天,平均12天。用毒力不同的弓形虫感染后,CAg检出时间有一定差异:QHO株感染的兔平均5.3天,羊平均6.25天;RH株感染的兔平均2.3天,羊为1天。兔、羊CAg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兔、羊血清CAg于感染后23~66天先后消失,而Ab滴度长期维持在一定高度(1:64~1:4096)。证明RIHA方法对不同毒力弓形虫感染的动物血清CAg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为弓形虫病急性期和早期现症感染提供了可靠的诊断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从1986年6月,半年多来,笔者对从同一个种鸡场购进鸡苗的4个肉鸡场饲养的鸡群进行了观察,初步摸索了仔鸡传染性腺胃炎的发病规律及防止措施。 (一)发病情况 笔者通过对15批发病鸡群的观察,发病日龄(螺旋桨状羽毛出现)在12日龄到30日龄之间,多数在2~3周龄内发病。如A鸡场发病13批,其中12、13、14、2124、30日龄各发病1批,17、18日龄各发病2批,25日龄发病1批;B鸡场和C鸡场各发病1批,日龄分别为15与20天。  相似文献   

18.
读了李润同志的《用敌百虫治疗马肠麻痹病》和吴志远同志的《用敌百虫治疗肠麻痹没有推广价值》两篇文章,(见本刊1983年5期,1984年2期)笔者先后使用上述两法共治疗马肠麻痹32例,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用药剂量及给药方法 精制药用敌百虫内服剂量7~12克,灌肠20~30克;甲基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情况 本鹿场1976年发生破伤风3只,死亡2只,治愈1只;1977年发病2只,死亡1只,治愈1只;1979年发病4只,死亡2只,治愈2只。这9只患鹿引起破伤风杆菌感染的途径,有3只母鹿在放牧中蹄叉被利物扎伤引起,有1只育成公鹿,因创伤引起,1只成年公鹿,因割茸消毒不严引起,另外4只公鹿,在配种期互相争偶,被顶破皮肤引起。 (二)临床症状 据观察鹿的破伤风潜伏期在1~20天左右。发病后,表现头颈部肌肉强直,可见采食、咀嚼、吞咽和反刍困难,呈现动作缓慢死板,两眼呆滞,第三眼睑麻痹,瞳孔放大,四肢强直,后期牙关咬紧,饮水采食困难,四肢开张站立如木马状。跌倒时四肢  相似文献   

20.
我园饲养的1只9岁雄性亚洲象,1988年1月8日患肩周炎,导致运动障碍,经用维生素B_(12)和维生素B_1混合抢风穴注射收到显著疗效。临床症状 体温36.1℃,脉博50次/分,呼吸6次/分,运动时右前肢拖拉前进,站立时免负体重,患肢肩甲部下沉稍外展,触诊肩臂肘关节区皮温较高,肌群紧张硬固,患肢较健肢长1cm,针刺反应敏感。精神稍沉郁,食欲和大小便不认异常。治疗方法 用维生素B_(12)5mg,维生素B_1200mg混合于抢风穴注射,每日1次,内服消炎痛1500mg,每日2次,经4天治愈。两年来未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