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烙印     
正这一年,孩子6岁,上幼儿园中班。有一天,父亲看到孩子在房间里玩的一个小玩具,以前从没见过。父亲问孩子:"这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孩子说:"爸爸,这是我从幼儿园拿的。"父亲说:"儿子,告诉爸爸,幼儿园里的玩具,可以拿回家吗?"孩子说:"不可以。"  相似文献   

2.
《公民导刊》2010,(9):42-42
问:我结婚多年,现有一个4岁的孩子。我丈夫进城当保安,竟与小区的一位富婆同居了。他软哄硬逼与我办了离婚登记。我们的《离婚协议》约定:孩子归我抚养,农村的原住房归我和孩子所有,他支付孩子生活费教育费14万元,偿付我精神补偿费2万元,这16万元分两次付清:办离婚登记时支付6万元,余下10万元在半年内一次付清。半年来,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和丈夫1997年结婚,婚后生育两个子女。在第二轮土地延包时,我与丈夫及两个孩子共承包本村土地6亩。2005年,我丈夫又和村委会签订了承包开发荒地的协议,期限为30年。2008年,我丈夫因病去世,我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继续耕种所承包土地。去年  相似文献   

4.
正星期三,清晨七点半,十字路口的公交站。这是我与杨铁梅老师约定的地点,也是她今天送教的起点。每周这个时候,杨老师总会从这里出发,开始她为脑瘫孩子送教上门的一天。送教上门,对我而言有些新鲜,但对杨老师来说却早已成为她的生活,因为从2005年起,杨老师已经送教了8年。8年里,杨老师教过的孩子在不断更换,但杨老师的送教路却始终没有中断。通过这条路,杨老师走进了一个又一个脑瘫孩子的家庭,感受了他们的甘苦,  相似文献   

5.
我和丈夫于1985年结婚。由于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感情一直不太好。1987年,儿子出生后,丈夫对我和孩子不管不问。1990年,丈夫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几年来不仅没往家里交过~分钱,还经常借口业务繁忙有家不归。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基本上是随我公婆生活。因我工资低,仅能维持自己日常生活开支,因此孩子上学的费用也是公婆帮助支付的。现在孩子大了,我打算和丈夫结束这名存实亡的婚姻。可丈夫说,如果离婚,他不要孩子,也不付抚养费。可是离婚后,我既没房子,也没有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我的公婆均已退休,且无任何经济负担,况且孩子…  相似文献   

6.
鲁薇 《北京观察》2011,(7):35-35
从1994年以来中国就提出素质教育,这本来是个好事情,可是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让家长和孩子感觉越来越辛苦。孩子在幼儿园就有优胜劣汰的竞赛,给家长和孩子都带来了压力。如何使基础教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现在为了素质教育,孩子要上数学、钢琴、  相似文献   

7.
2007年,我从企业调职到学校,成为一名平凡的特教教师,6年的特教生涯,让我看到了生命绽放的美丽。还清晰地记得我第一天走进特教课堂的情景:面对计算机三班的孩子们,我一边点名,一边认识大家。"小谦!""到!"循着声音,我看到一个瘦小的孩子缩在角落里,低着头,默不作声。他五官模糊,头发稀少,双手也因烧伤而变形。当时我心一沉,生出怜悯与揪心,命运为什么对这个孩子那么残酷,他的世界会有多少痛苦!我  相似文献   

8.
转眼间,我干信访工作24年了,这恰好是我年龄的一半。回首这段历程,清贫和辛苦伴随着每一天;可为上访求助者解决问题后的快乐也不时地穿插期间,成为我工作的动力。为了一个遭体罚的学生“我的孩子进初中时品学兼优,是班长、寝室长,无故被学校教师拳打脚踢,造成脑震荡,导致辍学。我们告了6年,写了17封信,体罚学生的教师没有  相似文献   

9.
手舞     
这年秋季,我从一所普通的学校调到现在的这所特殊教育学校。这里的学生,都是聋哑儿童少年。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我原以为。这里的学生大概都是衣着土俗、神情呆滞的一类。可是我错了,从外表看去,他们与普通学校里的学生没有任何差别。他们也如新芽一般娇嫩,也如花朵一般美丽,也如小鹿一般活泼、可爱。我原以为,这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1)
<正>"我是台湾师范大学三年级学生,这学期到大陆来做交换生,因为志愿刚好选上了南开,所以进入了南开大学。""在南开这边选读的是国际关系专业,但在台师大,我其实是美术专业的学生,我从6岁就开始学画画了。"赵盈媗的家在台湾基隆,赵爸爸和赵妈妈都在家乡从事服务行业。盈媗还有一个小她一岁的弟弟,现在也已在岛内读大学了。赵盈媗告诉我们,他的父母一般不会过多干涉孩子的事务,会一直支持孩子的想法及倾听意见,也时常一起讨论,特别到现在,父母觉得孩子都已经长大、  相似文献   

11.
费孝通 《北京观察》2009,(10):20-21
北平各界代表会议一共开了6天会,对我说是上了6天课,这6天课程里学到的抵过了过去6年,甚至30多年。30多年来我所追求的梦想的,在这6天里得到了。这是什么呢?是民主。我很早就听见过这民主两个字,五四运动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但是究竟怎样才算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呢?我不明白。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智力残疾孩子的父亲.从我的孩子几个月大听医生说有问题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将来怎么办?想到这问题的时候压力很大.有一段时间我睡觉前不敢喝水,最好一觉睡到天亮,因为如果半夜醒来,万籁俱静,我会想到这个问题,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我想所有的家长都跟我一样,最牵挂孩子的未来,所以我们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去年,当我们开始尝试这个支持行就业的项目,建立了喜憨儿洗车中心,我觉得终于找到答案了.  相似文献   

13.
孩子不想家     
走进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城关派出所三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便见6个大约六七岁的男孩儿正嬉笑着围在一起摸扑克算数字。屋里,并排摆着3张放了厚厚被褥的大床铺。据派出所副所长史传顺介绍,这便是他们历时近4个月破获的一起特大拐卖儿童案中正待认领的6个孩子。不久前,已有8名孩子重新回到了亲人的怀抱。该所是如何破获这起特大儿童拐卖案的?话还得从1995年秋天说起。  相似文献   

14.
正1993年6月,我大学毕业,我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选择教师,我无怨无悔。每每看到孩子清澈的眼睛,渴望的眼神,我便升腾起了神圣的使命感。在三尺讲坛,我奉献了人生最激情的岁月。2011年7月,我决定转行。当家人、朋友、领导听到这一消息时,有反对,有规劝,有惋惜,唯独没有支持。但我毅然决然。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是由一个又一个挑战组成的,没有挑战的人生是平淡的。为了备考,我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一个星期,背那6本枯燥  相似文献   

15.
费孝通 《北京观察》2009,(11):20-21
北平各界代表会议一共开了6天会,对我说是上了6天课,这6天课程里学到的抵过了过去6年,甚至30多年。30多年来我所追求的梦想的,在这6天里得到了。这是什么呢?是民主。我很早就听见过这民主两个字,五四运动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但是究竟怎样才算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呢?我不明白。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一路遇着各期的学生运动.我跟着跑,为什么呢?为民主。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9,(20)
<正>2000年9月,赣马镇党委、政府机关全体人员为时任镇通讯报道员的我,捐献爱心款6050元,这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啊。当把钱送到我家时,我忍不住泪流满面。那个时候,家里真是太困难了,先是我的母亲患上了乳腺癌。后来,我出生仅43天的孩子因维K缺乏造成脑瘫住院。在孩子出院13天后,我的母亲离世,全家再次  相似文献   

17.
我不要你管我偏不去我就不就不……当这些伤人的话语,从孩子口中不断冒出时,初为父母的我们或许都会感到震惊恼怒,继而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眼中那个温顺可爱的小宝贝不仅不再听从号令,而且还学会鼓着嘴巴和大人顶嘴了。但其实,这只是多数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证明他(她)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引子:落泪纷飞.被拐儿童不识亲生父母 这是一幅令观者无不心碎动容的画面:长达6年的骨肉分离噩梦终于结束了19个承受了巨大悲恸的家庭重新找回了昔日的欢乐。 2002年4月23日上午,广东省公安厅组织汕尾、陆丰、普宁等地公安机关在陆丰市联合举行被拐儿童认领仪式,将两名被拐卖长达6年的男童移交给他们的亲生父母,同时宣布全面破获陆丰系列拐卖儿童案,成功解救9名被拐儿童,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陈广盛。 移交仪式开始了。两名身着校服的男孩被带上主席台,他俩就是在1996年被拐卖的张应耳和黄俊展。当警方宣布将孩子交给他们的亲生父母时,张吉夫妇和黄木利夫妇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们几乎是跌跌撞撞地爬上主席台,跪在各自的孩子身边:“孩子,还认得我吗?我是妈妈啊……”亲人们立刻哭成了泪人。 而孩子呢?却皱着眉头,推开了妈妈们那满是老茧的手掌……在他们看来,这些在眼前痛哭流涕的大人不过是群陌生人罢了。 经过长达6年的分离,张应耳和黄俊展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毕竟,两人被人贩子拐走时才4岁。  相似文献   

19.
6年前,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为了一家人能够团聚,我辞去了条件优越的学校工作,从江苏老家来到上海,全程陪同儿子就读高中。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上学去啦。希望这不是永别,我要活着回家。亲爱的老师校长,我来上学啦。您不能让坏人碰我,我要活着回家。亲爱的叔叔阿姨,我在上学啊。您有不满去上访,我要活着回家。”郑渊洁的这一首歌词道出了孩子的恐慌,也说尽了家长与社会对孩子安全的担忧。今年上半年50天内我国连发6起校园惨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