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对精神文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大会上,发人深省地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新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特别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近30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的实惠,实在不是一个物质水平的变化所能概括的了。我以为,应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综合考量,比如社会主义民主,比如公正与正义。而这恰是一个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5.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经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前沿》2005,(11):183-186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民族精神的经济价值倍受关注。民族精神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精神动力价值,对营造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也具有现实价值。因此,考察中华民族精神的经济功能对尚处于艰巨创业时期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廖逊 《新东方》2012,(2):3-I000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便是“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原本是少数富人的不治之症,不料进入21世纪以来,竟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悄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需要奋力劈柴担水,不再需要趴在搓衣板上洗衣服.不再需要自己制做全家人穿的衣服和鞋子……煤气灶和家用电器替代了大量繁重家务劳动,人们获得前所未有的闲暇。而且近十几年来.国家增加了好几个法定节假日。这么多闲暇都属于普通人,堪称旷古未有。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丰富完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建设这样的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利益多元化、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应是基本的价值诉求。利益多元化单一和纯粹,不是和谐,更构不成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切难题,来自我们选择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唯一可能性,也在于我们能够形成一个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周丹 《今日浙江》2012,(12):32-33
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精髓和灵魂,也是“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继承和深化。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没各领域,但基础是经济建设,根本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核心是建设经济强省。这次省党代会报告在全面总结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发展群众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江平 《新重庆》2006,(7):11-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综合工程。群众文化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和接收文化最直接、最富有成效的载体之一。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不仅是检验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更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没有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一、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提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提…  相似文献   

10.
民主建设顺序论主张先进行经济建设,然后再进行社会建设,最后在时机成熟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建设。民主建设顺序论不仅在理论逻辑上是断裂的,而且在实践中也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不应该也不可能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与民主建设割裂开来,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加强社会建设的同时深入推进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真实精神,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将我国社会主义带入了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协商论坛》2013,(9):1-1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同时,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胡锦涛2007年12月1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7,(11):5-5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一定会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目标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从而对前途更加充满信心。而这其中突出出来的社会建设,则呼唤着我们必须以更有效的实践来应答。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通过信仰的培育、人性的不断改造而走向自由的进程。一个国家必有其灵魂与躯壳,灵魂者,信仰也;躯壳者,经济物质也。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不是单纯的经济转型.而是整个社会结构即“经济一政治一文化一社会一生态”五元结构模式的转型。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信仰,也就是说,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建设或文化重塑的核心问题,信仰重建是当代中国人最高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许多新命题、新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等。这些新命题、新判断既凸显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也指明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所在。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精髓,所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  相似文献   

17.
田成平 《前进》2003,(12):4-13
同志们: 这次全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我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全面部署的会议,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两天来,全会听取了省委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山西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好这次全会精神,对于我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所提出的重要战略,是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确立,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审视肩负的责任和身处的环境,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国际环境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奏球 《政策》2006,(5):57-58
当前,全国上下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如何把党的思想路线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克服好大喜功、急躁冒进; 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始终,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物质和精神、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黄道伟 《当代广西》2007,(21):50-50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是钦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最突出和最重要的任务。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领域,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十七大的报告,领会十七大的精神,入脑入心,统一思想,指导工作,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