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指出,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进行票据立法。制定票据法,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商业习惯和国际惯例,在体例上采取汇票、本票和支票合并的立法形式,同时颁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与之协调、合作,以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票据法律制度,从而进一步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上,有法律文件时效、民法上的取得时效、刑法上的追诉时效、民法(以及经济法)上的诉讼时效(消灭时效)等时效制度。我们知道,一定的法律制度是适应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的需要而定立的。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建立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关系的形成,在我国经济法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由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及其国民经济管理机关享有国民经济管理权,相应地在法律规定上和实践中出现了不同于上述任何时效制度的国民经济管理时效法律制度。国民经济管理时效,是指由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法学》1986,(7)
现在人们都在谈论我国法学的现代化问题,法学现代化包括丰富的内容,但我们认为其中心应是确立适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法律观。要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法律制度,首先就得有适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法律观。适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法律制度,不可能自发地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生长出来,必须加上人、法律工作者、法学家的能动活动。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适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法律理论,就建立不了适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法律制度,建立了也不能正常地运转,充分发挥其职能。法律是上层建筑,植根于经济,经济问题没搞清楚,法律问题也很难搞清楚。以前,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是不是商品经济没搞清,社会主义的法律观应是怎样的一种法律观自然也不能搞清楚。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也为法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我国法学研究的中心使命应是确立适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法律观。  相似文献   

4.
支票是出票人向银行签发的见票即付的票据,支票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从历史上看,我国很早就有了类似支票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制订的民事的与经济的法律和法规,是应改革传统的产品经济,实践有计划商品经济活动,适应新的商品经济关系的事实和要求而诞生的。如我国的《民法通则》、《企业破产法》等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我们也不应讳言,就现已出台的经济法律和法规,以及一些经济立法思想而言,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山东农村的调查,使我们深感我国农村商品经济还蕴藏着深厚的发展潜力;同时,在奔腾向前的潮流中还潜存着重重障碍。及时清除这些障碍,必将使商品经济得到更迅猛的发展。清扫障碍的最有力手段就是建立並完善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这篇报告将集中反映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法律关系的变化、法律需求的情况、急需用法律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对目前可能采取的措施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主体独立人格不断增强,商号法律制度显示出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人们对商号的一些基本问题缺乏认识,加上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够明确具体,商号管理中存在的某些混乱状况亟待改变,侵犯他人商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此,本文试对商号的几个问题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8.
陈娟  周实 《行政与法》2005,(11):82-84
村民委员会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和村规民约对村内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与村民形成不对等的关系。我国传统的行政主体理论认为村民委员会只有在法律、法规授权时才具有行政主体地位,笔者认为只要村民委员会行使公权力时就具有行政主体地位,理由是我国行政法疆域应从国家行政扩展到公共行政;村民委员会享有社会权力。  相似文献   

9.
彭旭 《法制与经济》2009,(12):26-27
物业管理在我国虽然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不配套,使得物业管理行业不够规范,物业管理纠纷日益增多。本文首先明确了我国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主体,然后探讨了物业管理中的法律关系,对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承担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期盼能为我国的物业管理立法和维护物业管理民事主体权利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物业管理在我国虽然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不配套,使得物业管理行业不够规范,物业管理纠纷日益增多。本文首先明确了我国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主体,然后探讨了物业管理中的法律关系,对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承担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期盼能为我国的物业管理立法和维护物业管理民事主体权利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何晶 《法制与社会》2011,(27):296-296
从我国目前物业维权现状来看,如何明确各主体的法律地位,理清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及承担责任,是探寻造成物业服务纠纷的根源,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滞后,有关物业纠纷的制度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对上述问题,我们应从立法上给以规范,以提高城市的整体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物业管理新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一、民法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自然经济、简单商品经济到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市场经济的过程。当然这是就一定社会的主要经济而言,并不意味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没有任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事实上在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奴隶社会也存在一定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法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法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发展的,而法律则是商品经济的体现和保障。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考察民法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史,就不难发现民法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较之其他所有法律,都更为直接,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有企业的租赁经营中需很好地注意两个基本的法律关系,即行政性的经济法律关系和民事性的经济法律关系。其中,又以民事性的法律关系为主,并且是产生行政性的经济法律关系的前提。如果仅仅从其中的一个法律关系来分析,就难以概括租赁经营的本质和全貌。我们之所以确认它具有两重法律关系,这是因为:前者由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计划性和国家组织与领导的经济职能所决定;后者由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本身的特点和市场调节的机制所决定。这种法律关系都是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为了保证这两种法律关系主体的经济利益顺利实现,两者之间必然要求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并以国家法律的强制力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公证的魅力     
公证制度作为一种古老的法律制度,起源于古罗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中人”作私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它们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清末法律改革,引进了西方法律制度,公证制度随之传入中国。新中国公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直到1979年,我国的公证制度才得到恢复和重建。1982年《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公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改革开放15年,既是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15年,也是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取得进展的15年。公证作为国家司法证明制度也得到了相应…  相似文献   

15.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法律关系是经济关系的集中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法律要求之一,就是必须使企业成为能动的、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单位。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开放、搞活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民法通则》中明确地规定了我国的法人制度。  相似文献   

16.
民法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表象。概览世界历史的发展脉胳我们就不难发现,社会经济的兴衰变化无一不与民事立法的发达与否息息相关,特别是商品经济的衰退与繁荣,更直接影响到这种主要以商品关系作为其调整对象的民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古罗马商品经济的空前昌盛曾经导致了罗马私法的极度发达;中世纪商品经济的停滞不前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产权》杂志是适应我国工业产权制度的发展而创刊的。现代工业产权制度在国外有一百多年历史,是适应工业化社会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建立的法律制度。中国的工业产权制度则是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而建立的法律制度。中国不仅分别制定和实施了商标法和专利法,而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也明确规定了保护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也就是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诉讼时效制度的历史沿革民法就其本质而言 ,是以商品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 ,其法律制度的形成、发展也总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的。消灭时效制度的产生亦不例外 1。在古代社会 ,人们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 ,经济自给自足 ,诉讼时效制度根本不存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的流转十分频繁 ,财产权利从过去的静态化转向了动态化。在交易的过程中 ,对交易安全的保障、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和对交易秩序的维持变得越来越重要 ,与此相适应的消灭时效制度开始产生 ,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消灭时效制度产生于罗马 ,在罗马经历了三个…  相似文献   

19.
单位犯罪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法律现象,是随着法人制度的确立和法人作为商品经济最重要的主体介入社会经济生活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关于单位犯罪的立法也是最近才出现的。1987年1月2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1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47条第4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犯走私罪的,由司法机关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判处罚金,判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和违法所得。”从而在我国法律中确认了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根据实际情况,在制定的一些补充规定和单行法规中,分别规定了有关单位可以成为某些犯罪的主体。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典,采用总则和分则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及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0.
李萌萌 《法制与社会》2013,(7):72-74,83
日本福岛核泄漏引起了人们对核电安全的关注和反思,同时也为核电安全管理体制敲响了警钟。此次核泄漏暴露出了日本诸多如核电常规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手段和方式滞后等核电安全法律规制问题;但其法律制度,监管体制等方面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因此我们应结合我国核电自身的发展状况、我国核电法律制度、监管体制以及核文化建设等自身特点,在汲取经验和教训的同时,完善我国核电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