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尽管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了较好的政策措施和市场效应,但其整体增速仍处于徘徊状态。应该说,现阶段制约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均GNP。在人均GNP较低的情况下,服务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低于物质产品,第三产业不可能有很高的发展速度。但是,除此之外,其它因素也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第三产业的发展。本文探讨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关系,并就如何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相互联系(1)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城市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前提,它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存在较为密切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邮电投资与GNP的比率趋向合适邮电通信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其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都对邮电通信采取了非常宽松和优惠的政策,其电信投资额占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大体在1%左右(详见表1)。韩国高一些,从1983年到1987年,其比重大的保持在2.1%的水平上。我国从1978年至1992年,尽管邮电通信发展很快,尤其是1985年以后,邮电发展速度开始超过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但由于国家整个经济建设欠帐太多,对邮电投资占GNI的比值仍在0.5以下,远不及发达国家的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居世界前列,但人均GDP仍然很低。本文通过“索洛余值”分析,提出促进我国人均经济增长的三方面途径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核心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关键是要依靠科学和技术,因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来抓。  相似文献   

5.
数据     
▲我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中国信息报》2002年11月8日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95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为9.4%。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资料表明,到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升到世界第6位。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我国的人均GNP水平也提升较快。在世界银行计算的207个国家和地区中的人均GNP排名也从1978年的第194位上升到2000年的第141位。主要工农产品产量世界领先,…  相似文献   

6.
孙元峰 《前沿》2001,(9):36-3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80年代初期 ,邓小平同志在规划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时就曾指出 :“战略重点 :一是农业 ;二是能源和交通 ;三是教育和科学。”“农业是根本 ,不能忘掉”,“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 (《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 9、 2 3、 355页。)改革开放 2 0年来 ,我国农业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年均递增7.4 % ,农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 ,地区之间的发展显得尤为不平衡 ,差异越来越大。 1 998年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已分别达到 3952 .37元、 540 6 .83元、…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靠过高的资本投入实现的。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八五”前4年我国年均GNP增长12.1%,但同期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长21%和23%。GN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要靠投资增长1.7和1.9个百分点来实现,其弹性值大大超过1。党中央决定,在整个“九五”期间仍要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国家的货  相似文献   

8.
开阔视野     
权威专家解读“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放低增长速度强调结构调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下一个五年我国经济的增长目标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內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对此,国家发改委参与“十一五”规划起草的权威专家指出,这一增长目标的制定既符合我国的长远发展规划,又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05,(21):62-6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下一个五年我国经济的增长目标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对此,国家发改委参与“十一五”规划起草的权威专家指出,这一增长目标的制定既符合我国的长远发展规划,又完全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有种流行观点认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然而,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的比较研究显示,从产业结构转型、人均GNP、人均PPP等指标看,1980~2004年间韩国发展最快,中国与韩国、日本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现有差距表明,中国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目的的改革还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11.
“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 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刘蓉 《新东方》2006,(4):49-52
这里讲的东亚主要是较早发生政治转型,走上民主化发展道路的国家,主要包括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等。新加坡、日本两国政党制度的比较新加坡虽然是小国,但作为亚洲甚至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其政治发展的模式对其他国家的示范效应和影响却不小。新加坡作为最富裕的非石油生产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GNP已经超过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但在政治上走着独特的发展道路。这使一些西方学者感到大惑不解。他们有的认为新加坡“没有民主体制”,有的把新加坡视为“亚洲式民主”,认为其主要特点是“一个垄…  相似文献   

13.
5月下旬,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召开“国民所得统计评审会议”。会议指出,在民间投资及外贸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台湾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达7.93%,为近9年来单季最高值。“主计处”决定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率目标由2月底预估的6.54%向上修改为6.73%,此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也是1995年以来的最高值。其他指标方面,“主计处”预计GNP将逼近10兆元新台币大关,人均所得也将达14636美元。 “主计处”有关负责人表  相似文献   

14.
战后,台湾经济增长速度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领先地位。1952至1986年,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8.75%,国民生产毛额(GNP)从16.6亿美元增加到740亿美元,人均所占的GNP约从200美元增至3790美元。同时,工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政工师指南》2006,(1):29-29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日前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5%左右,“十一五”期末GDP总量将超过26万亿元,人均GDP近1.9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2000美元。以上的数据来源于统计局在“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上发布的《2005-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展望与预测》。  相似文献   

16.
石秀诗省长在《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加两倍,人均超过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分析“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发展环境,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全省“十一五”期末经济社会发展描绘的宏伟蓝图,也是对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全省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执政理念。首先,确定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是通过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稳定·突破·深化改革党的十四大以来农村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万宝瑞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粮食五年增产超过千亿斤,年均增产230多亿斤,1996年人均占有量首次突破400公斤,提前4年实现“九五”计...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在认真分析省情的基础上,省七届五次全会讨论通过了《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今后15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总体部署上分为前5年与后10年两个阶段: “九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部署,确保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一年翻两番,力争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  相似文献   

19.
一、重庆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今后五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框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实现重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010年达到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粮食生产沿革及再上新台阶之途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之基础。尽管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总产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2.对亿,人口基数大,人均拥有量低,而且增长速度缓慢,所以粮食问题一直成为吃饭和建设的头等大事,受到政府的重视。199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要求:到2000年,粮食产量达到5000亿公斤,比1995年增加350亿公斤,人口控制在13记以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