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陈欢 《法律与生活》2011,(14):43-43
问:我是2005年结婚。婚前我在本市有一套房产,登记在我一个人名下,没有房屋贷款。2008年,我将这套房屋出售,另外购买了一套房产,这套房产也是登记在我名下。现在我和爱人感情不和将要离婚。请问,如果离婚,这套房产是属于我个人的房产还是属于我和我爱人的夫妻共同财产呢?  相似文献   

2.
老屋的记忆     
刘菲菲 《江淮法治》2010,(10):56-57
老屋在,我的根就在,我就什么风雨都不怕。老屋是我生命的树,我是老屋迎风招展的旗帜,这才是我和老屋之间最真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贼的童话     
我是一个贼.这个街口是我的单位,我的岗位,当然一切都是流动的,像我这个人,更像我的人生,所有的都是那么飘忽,我不知道我的根在哪,我的家在哪,我甚至不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我活着,仅此。  相似文献   

4.
人有的时候会想这样的问题,我是谁?其实这是人的一种自我反思,或者也可以说,是人在给自己进行一个定位。答案可以非常丰富,但是我想,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和他的职业有关联,一个人是干什么的,一个人一生在干什么。我,是一个律师。我是杨仲凯律师,这个概念模糊而又具体。我心目中的律师是怎样的,其实也可以归纳为,我,对自己怎样去要求,自己的人生怎样延展,怎样活下去。在想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本真的我和作为一个律师的我,撕裂成为两个人,一个是思考者,一个是游走在时光里的践行者,这种自我的要求,让两个我互相成为镜子,相互对照,试图达成一种完美的统一。我想,完成“我心目中的律师”的命题,叙事可能远比论说生动,不如就写一段往事吧——  相似文献   

5.
张斌  孙洁 《检察风云》2011,(24):92-93
在我玩古玉的朋友中,收藏辽金玉的并不多,因为是北路的东西,怕买到赝品,但越是怕还越是有真品买。我虽身在南方,但我当兵在北方,所以对北方的人和物还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对辽金玉,我喜欢,我痴迷,我情有独钟。有段难忘的经历,我将穿插在下文表述。  相似文献   

6.
《法庭内外》2011,(9):58-59
我是一名退休工人,今年66岁了。我丈夫在2001年去世后我一人一直居住在自己的60平方米的一套单元房内。2005年时,我儿子和儿媳和我商量,将他们的房屋和我的房屋都卖掉,买一个大一些的房屋我们住在一起。我考虑到住在一起互相都有帮助,尤其是我儿子在外地工作,我能接送孙子上下学和给孩子做中午饭吃,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人民办事,为国家尽职,是我作为一名检察官的职责,只要人民需要我,我就在他们身边,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挡在面前哪怕是一座冰山,我也要把它融化。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10,(1):58-59
法官: 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去南方旅游,我给了她2000元钱托她买一块玉石。她花1900元给我买回了一个很漂亮的长方型“玉石”,我很高兴。当我拿着这块“玉石”向我单位一位玉石爱好者炫耀时,这位玉石爱好者在仔细观察后,断定这块“玉石”是假的。我在委托鉴定部门鉴定后,果然证实其是假的,价值仅有十几元。我找到为我代购玉石的朋友询问,她说她是在一市场小摊上买的,  相似文献   

9.
公家的车     
我在机关工作,是个看领导脸色的小职员。平时因常爱在亲戚面前吹嘘自己,久而久之,我成了他们羡慕的对象。因此在他们眼里,我是当官的,是有能耐的人。  相似文献   

10.
《人民调解》2007,(4):38-38
我丈夫因车祸去世后不久,他家的一个亲戚拿着一张五万元的欠条找到我让我还钱。亲戚称是我丈夫在结婚的半年前向他借的,主要是为了筹办婚礼。丈夫家条件相对较差,我父母心疼我,故我们当时结婚的钱都是我父母给的,而且对借款一事丈夫在婚后也从未提及。请问:我需要为丈夫婚前的债务承担偿还责任吗?  相似文献   

11.
王一婷 《江淮法治》2012,(13):58-58
今年是外公马长炎诞辰100周年的日子。虽然外公已经离开我十几年了,但我始终深深地怀念着我那可亲可敬的外公。当年由于我的父母都在部队工作,母亲生下我一个月后便回到了部队,可以说,我小时候是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的。特别是外公那伟岸的形象.至今仍伫立我的面前,永远无法忘怀。  相似文献   

12.
《法庭内外》2011,(9):59-59
我出生后,父母因重男轻女的思想将我丢弃在一家医院门口,后来警察将我送到了当地的民政部门。我7岁的时候,一对夫妇通过民政部门收养了我。现在我已经大学毕业,并找到一份收入很高的工作。前不久,我的生父母找到我,要求我尽赡养义务。在遭到我拒绝后,他们将我告上了法院。他们的理由是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是一项法定义务,虽然他们没有抚养我,但我仍然应履行法定的赡养义务。请问他们的说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13.
沈四宝 《中国法律》2008,(5):28-29,94-95
芮沐老先生是我的恩师,是我的益友,曾给我莫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我法学思想的形成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上,有着无可替代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生命与尊严     
余杰 《中国律师》2002,(5):78-80
我的一位朋友写过一本名叫《学生的尊严》的书,谈的是一些极其简单又极其重要的“常识”。刚读完这本书,我就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名十四岁中学生在家里自缢身亡。死者是一个名叫凯钦的男孩,生前是呼市第三十四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负责调查的公安人员认为,孩子留下的遗书是其死因的最重要的解释。这封读来揪人心痛的遗书是这样写的:“妈妈、爸爸:我走了,这次并不是无原因的。是因为我在学校淘气,把钢笔水甩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我很屈,她还说如果我不承认,就和我没完没了。还说我是人渣,是没人性。我实在受…  相似文献   

15.
1996年的夏天,我成为一名检察官,当我第一次坐在公诉席上慷慨陈词的时候,我便知道,那一方小小的天地将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是我永远的眷恋。在庄严国徽的注视下,我立下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誓言。  相似文献   

16.
作为学者,我谈谈自己的感想。我赞同史晓捷教授的观点,也即非凡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是学者型的律师。所谓学者型,是指律师不光是为了赚钱,现在正在搞律师教育整顿,网上也经常看到,而为什么要搞教育整顿,我想可能就是因为在当下律师行业虽然整体上是好的,但在现实当中也确实是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我认为,律师究竟需要树立一种什么样的形象?我以为,对社会法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石峰  颜凯 《江淮法治》2009,(22):18-18
1995年,从省监狱警官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我就一直工作、生活在九成监狱,很少与朋友、同学往来,亲朋好友偶尔到我这里来串门或偶尔的同学聚会,他们都说见我一面太难,戏称我是“独行侠”。说实话,我也很想与朋友、同学常来常往,我也懂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的道理。然而,独特的环境、特殊的职业,是我最初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广友 《江淮法治》2009,(21):58-58
乡音、乡情、乡恋,是我这个乡里娃永远忘不了、搁不下的情节。无论是生活在绿树荫荫的大学校园里,还是战斗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营,无论是为民还是当官,我都依恋着它。因为我的家乡是微山湖,我是喝微山湖水长大的。微山湖的书、文之多,我最能记住的是刘少奇的诗:“微山湖上慰征途”。  相似文献   

19.
张会 《中国监察》2009,(13):64-64
我到纪检监察战线工作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却使我的人生收获颇多。从某些方面看,已远远超过了以往在其他行业多年工作给我留下的印记。尤其是,那次乡亲们列队鼓掌的情景,已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灵。至今,那雷鸣般的掌声依然时时在我耳畔响起,教我努力,催我奋进。  相似文献   

20.
七年前,我背上行囊,踏上那条求学的路。当我在校园里放下行囊时,我知道,这不是我可以永久停留的地方。三个月前,我仍旧背负行囊,将它放在了黄河公证处。不同于七年前的是.这里是我可以永久停留的地方。我来到这里,成为一名公证员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