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它不仅有助于政府行为的法治化,而且对推进依法治国也起着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是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国治国方式的重大进步。按照十五大报告的科学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  相似文献   

3.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并做出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两个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了我国的两个基本“治国方略”。这一充满创新精神和理论光辉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贡献,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运用、丰富和发展。一江泽民同志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  相似文献   

4.
一、依法治县必须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依法治县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在地方的具体体现,是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对依法治国含义作了明确的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  相似文献   

5.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首次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十五大报告江泽民同志再次郑重宣布“依法治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对依法治国进行了科学地概括。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  相似文献   

6.
从1996年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到十六大报告提出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再到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这既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治国执政思路一以贯之的理论探索,更反映了我们党执政方式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下面,我重点谈三个问题。党提出依法执政的三大必然性从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到领导人民执掌政权,是党依法执政的历史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文革”的沉痛教训,明确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个富有远见的新的执政方略,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党执政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之间是什么关系?二者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含义不同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有其特定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把人们的认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在我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上述规定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方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法规的基础。但宪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适应社会客观形势需要的宪  相似文献   

10.
杨士珍 《创造》2003,(6):39-3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教育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段论述,高度概括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明确了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少民主和法治传统的国家,如何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依法治国的主体,实现政治文明,这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正确认识中国依…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提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安邦 《前沿》2002,(11):124-126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针。二者虽然范畴不同 ,但却是相辅相承 ,相互促进 ,具有内在统一性。笔者就此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社会主义条件下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内涵及其特征1、社会主义条件下“依法治国”的内涵及其特征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特…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人治开始过渡到法治,从主要依靠政策开始转向依据法律来管理国家事务的新阶段,这一进步是巨大的。随着这一基本方略的推行,法治、法律等概念将越来越多地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样新的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依法治国给共青团事业带来的挑战1.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对共青团助手角色提出新要求。依法治国,是党的执政方式的一种转变,是党在总结了从民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定为治国方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  相似文献   

16.
封毅 《党建研究》2005,(2):21-23
依法治国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根本措施。提出和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标志着党的执政方略的转变,也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正确把握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治党”与“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国要依法,治党要依党章,两者内在统一。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  相似文献   

17.
李钟 《前沿》2005,(10):25-26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治国方略和认识上的深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新贡献。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本文就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共产党员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管永东 《时代主人》2006,(12):10-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全党全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治国之方略,执政之根本。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笔者认为,地方人大全面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做到“四个必须”。  相似文献   

19.
姜力 《中国民政》2006,(10):5-6
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思想指导。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和谐社区是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坛》2006,(11):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这是我们党在研究中国社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之后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同时也鲜明地反映了中央对消除不和谐因素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