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广森 《奋斗》2011,(6):27-29
西柏坡,这个太行山下的小村庄是那样神奇、那样伟大,一个崭新的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平山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是革命老区,20世纪30年代初就正式建立了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是晋察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1948年撤出陕甘宁,东渡黄河后选择了西柏坡。  相似文献   

2.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可以这样说,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第三章艰辛探索1949年春天,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是触手可及,中国道路即将由革命走向建设。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4.
1948年5月26日,毛泽东从河北省阜平县花山村出发,乘吉普车驰向平山县西柏坡。一个月前,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已经移驻于此,与先期到达的刘少奇、朱德会合。毛泽东到来后,中央五大书记又重新聚首了。至此,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完成了由陕北到华北的伟大战略转移。西柏坡成了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和全国解放战争的指挥中枢所在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  相似文献   

5.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可以这样说,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党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最后一个农村工作的指挥所,从历史环境角度看,既占“天时”又占“地利”,还占“人和”。  相似文献   

6.
第三章 艰辛探索 1949年春天,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是触手可及,中国道路即将由革命走向建设。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7.
1949年3月新中国建立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告诫全党同志:“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告诫,旨在加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在革命圣地西柏坡举办了"发扬西柏坡精神,实践'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来自首都和省、市的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就西柏坡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西柏坡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地位 与会学者认为,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正是决定中国命运、使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伟大转折时期,肩负着领导党和人民推翻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双重历史使命,在中国革命史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有着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西柏坡不…  相似文献   

9.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这一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历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将结合西柏坡时期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以及理念,探讨党对执政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冷溶 《党的文献》2012,(5):23-26
西柏坡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党中央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两年时问。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3月23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西柏坡这个中国革命最后的"农村指挥所"工作了1年零10个月的中共中央机关,启程进京,自此踏上了执掌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毛泽东将此比喻为"进京赶考"!  相似文献   

13.
领导要论     
《党的建设》2013,(8):4-7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14.
文摘     
《红旗文稿》2012,(20):40-41
冷溶: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必然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以"两个务必"为核心,我们党形成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学习西柏坡精神,联系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所孕育、发展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它们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党的这些宝贵精神和优良传统作风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关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关于应  相似文献   

15.
难忘西柏坡     
今年5月27日,是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从延安撤出后辗转到达西柏坡的53周年;今年3月20日,则是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今北京)的52周年。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胜地。它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前后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党、我军在农村最后的一个总指挥部。党的“七大”选出的中央书记处毛、朱、刘、周、任五大书记在这里指挥了对夺取全国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三大战役”; 党中央还在这里召开了为建立新中国进行战略准备的“七届…  相似文献   

16.
1948年春,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大决战的前夜,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和中共中央机关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在这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奠定了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大局.西柏坡,这个原本并不知名的北方小山村,作为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从此成为名扬天下的革命圣地.而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7.
<正>核心人物对一个团队事业的兴衰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核心人物,必须能够集中团队意志、凝聚团队力量,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革命的酝酿、进行和实现处处闪耀着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力。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更是可以品读出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核心领导者的独特智慧和领导艺术的时期。适时点题,指明方向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一个成功团队的核心人物,通常是靠强有  相似文献   

18.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鉴于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毛泽东主席向全会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戒全党不要骄傲自满,不要被人们的无原则的捧场所软化  相似文献   

19.
“两个务必"吹响“赶考"号角“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摘自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1949年3月5日,西柏坡迎来了“春天的盛会”,全国各大解放区的军政首长聚首山村,  相似文献   

20.
正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担当,伟大的担当催生伟大的精神。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产生的红船精神、韶山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小岗村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举不胜举,琳琅满目,熠熠生辉,构成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丰富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而世代传承。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然创造"勿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