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机制创新。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看,最迫切的是要按照“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尽快从第一个趋向转向第二个趋向,全面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建设机制。这是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时代特征,也是与以往“三农”发展的最大区别。从我省当前的实际来看,应围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这一核心,建立健全以下十个机制。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这一最艰巨、最繁重任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多次提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到“两个趋向”论断,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2月18日至20日,本刊记者到江西省赣州市对他们提出的“五新一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记者感到,赣州市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符合赣南农村加快发展的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赣州市确实探索出了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这是中央准确把握“两个趋向”,着力破解“三农”难题,积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大举措,具有深远意义。安吉作为生态特色和优势明显的山区县,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要和紧迫的课题。一、安吉以“生态立县”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基础近年来,我们着眼全县大农村工作格局,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注重统筹发展,与全省同步,适度超前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较好地实现了城乡经济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顺应“两个趋向”转换规律,从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实际出发,致力于改变农村发展滞后状况,从根本上解决新“三农”问题而作出的一项与时俱进的战略决策,是新阶段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方向、总任务、总抓手。从我省来说,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李建新  吴坚 《今日浙江》2006,(17):21-22
省委书记习近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的这几年,是我省把握“两个趋向”的转换规律、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最大、农村面貌变化最快、农民实惠得到最多的时期,也是我省“三农”工作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实践充分表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确实是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有效抓手,是全面建设小康的攻坚工程、优美生态环境的基础工程、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是与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完全吻合的,确实起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工程的作用,体现了浙江新农村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特色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鄞州:实施改造旧村建设新村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鄞州区委、区政府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针,正确把握“两个趋向”转换规律,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一个提升、四个向农村”(即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城市建设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思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在村庄示范和整治方面,先后实施了“农村环境整治年”和“生态绿化年”,并于2002年5月在全市、全省率先开展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试点工作,同年12月在全区范围内全面铺开。2…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与微观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了“建设农村”,这一政策转向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学界对新农村建设的讨论多集中在宏观论证和微观行动两个互相脱节的极端,眼1演本文结合笔者参与的新农村建设试验,试图从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与微观出路两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做一个总结,以打通宏观论证与微观行动之间的隔膜,在中观层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在我国,开展新农村建设条件已经具备,时机也已经成熟。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放弃国家以往的“三农”政策另起炉灶,而是赋予其新内容使之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要着重从“新”和“建”两个方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相似文献   

9.
黄志谋 《当代广西》2007,(12):41-41
来宾市兴宾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提出了“五个一”要求,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今日中国论坛》2006,(2):26-2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这一最艰巨,最繁重任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多次提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到“两个趋向”论断,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06年是吴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全市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和谐吴江”的重要任务,加大投入,加速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一是示范新村建设开局良好。市镇(区)都建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市四套班子和25个市级部门分别挂钩到2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鼓励农村居民入住公寓房、提高农村房屋区位补偿标准等政策,对全市250名村党组织负责人及农口等部门机关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政策集中培训。规划确定了375…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从浙江来看,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农民富才能全省富,农村稳才能全局稳。浙江省委、省政府对解决好“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新阶段新任务,坚持把握“两个趋向”,制定和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  相似文献   

13.
中央下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后,中共毕节地委组织部在学习的基础上,按照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三强三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性活动和毕节地区实际,经过调研论证,提出了“围绕一个主题,实施六个一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这一思路的提出和实施,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较好措施。一、围绕一个主题,实施“六个一工程”的内容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是理…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勾勒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令人向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高度概括了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是“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内我国农村建设的总目标、总思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具体到各地,应当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深入调研,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循序渐进,保证农民群众得实惠,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坚实的基础上起步,在农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中有个良好的开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当前我…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自己的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中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相对落后,已成为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巨大约束,新农村建设已是势在必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总结国内外经验并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相应走出一条“城市链接新农村”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从我国特殊国情出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发挥政府与农民这两个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比较科学的诠释和比较系统的论述。笔者认为,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五个建设:一是产业建设。“人无事业要堕落,村无产业无依托,民无主业无着落”。产业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根本性和支撑性作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二是公共建设。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改  相似文献   

18.
殷国强 《湖湘论坛》2009,22(3):71-72
目前,农民工“返乡潮”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加速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理论资源有三个层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的中国古代重农思想和外国农村现代化经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理论基础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性的我党最新理论成果,包括“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和“和谐社会”三个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继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就“三农”问题连续5年颁发了5个“一号文件”后,从2004年开始又连续3年就“三农”问题颁发了3个“一号文件”。2006年3月7日,农工党中央宣传部与参政议政部在京联合举行学习“一号文件”座谈会,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就“一号文件”精神联系各自的专业从不同的方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展开了充分的讨论。现将与会同志的发言整理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