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协天地》2011,(5):48-48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主要指学校。近现代国学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舶来的西方学术文化,但其中内涵也不尽相同,大致分为“作为材料的国学”、“作为主义的国学”和“作为文化的国学”三种。“作为材料的国学”把国学看作是中华民族过去历史、学术等方面材料的集合,  相似文献   

2.
“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上千个孩子一边吟诵着国学经典,一边整齐地做着学校独创的经典操,这一壮观的景象在莱西市已是司空见惯,然每每看到这一景象,无不令人震撼。自2004年开始,莱西市以“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为契机,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市普及开展国学启动教育。如今,“国学经典诵读”已然成为莱西市亮丽的文化名片,全市近4万名中小学生在经典的滋养中,完成了从“读圣贤书”到“行君子事”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杨祚澄是“意识超前”的“国学书记”。他有个很独特的梦想——“儒学治镇”,整理、提取儒家学说思想的精华,用儒学和谐乡风、治理乡镇。 在他的力主下,有八百多名学生的马颈坳镇中心完小,以《弟子规》为主要教材,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国学实验。 正当小镇上的国学实验初见成效时,4月5日,湖南吉首市组织了以市教育局长带队,以全市教师和官员为代表的73人考察团远赴庐江。考察后,当地突然叫停了还在雏形中的国学实验。  相似文献   

4.
罗时光 《前沿》2010,(18):122-124
中国近年出现国学热,然而很多中国人却不知“国学”二字乃来源于日本,更不知日本“国学”之真实意涵。其实,日本的所谓“圄学”就其内容而言,其本质乃是对中国文化尤其儒家文化的全面绝对彻底的排斥、否定、蔑视、攻击乃至歧视,是对中国文化的羞辱,更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歧视华人的根本理论依据及精神源流,可谓是沾满中华民族鲜血的刽子手,亦是战后至今日本政治反动右倾、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之深刻精神底流。因此,其“国学”二字就实在可谓是中国的“国耻”,是中国文化乃至中华民族耻辱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朔州市2006年成立了非营利社会团体“朔州市经典文化教育民间研讨会”(简称朔州市国学会),组织广大家长和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诵读中华传世经典,开辟了一个在国学经典教育领域内有影响的“国学推广朔州乐活模式”。六年来,在市文明办及国学会的努力下,学习从汉朝到清末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市县两级成功复制了15个社区国学经典导读班;有1000多个家庭直接参与了“每天一小时二轨亲子共读国学经典”学习活动;有10000多名幼儿园、小学学生间接参与了“蒙学经典诵读”活动;有100多名家长读友具备了担任经典陪读老师的能力,解决了国学教育师资力量的自我复制问题;学习时间达6年的读友普遍能够背诵约10万字的国学典籍,是现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基础段所学文言文总量的5倍;参与诵读达6年的学员熟读四书100多遍,为下一步国学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参与诵读的儿童识字量普遍达到5000字左右,是普通大学毕业生的2倍(一般大学毕业生识字量为2500字左右);诵读儿童记忆能力超过普通学生约2—3倍;推出的“全感官学习快速记忆法”成为国学学习与右脑开发两相结合的最佳典范。  相似文献   

6.
在“娱乐时代”,无论什么,只要与娱乐沾上了边,立马就会“蓬荜生辉”。然而,娱乐国学的结果,却使国学蒙受了羞辱;更不妙的是,娱乐国学还并非“国学辣妹”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最近看到原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泽厚先生一篇文章,说他从来不用“国学”这个词,这使我感到惊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国学”即“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一意思自近代以来已被几代学者所认可,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国学院,很多学生都在国学院里学习,但为什么现在有人对“国学”一词仍有意见呢?  相似文献   

8.
如果以199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的长篇报道《国学,在燕园又悄然兴起》为起始,所谓“国学热”出现已16个年头了。去年,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又开办“开心学国学”节目。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眼下这种“国学热”,许多人都提出了一些疑虑和担忧。人们最担心的是商业化、肤浅化的操作会使“国学”变味。专家学者指出,目前“国学热”里透着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国学”有被庸俗化的危险。时下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各种商业力量把“国学”活动炒作得变了味:专业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的“国学热”中,引进台湾中学生国学必修教材《国学基本教材》(新华出版社,2008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套教材在台湾流行多年,现在引进来,主要意义可能不体现在技术层面,而体现在观念层面。  相似文献   

11.
“国学热”该热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热”该热在哪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长莉博士目前,以传统文化及近代以来研究传统文化的学术体系为主要对象的“国学”研究悄然升温,形成了一股“国学热”。其表现为:一是研究这些学问的人数明显增多,特别是引发了许多青年学者的兴趣,著述的出版物增多,并...  相似文献   

12.
我看“国学热”孙郁几年前,倘有人大谈“国学”,大概很让人吃惊。我有一位熟人,终日钻研《论语》、《孟子》,在学校时被讥为怪人,不仅同事瞧不上他,后来妻子也竞离他而去。弄国学者,命运竟与孔乙己近之,真是让人感慨不已。然而,从1992年年底开始,“国学”一...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大学历史教师。最近,看到《今日中国》第八期上刊载的《拿什么来拯救你——国学》一文,很有共鸣。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相继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者国学班,“国学热”现象引起了学术领域和社会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又一位国学大师逝去了,“2月24日凌晨两点左右,与季羡林、金克木两人并称‘未名湖畔三雅士’的国学大师张中行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安然辞世,享年98岁”。  相似文献   

15.
徐珂 《新东方》2006,(6):61-64
对于重振“国学”的态度与否,在“五四”运动前后已有过争论,也有了一定的结论,现在就此又有了一翻争论。由于当下争论者“国学”素养的肤浅,恐怕也未必能达到老调重弹的理论深度。应该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国学”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成熟的文化形态代表,重振、反对或者以民间的自然立场任由发展都存在其合理的成份。其中主要原因不外乎“国学”在现代性面前所呈现出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在崇尚理性、科学、民主、法制、工业、市场等价值要素为目的的现代性面前表现出的无能为力,使许多过分强调和追求现代化的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反叛之。另一…  相似文献   

16.
近日由于山东省教委发出“禁止中小学生全文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的通知,引起了社会对于当前在一些城市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关注。一些人对于经典诵读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一些人由于对于儒家经典的不了解提出了一些“外行”的指责,还有一些人由于长期的偏见提出了一些带有意气用事的斥责……不论其出发点如何,  相似文献   

17.
代表证是人大代表身份的证明,有了代表证说明你是人大代表,就可以依法行使人大代表的职权,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大代表的代表证似乎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总是被“闲置”。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大学历史教师。最近,看到《今日中国》第八期上刊载的《拿什么来拯救你——国学》一文,很有共鸣。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相继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者国学班,“国学热”现象引起了学术领域和社会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与“国学热”的方兴未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学子对于国学却充满无知和排斥,认为国学不实用,不值得学,花时间学“太奢侈了”。  相似文献   

19.
齐崇峰 《当代思潮》2012,(11):80-80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活动是以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王杰教授主编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一书为依托,为满足学员研修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而举办的。讲座演讲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与国学相关的多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20.
胡逢祥 《传承》2013,(1):73-73
1990年以后,“国学热”在各地持续升温,被称为是20世纪以来国学在中国出现的第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