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界一位朋友最近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某特区有一个单位与外商合资经营一个采石场,双方签订合同时,没有请律师参加。合同中有一条规定:外商来我境内每拉一车石子要付十二美元。外商先是开来五吨的车,每车付十二美元。后又开来七吨的车,也是付十二美元。最后又开来十二吨的车,还是付同样的钱。这个单位感到不对头,就问外商:“你怎么能用十二吨的车来装?”外商说:“合同上没有规定是几吨的车,怎么不行?”他们这才知道吃亏了,赶紧去请律师帮忙。律师  相似文献   

2.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家喻户晓的一句俗语。但现实生活中,往往眼见未必为实。有关圣人孔子的一则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七天没饭吃,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粮米,便赶紧埋锅造饭,米饭将熟之际,孔子闻香抬头,恰好看到颜回用手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到我父亲,想用这干净的白饭来祭拜他。”颜回赶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刚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入锅中,弃之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偷吃饭,心中相当感慨,便对弟子说:…  相似文献   

3.
人生活于社会,社会就要评价人。这评价,对个人可决定得失荣辱,甚至可影响生死存亡;对社会,则关系把管理主导之权交予谁手,所以也决定着一单位、一社区乃至一国家之命运。有道是“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而干部的评价遴选,似乎还应放在这决定因素之先,怎样评价遴选好,真让“行的”人“行”,就成了个大问题。 以往,在某种范围内和气候下,这个重大问题却被作了过分简单化的处理。具体办法常常是让领导的个人偏好或者说意志去决定谁行,谁不行。其弊端很明显,已被一句民间创作的对联概括:说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与这种旧法不同,近几年随着干部制度的改善,我们开始反对由个别人“说”谁行不行,而注重从实践中显示谁行不行。这就叫“凭实绩用干部”。这句话,不仅成了组织人事工作本身的重要共识,也很为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位准备买车的朋友问:你说我是不是应该等一下再说,眼看咱们就要“入世”了?还有一位退休的老同志忧心忡忡地问:我一辈子那点积蓄都放在门口的银行里,你说“入世”后咱们这些银行会怎样?我那点钱不会就没了吧? 随着“入世”的临近,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9月17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相似文献   

5.
1982年,铁道部第五工程局五处二队分来一位大学毕业生。大家很高兴。可也有人断言,他迟早会走的。的确,往年也来过大学生,后来都“飞”了。果然不出所料,不到半年,他就向队、处递了请调报告。理由和以前那几位大学生的口气一样:环境艰苦、工作艰难、生活艰辛,理想无光。另外还有家庭困难,独子、寡母。有人说,他走定了。然而,队、处领导决心留下他。“是的,这里苦,可也需要。究竟为什么需要你、需要我、需要他?可能是机遇吧!”领导这样对他说。“你父亲曾在这块土地上打过游击,那时更艰难!他问过为什么就需要我吗?”这话,象是  相似文献   

6.
陪县长喝酒     
我和县长是很好的朋友,现在我不得不承认,陪县长喝酒是件很累的活儿,这不是说我喝酒不行,恰恰相反,我酒量很好,能喝二斤白酒没事。问题是县长老喜欢让我讲笑话,我在家没事的时候就专门收集笑话。那天喝酒.县长又让我讲笑话,县长说,“王作家,你讲个笑话。”大伙说,“王作家.县长都点名让你讲了,快讲个吧!”  相似文献   

7.
程青 《瞭望》1993,(19)
当我试图让数学家马志明博士形象地告诉我他的研究时,他莞尔一笑,说:“数学理论中有许多分支是十分抽象的,比如我研究的狄氏型理论,对非专业的人是很难形象地描述的。”我不由好奇,一个平常人难以进入的抽象的数学王国,马志明是怎样闯入的?是什么吸引他在那个不寻常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我是完全无意地选择了数学。”马志明说:“就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人生何谓有幸?何谓不幸?其实只不过是对‘落下’有着不同的诠释。不幸说:落下,我就从此失落;有幸说:落下,我就在此坐落。”其实不然,人生不可能一成不变,从此“失落”或从此“坐落”。“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生的吉凶祸福谁能预料,人生的升沉机遇谁能驾驭!难道成败的功夫就此一招?不!人生的命运除了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外,其主要起关键性作用和制约的因素,仍然是有赖于人生自身的自信、自尊、自搏和自强。君不见  相似文献   

9.
“韩美林哪里去了?”熟人、朋友们互相打听着。有的摇头说:“不知道”;有的开玩笑说:“他失踪了”。 直到一九八一年年底,《韩美林画展》在合肥开幕的那天,他才突然地“冒”了出来。我见面就问:“这一年,你跑哪里去了?”他避而不答,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走,请看画去!”  相似文献   

10.
沈殿成 《侨园》2003,(2):4-5
1956年出生的陈奇,原是辽宁省小有名气的画家,在风景画上有相当深的造诣,在美术界也算是一个活跃分子。在朋友圈中,他以聪颖随和、勤奋过人著称。朋友说:“只要你喜欢什么,他就能画什么。”这不是贬意。他琢磨各种画法,为我所用。他造型能力强,画风泼辣,作品色彩含蓄、细腻,富有创意。他说:“什么都画不行,跟着行市走更不行,我要做有个性的画家,我要画艺术品。”  相似文献   

11.
参观者没有参观到的东西 我经常在各地跑,遇到参观过苏南乡镇工业的人,总要打听一下他有什么感想?发现有什么新招?在甘肃省的一个县里,一位参观者对我说:“人家(苏南)那厂房,那设备,我们怎么能同人家比?”我问他:“你了解他们当初是怎么干的吗?”答:“这个嘛,没有了解。”陕北的一位参观者对我说:“我  相似文献   

12.
某厂有位新提拔的政工干部,想与一位有思想疙瘩的工人谈一谈,就让人捎口信叫他到自己的办公室来。不料,那位被传呼的工人正在气头上,冲口说了一句:“他为什么不能下来?我已经上去好几次了,他下来一次都不行?”这位工人的话可能有些“冲”,但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为了解决思想问题要和人谈一谈,无论叫人家上来还是自己下去,似乎都只是一种工作方法,应无高下优劣之分。然而仔细思之,自己下去可能比叫人上来更好些。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毋庸讳言,我国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行政机关在办事效率、机关作风以及官员拔擢方式上,存有不少弊病:“一份报告转八圈,图章盖完需半年”,“一张报纸一盒烟,一杯清茶泡一天”,“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些俏皮的顺口溜,虽然是极而言之,但也的确切中了我们某些机关中长期存在的官僚主义、推诿扯皮作风以及任用干部上一些不正之风。 革除这些积弊,方法何在?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明确指出: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逐步推行公务员制度。 其实,从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试点工作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着: 在国家人事部的统一部署和直接指导下,从1989年初开始,共有六个“中央级”行政机关确定为公务员制度试点单位,它们是:国家审计署、国家建材局、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税务局和国家统计局。经过三年多时间,试点已获得了相当的成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实行公务员制度的重要一条是公务员考核录用。1988年,有100多万人卷入录用国家各级工作人员的考试热潮之中,而1991年国务院各直属部门吸纳的新工作人员中,已有近80%是通过  相似文献   

14.
打文学官司     
小时候念《论语》,念到孔夫子说的“听讼吾犹人也,必焉使无讼乎?”对他的正本清源的卓见,真是佩服得很。大起来以后才懂得这是书呆子的话。顶多是善良愿望或虚幻的理想主义。有人际关系就有纠纷,草昧之世也不能免于人间争讼,得靠部族首长或士师之类来辨曲直,何况有了国家机器,政治法律的周朝?他老夫子挟着这种迂阔之论,“西恓一代中”而终于道不行,真叫活该。  相似文献   

15.
可能和脾气有关,赵秋山永远也没有那使人称道的泼辣劲,然而,全班同志却都佩服他。奥秘在哪儿?赵秋山说得好:“社会是大舞台,班组是小舞台,班长做为导演,仅靠自己不行,关键是如何把十几个人捏成一团,劲往一处使,唱好一台戏”。赵秋山是邯郸市机电安装工程公司加工厂铆工班班长。他上任伊始,就坦诚地说:“虽然  相似文献   

16.
正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清华、北大的座谈会上谈及一个现象,他说,有教育部门的同志跟我介绍,说教授一定要有一个职务,只有处级、司局级才能享受某种待遇,否则就不行。这是什么规定?李总理痛斥教授没有行政头衔就不能享受享受相关待遇的现象,其实说的就是大学严重存在的"官本位"问题。在大学,就连一个科长  相似文献   

17.
有副流传很广的对联,叫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那些"不行也行"的干部,我确实见过不少.对于"行也不行"的干部,我却见得不多.带着这个问号,我对"行也不行"的现象作了一番窥探,终于发现了一些使优秀人才"行也不行"的秘密: "行高众非"说.你在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工作,靠艰苦奋斗取得成果,靠呕心沥血有了收获,虽然心地坦荡,有些人却用你为了图谋私利的小人之心度之.他们没有和你公开竞争的能耐,却有暗地里冷讽热嘲的本领.你光明磊落满不在乎,他们却乘虚而入狠下功夫.你憋足了  相似文献   

18.
我搞税务工作6年了。我们这项工作说透了真是头顶国徽,两肩重任,但一听有人说我是戴“大盖帽”的,我心里就有股酸溜溜的味儿。 我家里没人在税务局工作,我原来看着穿税务制服的人还闹不清是干什么的。我怎么进的税务局?  相似文献   

19.
曾子易箦     
《礼记·檀弓》里记了这么一段故事:曾子弥留之际,他的学生乐正子春和他的儿子曾元、曾申在床边侍候着,一个童子掌灯坐在屋角。童子看到曾子身下的席子,说:“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子春赶紧示意他住口,可是曾子已经听见了,“哦”了一声,意思是问童子说什么。童子就重复了一遍:“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氏赠给我的。我自己不能动了,曾元你来帮助我把这席子换下去。”曾元说:“您病重了,不能动,等天亮了,再帮您换吧。”曾子说:“你对我的爱,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我能够按照礼数寿终正寝也就行了,还图个什么呢!”曾元扶他起来,换了席子。还没有躺安稳,曾子就故去了。  相似文献   

20.
在最近的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了他最近的一段感受。中秋节回家的时候,他去亲切地问候母亲,但母亲却说了一句令他非常惊讶的话:“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安退休。”“妈,我才30多岁呀,怎么就说退休?”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犯了事,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