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9年12月,因"战备疏散"到了湖南的叶剑英,向前来探望的王震了解因同样原因到了江西的邓小平的生活状况,并说:"中国可以没有我叶剑英,不可以没有小平同志."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非毛化"浪潮,叶剑英多次说:"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今天可能还在黑暗里徘徊,还在上海的租界里开会."  相似文献   

2.
余玮 《党建文汇》2014,(11):42-43
打到“四人帮”后,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邓小平的处境都极为关注,多次提出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的建议。叶剑英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郑重提出:“我建议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我们在座的同志总不会害怕他吧?他参加了政治局、恢复了工作,总不会跟我们挑剔吧!”  相似文献   

3.
1975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在听取叶剑英、邓小平关于军委扩大会议情况的汇报时,突然问起:“那个谭政哪里去了?”此时此刻,毛泽东为什么想起谭政来?这位赫赫大将的去向,为什么连主席都不知道? 俗话说:“家贫想贤妻,国难思良将。”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由叶剑英、邓小平两位军委副主席主持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是为了清除林彪干扰破坏军队建设和江青等人反军乱军所造成的严重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和叶剑英两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建立起的深厚情谊, 用一句古诗"持正相倚,嶷如秋山"来比喻,最为恰切。 叶剑英深知邓小平的为人和才干非常尊重这位几起几落的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们建立在共产主义信念基础之上的友情是真挚的、崇高的,堪为世人楷模。 1969年10月至1970年初,一大批老革命家被"疏散"到外地。邓小平被遣送到江西,软禁在原南昌步兵学校院内。此前王震也下放到了南昌。叶剑英被"下放"到长沙,受尽林彪及其追随者的刁难和折磨。他们尽管各在一方却心心相印。邓小平、王震很想念叶剑英。王震可…  相似文献   

5.
1977年 11月 初, 我刚 被任 命为副 总参 谋长, 起强烈的反响,要求恢复实事求是优良传统的呼声即和时任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等同志一起,向身兼 越来越高。总参谋长的邓小平同志汇报工作。这是我第一次近 1978年 5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距离地接触小平同志。他亲切地鼓励我说: “我就 文章发表后,党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在此关键时是要选个年轻人,给我们这些老家伙当 ‘替死鬼’。 刻,小平同志最早站出来明确表示支 持这场讨论。你要大胆地工作,不要有畏难情绪,天塌不下来。” 他启发我们说,…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的指导方针。依据小平同志的论述,道路问题是这一指导方针的基本内容之一。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道路,就不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末,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呢?最近,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邓小平同志的新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后,深切地感到,小平同志对这条道路的总体构想,作了深刻的论述。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他在同日本朋友的一次谈话中,就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到,这条道路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里,小平同志提出了关于发展的论述。通过学习后,加深了我们对"抓住时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理解。一、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发展经济在制定"八五"计划时,有一种意见认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增长百分之六就可以了。针对这种观点,邓小平同志讲"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用中国老百姓朴素的语言说出来的一个深刻道理。正如小平同志指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7页)  相似文献   

8.
难忘小平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7年多来,他的音容笑貌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小平同志逝世前后的情景我仍记忆犹新。 1997年2月19日,小平同志在北京病逝。在中国,继毛泽东主席之后,小平同志是世界公认的又一位伟人。他的去世,在世界各国产生巨大反响,许多国家领导人纷纷来电表示哀悼,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1972年秋天,谪居江西的邓小平同志,于这年11月和翌年2月,先后来到永新、宁冈、井冈山、泰和、吉安、景德镇等县市.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江青反革命集团还在横行,小平同志还不能以公开身份视察,只能轻车简从秘密而行.本刊编发这组稿件,将小平同志上述活动中的亲切教诲、珍闻轶事告诉读者,藉以庆贺他老人家九十寿辰.衷心祝愿小平同志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0.
<正>1975年11月,"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展开。一次外事活动后,候机室里有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陈锡联等人,邓小平说:"你们这几个人在毛主席面前要带头批我,与我划清界限,目的是保存实力。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位置都让‘四人帮’占了。"不久,毛泽东问李先念:"小平最近在做什么?他思想怎么样?"李先念说:"小平同志的思想转不过来,对‘文化大革命’有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1.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1973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回北京复职之前,于2月7日偕夫人卓琳和女儿邓榕来到瓷都景德镇市,下塌景德镇宾馆.小平同志对市委负责同志说,毛主席要他回北京前在江西看看;景德镇很有名气,他小学念书时就知道景德镇.卓琳同志说,小平同志是第一次来景德镇,想看看规模较大、生产恢复快一点的工厂.8日上午,在市委领导陪同下,小平同志和夫人、女儿一起参观了景德镇陶瓷馆,认真、仔细地观看了各展厅的陈列瓷品.当听到“三阳开泰”颜色釉花瓶是“吉利”的意思时,小平同志很欣赏,对卓琳同志说:“这窑便是国宝.”  相似文献   

12.
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的神圣日子的临近,谁第一个踏上香港土地,越来越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毫无疑问,最有资格第一个踏上香港土地的人非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莫属,令人扼腕痛惜的是,这位世纪伟人却在今年2月19日与世长辞了…… 1997年3月24日6时17分,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前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下,中国沈阳青年旅行家宋小南身背行装,背插红旗,胸前捧着邓小平同志遗像,开始了他徒步走向香港的旅程。他将在7月1日凌晨零时护送邓小平同志遗像第一个踏上香港土地。他身后的红旗上面写着:缅怀小平同志伟绩,继承小平同志遗愿,走向香港,徒步99天、2734公里,护送小平同志遗像踏上香港土地。此行他将  相似文献   

13.
战争年代中的邓小平秦基伟从抗日战争初期到二野解放大西南,我在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了近13年,算得上是他的老部下。战争年代,战事频繁,部队驻地分散,流动性大,去上面开会也不多,我和小平同志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但我从小平同志那里受到的教育很大,感受也很...  相似文献   

14.
2月20日上午,宁波市委党校党委召集处室负责人和部分教师举行座谈会,认真学习《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追思邓小平同志对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的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毕祗源同志主持会议。他在深情缅怀小平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和小平同志对宁波改革开放无比关怀的业绩后说:  相似文献   

15.
“文革”初起,邓小平成了党内第二号“走资派”,被押送江西。 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出席陈毅同志的追悼会,以此向所有被整错的革命老战友致歉。并称邓小平“有战功,没有历史问题”。 周恩来主持工作,毛泽东同意中央政治局让邓小平重新工作的决定。文件下发,全国城乡家喻户晓。人们从内心里欢呼这位久别复出的副总理,危病缠身的周恩来因这位得力助手的回来而满面春风……小平蒙冤到江西,人情政情两相思。临危受命重聚首,风云再起又哪知。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一生中和许多世界风云人物有过政治交往,有的甚至结下了深厚的个人情谊,金日成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因为共同的信仰和事业,金日成和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有着密切的交往,结下深厚的友谊,携手谱写了中朝友谊的辉煌篇章。毛泽东十分坚定地向金日成介绍邓小平:"我们要他!今后有事,你就找小平谈。"邓小平第一次和金日成会见是在1975年4月,金日成应邀访问中国。这是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错误打倒并流放江西复出之后。3个月前,毛泽东提名邓小平  相似文献   

17.
1973年10月,邓小平同志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结束对桂林的参观游览后,于19日专程来到韶山.到韶山看看,是小平同志多年的心愿.他说:“我早就想来韶山看看,一直没有机会.1965年因为工作忙,1966年我就来不了啦.”  相似文献   

18.
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委员谭启龙的卧室,墙上悬挂着一幅邓小平同志为他亲笔书写的横幅“人间重晚情 书赠谭启龙同志”.笔墨生动,遒.劲刚健,令满室生辉.字幅的落款时间是1986年5月13日.这一天,是谭启龙永志难忘的日子.下午4点左右,一辆银白色的轿车向成都市郊—座宾馆疾驰而去,坐在车里的是从四川省委书记岗位上退居二线的中顾委委员谭启龙.这位老共产党.人,今天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正在四川视察工作的邓小平同志要单独会见他.多少年没有单独和小平同志见面了?他记不清了.但是第一次与小平同志见面的情景,在他的记忆深处仍然是那样清晰.1933年10月,时任湘赣省少年先锋总队总队长的谭启龙刚到中央苏区不久,就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部巡视员.他巡视工作到了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邓小平是这个中心县委的书记.在一所宽大的祠堂里,谭启龙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邓小平面容清癯,眉宇间透磨出一股坚毅刚强的神情,目光炯炯.谭启龙早就听说过小平同志一些情况,他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先后领导过广西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是党内很有才干的领导人之一.在担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期间,邓小平更表现了极其卓越的领导才能,中心  相似文献   

19.
袁方 《党史文苑》2014,(1):53-53
正张爱萍将军,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平生"四不畏"1959年8月,张爱萍等人奉命到庐山参加中央全会,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5日,轮到张爱萍发言,他只说些诸  相似文献   

20.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罗宗荣学习小平同志著作,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体范畴,一直贯穿于他关于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中,也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核心内容。从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