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因素是多样的,诸如农村法律信仰危机、农村法治建设条件稚嫩。要实现农村法治建设,必须从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着手,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因素是多样的,诸如农村法律信仰危机、农村法治建设条件稚嫩.要实现农村法治建设,必须从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着手,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李剑秋 《世纪桥》2008,(7):21-21,27
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影响我国法治建设的因素是多样的,诸如农村法律信仰危机、农村法治建设条件稚嫩。要实现农村法治建设,必须从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着手,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孙昌乾 《世纪桥》2009,(3):85-86
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法治为保障,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着农村干群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欠缺、农村法律制度不健全、经济落后制约农村法治的发展等现实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提升农村干群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完善和有效落实关于农村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5.
农村的稳定发展决定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背景下,加强农村的民主法治建设任重而道远。为此,要选准农村普法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巩固农村法治建设的根基;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让民主和法治精神在农村生根;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促进农村法律文化传播;提高乡村两级干部依法行政水平,确保依法管理乡村事务。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的法治建设.而农村由于在观念上等的相对落后,在法治进程中越来越跟不上国家法治进程的节奏,本文从现阶段农民和国家法律两方面分析农村法治进程中出现冲突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历来是我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点。不断加快农村法治化进程,是促进和谐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必要保障。为了适应和谐农村建设的需要,应全面贯彻法治原则,在培育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健全农村法律制度,整顿司法秩序。  相似文献   

8.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历史与现实各方面的原因,农村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法治建设的进程.农村法治建设要注意以下几点:在法制宣传上,既要强调守法,也要强调依法维权;农村基层组织要依法制定乡规民约;群众和干部均要提高法律素质;在执法上,既要强调稳定,也要强调正义.  相似文献   

9.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历史与现实各方面的原因,农村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法治建设的进程.农村法治建设要注意以下几点:在法制宣传上,既要强调守法,也要强调依法维权;农村基层组织要依法制定乡规民约;群众和干部均要提高法律素质;在执法上,既要强调稳定,也要强调正义.  相似文献   

10.
谭礼塘 《世纪桥》2008,(11):63-63,65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历史与现实各方面的原因,农村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法治建设的进程。农村法治建设要注意以下几点:在法制宣传上,既要强调守法,也要强调依法维权;农村基层组织要依法制定乡规民约;群众和干部均要提高法律素质;在执法上,既要强调稳定,也要强调正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法治国家,农村是关键,但目前农村的法治现状极不理想,法律对农民处于虚置状态。从经济学角度看,对农民而言,进行诉讼,社会成本是极大的,高昂的经济成本使农民远离诉讼。"厌讼"是农民在中国农村现实条件下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目前的法治现状较不理想,法律一定程度上处于虚置状态.农民选择法律的成本与收益之间不能形成合理的关系,社会成本、经济成本及可能的司法腐败带来的成本均不支持农民选择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从经济学角度看,"厌讼"是农民在中国农村现实条件下的一种理性选择.因此,要建立合理的机制及加强相关制度建设,降低农民诉讼成本,才能使中国农村走出法治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从"法治"、"依法治国"到"法治浙江"不只是概念的演进更重要的是内容的具体化和层次的上升."法治浙江"除了要建立更为完备的地方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的运行机制外,更为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法治文化氛围、加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给最少受惠者以最大的利益.而要完成后面的任务,必须把目光瞄准广大的农村地区,从三方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一是巩固村民自治制度,扩大乡民的政治权力.二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保障乡民的合法利益.三是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培养乡民的法治人格.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新农村,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要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加强建设,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以满足基层法律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广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强化农村法治基础,完善农村法治机制,在广大农村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重点论述了法治对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性的同时,指出了当前农村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法治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法律不健全和执法不严、滥用职权,导致了无法形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机制,因此,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难以根除。针对于此,文章提出了大力加强法治,促进农村发展的建议。并呼吁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同时,大力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重点论述了法治对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性的同时,指出了当前农村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法治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法律不健全和执法不严、滥用职权,导致了无法形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机制,因此,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难以根除.针对于此,文章提出了大力加强法治,促进农村发展的建议.并呼吁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同时,大力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重视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以严格执法为重点全面推进法律实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体系主要是围绕国家法律体系建设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两大维度来展开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18.
当前,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可谓是意义深远。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法制宣传、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等职能,面对农村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务必紧紧围绕“三农”需求,环环紧扣“法治、稳定、和谐”主题,准确对接服务结合点、切入点,强化职能,着力推进“法治、稳定、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应当坚持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法治底线、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市场经济的基本发展方向和经营主体的农业经营属性。在法治轨道上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对其财产基础、法律地位、内部组织治理与外部合作机制作出清晰表达,并在法治框架内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体系、农业保险制度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农村环境法治秩序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但是,在我国农村环境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国家权力制定完备在法律制度,还要吸收农村固有的习惯、传统,从而使国家制定法与农村传统习俗相融合,构建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环境法治制度。环境习惯法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作用不会因为国家法的扩张而萎缩,也不会被国家法取代。所以笔者认为国家制定法与环境习惯法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